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祎绯
-

-

- 所属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建筑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傅玮

- 作品数:3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 研究主题:城市意象 历史城市 网络数据 历史街区 公众参与
- 薛博文

- 作品数:2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
- 研究主题:城市意象 历史城市 网络数据 历史街区
- 王思凡

- 作品数:2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
- 研究主题:城市意象 历史城市 网络数据 历史街区
- 李雄

- 作品数:348被引量:2,880H指数:28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风景园林 景观 城市 公园 绿地
- 李翅

- 作品数:131被引量:52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 研究主题:黄河滩区 风景园林 城市设计 城市 城市规划
- 基于历史信息转译的古城内部结构变迁分析方法探索——以定兴古城为例被引量:12
- 2017年
- 将历史城市地区的变迁视为连续演变过程成为共识以来,如何更全面地研究这一变迁过程已成为重要课题。本研究专注于古城内部结构的变迁,形成工作框架,在时间"分段"、空间"分片"的传统研究方法基础上,借鉴城市历史景观理论中的"层积"理念进一步构建了"分层"的研究方法,在历史信息转译的基础上,做出全过程、高精度、多层面的分析。并以定兴古城为例,划分建筑空间层积、街巷空间层积及文化空间层积3种类型,初步展示这套未来可供其他历史城市地区变迁研究借鉴的"层积分析法"。
- 刘祎绯黄川壑李雄
- 关键词:历史城市层积
- 历史城市日常景观更新的精细化治理探索——以北京老城达智桥胡同为例
- 2024年
- 高质量的空间治理承载着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存量更新背景下,以居住型日常景观更新为媒介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家园成为北京老城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策略。以西城区达智桥胡同社区营造实践为例,记录多主体协同下,发动70余位社区居民,参与居民自治线规划,打造16处微营造点和半米花园,并尝试探索制度化的过程,探讨以老城日常景观更新引导居民参与胡同生活空间优化,实现精细化治理的路径。具体可归纳为4项核心实践策略,即参与式的居民自治线规划、精细化的日常景观微更新、全周期的陪伴式营造方法、可持续的社区共建工具包。以期为历史城市中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参考,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贡献经验。
- 刘祎绯胡晓敏于港
- 关键词:历史城市胡同
- 我国文化遗产认知的时间扩展历程被引量:4
- 2015年
- "文化遗产"理念古已有之,但其所涵盖范围持续扩展。本文的研究目的即揭示这一重要观念在我国的扩展历程。主要采用文献阅读、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时间角度切入,阐述文化遗产的认知主要经历了从古物,到世界遗产、现代遗产,再到文化景观的扩展历程,并充分结合我国的保护实践历程解读,指出文化遗产认知走向活态的新动向。
- 刘祎绯
- 关键词:文化遗产世界遗产文化景观
- 北京老城失落空间里的社区花园实践——以三庙社区花园为例被引量:23
- 2019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北京老城已进入存量更新时代,大批失去原有景观特征的“失落空间”亟待改善,与此同时,北京大力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工作,强调公众参与的老城更新模式悄然兴起。以西城区三庙社区花园的设计与营造为主要案例,解析其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角色与机制,多层次公众参与的社区花园设计方法,精细化更新承载社区活动的公共空间,多样化因地制宜的社区花园绿化形式,以及基于社区花园建设的社区凝聚力重塑,为未来历史城市里的社区花园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 刘祎绯梁静宜陈瑞丹
-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众参与
- 基于声景观的北京市五道口片区开放空间的现状评估与优化设计被引量:3
- 2018年
- 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长期以来城市研究与实践中易被忽视的一种数据形式。本文以北京市五道口片区为研究地段,尝试构建一套基于声景观优化的城市开放空间更新设计路径,即调查—描述—测度—评估—分区—导则—设计。首先进行场地的声景观概况调查,并进行自然和人为声景观分类的定性描述,包括整体区域白天和夜晚两个时段分单元格声景观分贝测量、典型区域连续时段声景观分贝测量的定量测度。然后提出声音敏感度概念,以开放空间的用地性质为依据,对开放空间的声音敏感度进行评估分析,获得为保证声景观品质,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时所应遵循的敏感度分区。进而提出不同分区的声景观设计导则与策略,并完成若干开放空间地块的更新设计示例。
- 刘祎绯薛博文
- 关键词:声景观五道口
- “古城意象”校园型专业兴趣小组的研究、实践与思考
- 2017年
- 历史城市的意象研究有助于历史城市与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并有利于公众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古城意象"研究小组是由北京林业大学师生自2015年初创立的校园型专业兴趣小组,主要结合指导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纵向与横向课题,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暑期社会实践等开展,将城市意象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我国历史地段,并结合跨学科新技术方法探索创新。已先后在拉萨、定兴、北京等多个历史城市开展研究与实践,并有课题、论文、竞赛、展览、设计等成果若干。
- 刘祎绯傅玮李翅
- 关键词:历史城市城市意象公众参与教学改革
- 针对城市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文物保护单位法制历程评述
- 2017年
- "周边环境"自《西安宣言》正式提出以来,成为国际保护界的重要议题。对于我国大部分历史城市的保护现状而言,城市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管理对于文化遗产和历史城市保护的影响直接,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保护制度展开分析,追溯文物保护单位法制建设历程,并评述其在不同阶段中涉及城市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管理的关联度和有效性。虽然该制度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需更具针对性的继续完善,对现有制度体系的洞察也将为未来的制度革新提供基石。
- 刘祎绯李雄
- 关键词:周边环境城市遗产法制文物保护单位
- “双碳”目标下北京城市形态时空演变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控制碳排放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形态与碳排放关系密切。基于2000—2020年碳排放、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数据得到北京市碳排放和城市形态时空演变格局,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揭示城市形态因子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碳排放空间上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由中心向周边扩散的分布格局,其中2001—2005年和2010—2015年增幅分别为-13.8%和15.8%;(2)2000—2020年北京市城市形态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特征,平均斑块类型面积、最大斑块指数和有效格网大小增长率分别为56.4%、78%和112%,平均斑块密度呈下降趋势,斑块结合度和分散指数变化不明显;(3)城市形态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斑块密度和有效格网大小与碳排放呈负相关性,斑块结合度对碳排放有正向影响;(4)城市形态因子对碳排放影响程度排序为:有效格网大小>斑块类型面积>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分散指数>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且有效格网大小与分散指数的交互作用对碳排放空间异质性影响程度最高。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考虑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而制定其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 宝力格刘祎绯
- 关键词:碳排放城市形态景观格局指数
- 北宋城市园林的公共性转向——以定州郡圃为例被引量:5
- 2013年
- 郡圃作为我国古代城市中的一种园林类型,在北宋时期经历了向公共性、开放性的重要转变。以北宋边疆重镇定州的阅古堂与众春园为例,通过历史文献研究与现场踏勘,对二者做出定位、布局及范围的推测,阐明了其对北宋城市生活的历史意义。
- 刘祎绯
- 关键词:公共性北宋
- 远岫堆鬟,近郊错绣——基于视觉影响评估的圆明园周边环境高度控制研究
- 2023年
- 为提供更具科学性的圆明园周边环境高度控制方案,首先遴选园内进深大于100m的湖面,共选取32处岸线中点作为眺望点;然后以对岸林冠线平均高度或最低冠顶高度作为观测点,使用地质罗盘仪实地测量垂直角;以眺望点到观测点的连线为控制线,计算建筑高度控制点的高程,再利用GIS构造视线工具得到32个眺望点3km范围内各自的建筑高度控制面,取最低点叠合为综合建筑高度控制面,并划分为30m的网格以便利用,最终得到圆明园周边环境建筑高度控制分区图,为未来的新建与更新提供参考。
- 刘祎绯于港周泳旭曹媛
- 关键词:历史地段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