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茂
作品数: 38被引量:23H指数:2
  • 所属机构:人民日报社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相关作者

任建平
作品数:6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研究主题:经济过热 企业 实证分析 银行贷款 紧缩银根
牛仁亮
作品数:17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企业 下岗职工 企业主收入 失业保障 债权化
刘兴云
作品数:12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行政事业资产 绩效评价 企业 绩效 A股
张承惠
作品数:172被引量:643H指数:12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资本市场 金融改革 金融 中小企业 金融风险
米建国
作品数:81被引量:426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调控 经济运行
中国经济发展的政府效应——改革前后的比较
1996年
诺齐克的“最小化”国家(Nozick,R.1974)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相对于“最小化”国家,这可称之为“最大化”国家)是国家职能的两个极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职能都处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中国经过1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国家职能现已离开了“最大化”的极端,朝着另一极的方向转换(当然,“最小化”国家绝不是要实现的目标).本文不可能全面论述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国家各方面职能所发生的变化,而只是就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实现的职能作些分析.
宋光茂
关键词:集中管理
经济紧缩与资金效应
1990年
本文是研究1988——1989年经济紧缩过程中流动资金问题的实证报告,全文中心在于分析居民预期与资金紧缺、流程紊乱的关系,并通过结构、体制等常态因素的描述,对1989年的资金紧缺成因有一个较高层次的把握。
牛仁亮任建平宋光茂丁宝山
关键词:经济紧缩
价格体系改革的突破口应选在何处?被引量:1
1985年
(一)我国现有几十万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商品,每种商品不只有一个价格,而是在不同的地区、季节和流转环节都有不同的价格,这样几十万种商品就有百万多个价格。这百万多个价格,又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制约的,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
宋光茂
关键词:价格体系煤炭价格能源工业理论价格能源价格生产价格
对传统文化的“剔”与“踢”被引量:1
1994年
戴园晨宋光茂
关键词: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儒家学说伦理思想传统儒家文化
市场疲软的深层原因与对策被引量:1
1990年
一、市场疲软的深层原因关于市场疲软的原因,人们已经从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过度压缩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作了许多实证分析。我们认为,这些方面还只是市场疲软的表层原因,而不是深层原因。其深层原因主要是下述三方面因素。
牛仁亮丁宝山任建平宋光茂
关键词:贸易经济
论我国现阶段的市场运行问题
1991年
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相比,我国的市场运行有其固有的体制特征。由于整个经济体制处在转换时期,与之相适应,市场运行特征也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又欠理论指导,新旧体制更新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和会出现反复的。这一过程也必然反映到市场领域中来。在体制动态的演变时期,经常不断地对市场运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李军宋光茂
关键词:市场运行特征资源再配置沉没成本最高限价市场结构行业集中度
我国企业创新的特征分析被引量:3
1992年
创新就是在生产体系中引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按照约瑟夫·熊彼特早期的说法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动过程会受到经济体制因素的显著影响,与市场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体制背景决定了企业创新有一些明显地区别于市场经济国家的特征。
宋光茂刘兴云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
不合理的“相互分配”与宏观控制
1986年
(一) “相互分配”的概念 只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概念的传统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不能全面概括现实经济生活中所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分配关系,更不能适应当前研究超分配、社会总需求膨胀问题的需要。因而,我们有必要引入涉及范围更为广泛的相互分配概念。 我们知道,社会总产值同单个商品的价值构成一样,包括C+V+m三部分。为了把问题研究的更加细致,我们再分别把C和m作更进一步的细分。
宋光茂
关键词:社会总产值
房子“玩”不得
2013年
“玩”房的人,对房子是占而不用,只是纯粹的占有。这类需求应成为房市调控甚至打击的首要对象。人们通常认为,房屋需求包括居住和投资(含投机)两部分。但综观当今房市,还有另一种需求漏“网”了,这就是由“拥房倾向”或者说“恋房情结”而产生的“玩房”需求。或许这种需求对房市更有冲击性,是房市最典型的泡沫成分。
宋光茂
关键词:房子房市投机居住房屋
固定资产无形损耗与经济耐用年限的关系之我见
1989年
固定资产无形损耗与其经济耐用年限的关系,似乎是一个无需再费笔墨的问题。人们一向认为,考虑到无形损耗因素,固定资产的经济耐用年限就必然缩短,从而就应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乍一看来,这种观点似乎是无可非议、合情合理的。
宋光茂
关键词:无形损耗耐用年限使用年限经济性能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