李宗新
作品数: 247被引量:1025H指数:19
  • 所属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所在地区:山东省 济南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

相关作者

刘开昌
作品数:382被引量:1,789H指数:24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夏玉米 小麦 无级变速器 脉动式无级变速器
张慧
作品数:144被引量:502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夏玉米 夏玉米产量 玉米品种 冬小麦
王庆成
作品数:109被引量:1,162H指数:22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夏玉米 种植密度 玉米品种 栽培
薛艳芳
作品数:89被引量:277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夏玉米 夏玉米产量 小麦 籽粒
赵海军
作品数:173被引量:474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花生 连作障碍 种业 土壤 玉米
夏玉米品种盐碱胁迫耐受能力评价被引量:14
2016年
以郑单958为对照,在盆栽条件下,对土壤进行对照(非盐碱土)、轻度盐碱(0.188%)、中度盐碱(0.268%)3种处理,对12个黄淮海地区主推夏玉米品种分别进行萌发期和苗期的盐碱耐性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发芽率和发芽势对盐碱胁迫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承玉10在中度盐碱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相对值分别比郑单958高21%和43%。与对照土壤相比,在轻度盐碱和中度盐碱胁迫条件下,鲁单818根表面积、根体积、总根长均有明显地增加,金海5号、登海605、德利农318则显著下降。在中度盐碱胁迫条件下,济丰96和郑单958叶片MDA含量和SOD活性均有所下降,鲁单818的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相对值均最高。根据轻、中度盐碱土壤下7个指标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鲁单818、承玉10为早期耐盐碱品种,济丰96、德利农318、浚单20为早期不耐盐碱品种,其他为早期中等耐盐碱品种。
孙浩张保望李宗新赵海军刘树堂姜雯
关键词:玉米盐碱萌发期苗期
一种玉米盆栽栽培基质及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学盆栽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玉米盆栽栽培基质,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有机质10~76.9%,腐殖酸20~57%,氮、磷、钾总量0~22.9%,微量元素含量0.1%~10.1%,其中氮、磷、钾的比例为3...
王庆成刘霞刘开昌李宗新张慧刘书聪
文献传递
山东省夏玉米主栽品种抗旱性鉴定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筛选出适合山东地区种植的抗旱玉米品种,以37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以抗旱指数和抗旱隶属度为依据进行控水试验。结果表明:抗旱性极强品种有鲁单9088、连胜188、天泰33、郑单958,抗旱强的是东单60、三水218、济玉96,德利农988与登海661为不抗旱品种,其它玉米杂交种抗旱性一般或者较弱。
孙旭东刘开昌李宗新赵海军
关键词:玉米抗旱鉴定抗旱指数
一种玉米花生间作模式下增钙高效生态种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花生间作模式下增钙高效生态种植方法以“花育25”为试验材料,在玉米‖花生3:4间作与花生单作种植模式下,设置不同施钙量处理,对花生的产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其生理特性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量...
孟维伟万书波张正徐杰林松明南镇武李宗新郭峰刘灵艳高华鑫
文献传递
不同夏玉米品种耐盐性综合评价与耐盐品种筛选被引量:23
2020年
综合运用室内水培耐盐萌发测试与田间原位耐盐性鉴定,以黄淮海夏玉米区30个主推玉米品种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和胚芽重的相对值及盐碱地条件下产量表现作为耐盐性评价依据,采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不同玉米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NaCl浓度≥160 mmol/L时,不同玉米品种萌发均受到显著抑制,萌发期盐胁指标迫敏感程度表现为相对发芽势>相对胚芽长>相对胚芽重>相对发芽率;子粒产量、发芽率、穗数和胚芽重与玉米品种耐盐性最为密切。根据加权隶属函数值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30个玉米品种分为耐盐性不同的4个类群,其中强耐盐品种4个、中等耐盐品种9个、盐敏感型9个、盐极敏感型8个。160 mmol/L NaCl可作为玉米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盐浓度,子粒产量、发芽率、穗数和胚芽重可用于玉米品种耐盐鉴选的主要指标。邦玉339、鲁单818、登海605和青农105可用于盐碱地玉米栽培。
高英波张慧薛艳芳匡朴钱欣代红翠李源方王竹韩小伟李宗新
关键词:夏玉米萌发期耐盐性聚类分析
一种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农机
本发明涉及农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农机,包括外壳,还包括:秸秆清理组件,秸秆清理组件设置于外壳端部,秸秆清理组件用于对田地中的秸秆清理至外壳内部;粉碎混合组件,粉碎混合组件设置于外壳内部,粉碎混合组件用于...
王良李宗新 钱欣 刘晴
一种实现小麦水肥一体化的精准供给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小麦水肥一体化的精准供给装置,包括密闭的缸体、滑接在缸体内的活塞以及驱动活塞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活塞将缸体分隔成两个供给腔,所述缸体的两端均连通有进水分管和出水分管,所述进水分管上装有向供给腔开启的进...
李升东梁健冯波吕鹏曹新有王宗帅鞠正春李宗新
一种玉米与燕麦带状间作种植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与燕麦带状间作种植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玉米与燕麦带状间作种植方法,以玉米和燕麦这两种粮食作物进行带状间作种植,有效提高了玉米和燕麦的种植产量,增加了农业产值;并且间作种植模式采...
钱欣李宗新曾昭海任长忠胡跃高刘开昌郭来春王春龙臧华栋张慧薛艳芳高英波代红翠成浩
文献传递
生物炭施用对农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影响的整合分析被引量:10
2023年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已广泛用于农田土壤的改善.为明确生物炭对我国农田土壤固碳效应的影响,基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利用Meta分析法研究生物炭施用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对土壤团聚体、团聚体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炭相比,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土壤大团聚体比例(10.8%)和平均重量直径(MWD,13.3%),对土壤微团聚体和粉黏粒组分无显著作用;施用生物炭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各粒径团聚体碳和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增幅为56.9%.通过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表明,华北地区施用生物炭土壤有机碳增幅最大(39.4%);不同试验类型下施用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相比不施肥,施肥条件下施用生物炭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生物炭在施用>2 a条件下,能显著提高大团聚体比例(15.7%)、MWD(21.2%)、大团聚体碳(31.7%)和土壤有机碳含量(40.0%);相比木材、木屑等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农作物秸秆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更佳;在高氮土壤中施用生物炭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综上所述,生物炭施用可以改善土壤团聚结构,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对农田肥力维持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孟艳沈亚文孟维伟王旭清李宗新刘开昌代红翠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团聚体
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下褐土真菌群落变化特征被引量:35
2019年
【目的】研究华北平原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复种模式下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农田土壤肥力对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响应差异的生物学机制,为优化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周年复种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FUNGuild真菌功能预测工具,分析3种耕作方式(免耕、深耕与旋耕)与两种秸秆还田方式(麦秸单季还田与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定位试验条件下,小麦成熟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差异,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探究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与免耕双季还田相比,深耕秸秆双季还田与深耕单季还田0—10 cm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35.04%和44.30%;免耕秸秆单季还田10—20 cm耕层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农田土壤0—10 cm土层真菌主要包含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为68.98%、16.96%和1.62%;10—20 cm土层真菌主要包含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为68.44%、15.52%、1.51%和1.23%。不同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与秸秆单季还田相比,秸秆双季还田0—10 cm和10—20 cm土层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50.07%和29.08%。进一步分析土壤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0—10 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多元回归树第一次分割以土壤有机碳为节点,其阈值为11.17 g·kg-1,旋耕双季还田和免耕双季还田与其他处理分离;10—20 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多元回归树第一次分割以碱解氮为节点,其阈值为6.52 mg·kg-1,免耕单季还田与其他处理分离。从营养类型看,各处理0—10 cm
代红翠张慧薛艳芳薛艳芳钱欣赵海军成浩李宗新刘开昌
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高通量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