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翠
所属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相关作者
巢志茂 作品数:184 被引量:970 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贮藏 5-羟甲基糠醛 瓜蒌 栝楼 中药 马玉翠 作品数:41 被引量:139 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贮藏 5-羟甲基糠醛 色泽 不确定度 均匀性 吴晓毅 作品数:78 被引量:331 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白芷 瓜蒌 硫磺熏蒸 药材 栝楼 王淳 作品数:131 被引量:855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研究主题:乳香 枳实 何首乌 醋炙 5-羟甲基糠醛 杜宁 作品数:44 被引量:162 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研究主题:均匀性 稳定性 定值 不确定度 高速逆流色谱
天然产物标准样品的研制过程、现状及展望 目的:介绍天然产物标准样品的研制过程、现状和展望.方法:对标准样品的研制过程进行了整理,对研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结果:天然产物标准样品的研制涉及9个方面,列出了已经研制成功的名单,提出了3... 马玉翠 吴翠 徐靓 巢志茂关键词:中药质量 基于传统性状客观化分析的川贝母质量评价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对川贝母的外观性状进行客观量化,完善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用游标卡尺测定高度和直径,在人眼对外观色泽观察的基础上用色差仪对粉末色泽进行客观量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对高度、直径、△E值与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高度与总生物碱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直径与总生物碱的含量呈负相关,综合来看随着川贝母鳞茎的增大,总生物碱含量呈降低趋势。△E值与总生物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由于总生物碱含量可以客观地反映川贝母的质量,本实验的结果为川贝母传统以"个小为佳"、"碎贝、破贝不可入药"的观点赋予了科学的依据,肯定了川贝母"不得水洗"的传统加工方法。不同规格的川贝母中以松贝为优。 李瑞琦 吴翠 徐靓 马玉翠 马玉翠 巢志茂关键词:川贝母 性状 色泽 枳壳生产的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调查枳壳品种、种植、产地、采收、初加工、贮藏、变质、炮制等生产环节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为枳壳的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地调研了2个枳壳种植基地(江西鄱阳县和重庆江津区)、3个药材市场(河北安国、广东广州和江西樟树)和一些农户,总结枳壳生产的现状,发现影响枳壳质量的问题。查阅文献并结合笔者的专业知识,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结果枳壳品种众多,不同地区种植的品种不一致。对不同地区种植方式进行分析,发现采收时间有差异。采收、初加工、贮藏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对容易出现的虫蛀、变色、发霉等变质现象也未见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结论为了保证枳壳的质量,有必要对枳壳生产各环节建立统一的标准,构建枳壳质量的全过程控制系统。 吴翠 徐博 李卓俊 徐靓 巢志茂关键词:枳壳 采收 初加工 贮藏 变质 简易库和冷藏库贮藏中牛膝理化指标的月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简易库和冷藏库中牛膝理化指标的月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牛膝在简易库和冷藏库中贮藏27个月,观察外观色泽,采用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β-蜕皮甾酮和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采用相对温度积评价简易库与冷藏库温度差的累积,并进行理化指标的月动态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简易库中的牛膝色泽加深,质地变硬,而冷藏库中的牛膝色泽未见明显变化,质地较软;两库中牛膝的β-蜕皮甾酮的含量均逐渐下降,当贮藏到27个月时两库中牛膝的β-蜕皮甾酮含量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0.030%;5-HMF的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且简易库中牛膝的5-HMF含量升高更多。结论本实验首次提出了相对温度积的概念,并用于中药贮藏环节中化学成分的月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牛膝的理化指标随着贮藏月份的延长而变化。建议牛膝的贮藏期为2年。 吴翠 马玉翠 晋文慧 李春 李慧 洪专 巢志茂关键词:贮藏 牛膝 5-羟甲基糠醛 党参走油与色泽、水分、5-羟甲基糠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党参走油变质后色泽加深现象的物质基础,提出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日光下观察色泽等外观指标,判断党参是否出现了走油变质现象;采用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色差仪测定并计算色度值;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党参走油变质后,色泽加深为棕褐色;水分含量高于药典规定的16.0%;5-HMF的含量升高到3.900μg/g以上;色度值L~*逐渐降低,a~*和b~*基本不变,但总色度值ΔE~*逐渐升高;5-HMF含量与L~*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ΔE~*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ΔE~*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党参走油变质后色泽显著加深,导致大量的5-HMF产生。控制党参中水分的含量可以有效预防走油变质现象的发生。 吴翠 徐靓 马玉翠 李瑞琦 巢志茂关键词:党参 水分含量 5-羟甲基糠醛 色泽 1H NMR对烟草甲虫蛀蚀款冬花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款冬花经烟草甲虫蛀蚀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测定未虫蛀款冬花、烟草甲虫蛀蚀后的款冬花及烟草甲虫排泄物的氢核磁共振(^(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图谱并进行化合物指认归属。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e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e analysis,OPLS-DA)对虫蛀款冬花进行鉴别。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明确变化的化学成分,并采用t检验加以验证。结果:根据^(1)H NMR图谱共指认33个化合物。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未虫蛀款冬花、烟草甲虫蛀蚀后的款冬花和排泄物部分可分别聚为一类。从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看,款冬花被虫蛀后款冬酮的含量下降,在排泄物中异亮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升高,绿原酸、异绿原酸等款冬花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下降。结论:首次将^(1)H NMR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用于中药材虫蛀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为中药材变质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徐博 宋平平 吴翠 李卓俊 巢志茂关键词:款冬花 化学成分 一种多孔管道贮藏中药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中药贮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管道中药贮藏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中药的种类将待贮藏的中药进行分类;(2)将分好类别的中药放置在贮藏库中贮藏;(3)在贮藏的中药之间铺设多孔管道;(4)通过多孔管... 巢志茂 徐靓 吴翠 马玉翠文献传递 天麻的资源分布及采后现状调研 被引量:12 2021年 天麻是药食同源品种,临床应用广泛。在我国西南、西北、东北、华中、华东各地均有天麻种植和生产,由于各地气候环境、品种、采收及加工方式不同,贮藏和包装不规范,导致天麻质量存在差异。本文从资源分布、品种、采收、初加工、包装、贮藏、质量评价等环节,对目前天麻的种植、加工、贮藏和流通基地进行调查,就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为推进天麻采后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参考。 徐博 吴翠 李卓俊 宋平平 巢志茂关键词:天麻 采后 贮藏 资源分布 不同产地麦冬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为探讨麦冬中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及其与产地的相关性。实验在日光下观察色泽;烘干法测定水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测定5-HMF的含量;色差仪测定粉末色泽;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相关性。结果表明,麦冬表面、断面、粉末呈现白色、黄白色或土黄色等较浅的色泽;各样品的水分含量在5.64%到6.39%的范围内;各样品中5-HMF的含量从最低的0.8741μg/g到最高的71.31μg/g,差异明显,但均低于0.02%;产于湖南、湖北的麦冬中5-HMF的含量均较高,介于18.14~71.31μg/g;产于四川的麦冬,5-HMF的含量较低,均低于10μg/g;水分含量与粉末的亮度具有相关性。此外,四川三台县生产加工的麦冬中5-HMF的含量显著低于湖南和湖北产的麦冬样品。四川三台县产麦冬中5-HMF的含量低于其他产区,推测是三台麦冬道地性的特性表现。 吴翠 徐靓 马玉翠 马玉翠关键词:麦冬 5-羟甲基糠醛 色泽 高效液相色谱法 道地性 基于HS-SPME/GC-MS和电子感官技术考察柏子仁变质前后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分析柏子仁在贮藏过程中经历虫蛀、酸败等变质现象前后的品质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及电子鼻、电子舌等电子感官技术对正常、虫蛀、氧化酸败、水解酸败4种类型的柏子仁药材进行挥发性成分、气味、滋味的测定。通过检索质谱库和人工比对鉴定挥发性成分,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的传感器的响应值来确定气味和滋味,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研究样品变质前后的差异性。结果:柏子仁样品中共鉴定出85个化合物。与正常样品比较,水解酸败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减少5个,虫蛀和氧化酸败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分别增加1、21个,种类上以醛类和酸类成分为主。其中氧化酸败样品中正己酸、己醛、丙酸的含量较正常样品明显提高,相对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11.49%、10.21%、7.52%,成为酸败现象的关键指标。电子鼻分析认为W1W、W2W和W1S传感器对应的气味成分差异明显。电子舌分析认为变质后药材的酸味响应值普遍增大。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后认为虫蛀样品在挥发性成分、气味和滋味方面与正常样品相比变化较小,而酸败后的样品变化较大,尤其是氧化酸败样品。结论:对于柏子仁来说,自然条件下12个月贮藏引起的氧化酸败对质量的影响最大,为了保证柏子仁质量,应该主要从防止氧化酸败方面入手。 刘震营 徐靓 吴翠 徐博 李卓俊 宋平平 王慧君 巢志茂关键词:柏子仁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电子舌 虫蛀 酸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