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博
作品数: 83被引量:95H指数:5
  • 所属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胡俊华
作品数:12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城镇化进程 法治对策 郊区城镇化 就业保障 失地农民
李良品
作品数:178被引量:604H指数:12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土司 明清时期 乌江流域 土司制度 民族地区
胡俊华
作品数:6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
研究主题:ADR 纠纷解决机制 诉讼 义务 超期羁押
崔永东
作品数:144被引量:440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司法 司法思想 司法改革 法律思想 法律
张丽萍
作品数:8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业教育 高校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解析司法正当性的迷失
2010年
当下中国社会涌现出司法公信受到社会质疑、司法效果的检验标准存在双重性、司法改革进程处于人为转型阶段的现象。只有把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建设与司法为民理念相结合,把人民的意见与立法技术相结合,把司法过程中的民主参与和法官决策相结合才能逐步迈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康庄大道。
葛天博
关键词:司法危机
论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与教学文化建设的内在牵连被引量:4
2013年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落在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已成共识。通过教学文化建设实现促进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作为路径之一的观点基本成为共识。然而,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与教学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盲目推行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与大张旗鼓建设教学文化都可能导致非意愿性的结果。据此,深刻认识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与教学文化建设的内在啮合关系不啻为实践理性的前提性思考。
葛天博
关键词:教学范式教学文化前提性啮合
基于“Seminar”的多人多理论教学范式在案例教学中的探索
2012年
多人多理论教学范式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同一个案例,通过多位教师的即堂性对话,对同一个案例做出不同的理论分析。该范式解决了长期以来案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单一,师生互动单调,案例教学成为举例教学的课堂诟病。多人多理论教学范式的实施,促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提升了专业理论高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葛天博
关键词:教学范式案例教学
失地农民再就业困境的制度分析与能动对策被引量:5
2014年
伴随失地农民总量的不断增大,解决再就业刻不容缓。然而,目前仍然是以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增加征地补偿、建立司法诉讼救济渠道为主要路径,忽略了产生失地农民的制度诱因。制度设计粗疏,执法依据不足,司法救济制度性缺失导致征地的无序,从而使得失地农民数量持续上升,最终陷入并加剧再就业困境。通过制定特别法、科学配置土地管理权,允许司法介入是从源头减少失地农民总量,从而破解失地农民再就业困境的不二选择。
葛天博
关键词:土地财政
土司学:发生逻辑、研究指向与建设路径被引量:1
2018年
土司研究逐步融合与渐进深入,土司学应运而生。作为一门专学,学界应当系统建构土司学。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土司学建构仍需从发生逻辑、研究指向、建设进路三个方面着力。既要避免土司学研究的碎片化,又要反对研究的泛化,同时要兼顾专学理论的系统化,这是建构土司学不可绕过的驿站。土司学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讨论并未尘埃落定。广大学者不遗余力地推动土司学的建构,2014年8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有力地整合了土司研究的人员、资源和机构。《中国土司学导论》一书的付梓,是土司学建构的开创之举。土司学论纲、土司词典等系统性的关于土司学的研究,应成为当下学者们的鼎力之向。
葛天博
清代土司承袭的国家法律控制被引量:1
2017年
承袭制度是土司制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清代运用承袭制度不仅实现了规范土司权力延续的稳定性,而且经由承袭资格、承袭程序与承袭惩罚制度体系的法律化,辅之以文化教化和流官责任的严肃惩戒,达到了清王朝通过承袭制度控制土司权力的政治目的。清代土司承袭权力逐渐被弱化,直至被剥夺,为流官全面进入蛮夷地区、实施地方治理奠定了社会基础,改土归流最终成就了国家统一的政治策略。
葛天博
关键词:法律控制
存在与选择: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化建构被引量:8
2017年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可通过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变创业意识观念,科学运用理论分析、准确把握市场经济需求,强化三个相结合、提高创新创业引导质量等三个方面,建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内涵之一,加快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改革,努力提高创新型思维训练是走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困境的必然选择。
张丽萍葛天博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思维创业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年西方法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与质疑
2010年
引言法社会学〔1〕肇始于19世纪末期,〔2〕自诞生之日,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宽泛的研究范围和多样化的研究方法〔3〕注定法社会学必然成为20世纪的一门显学。法社会学对世界法学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证明了论断的真理性。西方法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发生、发展、转移和整合,〔4〕最终以美国的法社会学为首,异军突起;
葛天博
关键词:社会学真理性
郊区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法治对策
本文分析了郊区城镇化就业难的具体原因,阐述了提高就业保障能力的立法对策,并指出应赋予基层法院案例确定权,迅速处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诉讼。
胡俊华葛天博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郊区城镇化
文献传递
构建“问题萃取”型教学共同体的思考与实践
2013年
构建不同类型的教学共同体是对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范式改革的现实回应。教学过程的问题究竟源于教师的替代性思维,还是学生启动智慧的发现,抑或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识,关涉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学教学文化的培育。"问题萃取"型教学共同体的构建不仅是西方"以问题为中心"理论的本土化实践,而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性实践。
葛天博
关键词:教学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