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宝
所属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所在地区: 广东省 广州市 研究方向: 农业科学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
相关作者
于杰 作品数:57 被引量:364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遥感 渔场 声学评估 渔业资源 海域 李永振 作品数:62 被引量:646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鱼类 珊瑚礁 声学评估 南海北部 南沙群岛 张俊 作品数:138 被引量:456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鸢乌贼 声学评估 渔业资源 鱼类 声学 陈作志 作品数:341 被引量:1,190 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南海北部 渔业资源 鱼类 鸢乌贼 渔业 陈丕茂 作品数:436 被引量:1,407 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工鱼礁 海洋牧场 增殖放流 海域 渔业资源
一种用于渔业科学调查船的鱼探声学映像共享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渔业科学调查船的鱼探声学映像共享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图形工作站处理器、收发器、换能器、GPS模块、显示器、通信模块和数据接收终端。方法包括:所述收发器通过换能器发射和接收信号,并处理得到声学映像;根据... 张俊 陈国宝 陈作志 孙铭帅 于杰 邱永松文献传递 我国海洋鱼类群落研究现状 被引量:9 2008年 海洋鱼类群落研究为海洋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洋鱼类群落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为我国渔业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资料。本文从我国海洋鱼类群落研究的方法、历史、进展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海洋鱼类群落的研究进行综述。 李因强 陈国宝关键词:鱼类群落 研究方法 南海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渔业资源本底声学评估 被引量:16 2015年 为掌握南海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水域渔业资源本底情况,于2011年4月到2012年2月,使用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先后于不同月份对其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显示2011年4月,21种评估鱼类总平均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2.68×104个/km2和0.73 t/km2;2011年8月,38种评估鱼类总平均资源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6.49×104个/km2和0.71 t/km2;2011年11月,33种评估鱼类总平均资源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4.14×104个/km2和0.93 t/km2;2012年2月,15种评估鱼类总平均资源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1.45×104个/km2和0.36 t/km2。结果表明,4个月资源量密度均不高;11月资源密度和资源量最高;2月资源密度和资源量最低,声学评估种类明显减少。4月积分值主要分布于4~8 m水层;8月积分值于4~14 m水层内分布比较均匀;11月积分值主要分布水层与4月相似,但10 m以深水体所占百分比高于4月;2月积分值主要分布于4~10 m水层,尤其是6~8 m水层。资源密度与水深之间无明显线性关系。各月份调查站点资源密度与SST无明显线性关系。各月份平均丰度密度与SST呈明显线性关系(R2=0.997 4)。各月份平均资源量密度与SST呈一定线性关系(R2=0.287 2)。研究证实声学方法在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评估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声学技术在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研究领域的发展,为今后我国深入开展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评估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和科学依据。 张俊 陈丕茂 房立晨 陈国宝 黎小国关键词:海洋牧场 渔业资源 声学评估 海表温度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科鱼类的分布 被引量:6 2003年 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对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了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调查分春(4-6月)、夏(7-9月)、秋(10-12月)、冬(12-2月)4个季节,每个季节都进行全海域的大面积定点调查,共采获科鱼类31种,分隶属于11属。通过对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率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水深以及昼夜变化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区的渔获率最高,粤东海区最低,并由西往东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夏、冬季科鱼类的渔获率较高,而春、秋季较低;渔获率沿水深梯度的变化为≤100m水深海域沿水深的增加而增加,>100m水深海域随水深的增加而下降,以80~100m海域的渔获率相对较高;午夜的渔获率最低,14时最高。 陈国宝 李永振关键词:渔获率 水深 2015—2017年南海海域伏季休渔制度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2019年 根据2015—2017年南海海域海洋捕捞生产结构调查数据,选取休渔前后渔船日均产量、日均产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拖网渔获率等指标,应用显著性检验与增长幅度综合分析休渔效果。结果表明,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休渔后渔船日均产量比休渔前分别增加19.21%、49.99%和114.64%;日均产值分别增加0.40%、16.06%和49.14%;CPUE分别增加7.12%、73.30%和110.90%。休渔制度对渔船日均产量影响显著(P<0.05),对渔船日均产值、CPUE、渔获率与渔获结构影响有限(P>0.05)。总体评价,南海海域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对渔民增产效果显著,对改善资源群落结构效果有限,2017年休渔效果优于2015年和2016年。 苏莹佳 陈国宝 周艳波 马胜伟 吴洽儿关键词:伏季休渔 渔业资源 广东海域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调查评估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贾晓平 李纯厚 邱永松 李永振 林钦 甘居利 陈丕茂 扬吝 林昭进 蔡文贵 孙典荣 王增焕 张汉华 钟智辉 陈国宝 黄洪辉 杨美兰 杜飞雁 王雪辉 黄辛荣 卢伙胜 针对广东海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和渔业环境日趋恶化现状,结合广东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的需要,利用最新调查研究数据,并充分比对历年调查研究成果。在系统研究和分析广东海域渔业资源、渔...关键词: 关键词:渔业资源 渔业环境 可持续利用 南海中部海域夏季叶绿素a浓度垂向分布特征 被引量:6 2016年 根据2014年7月~8月南海中部海域(12°N^18°N,110°E^117°E)调查获得的水柱方向上连续的叶绿素a浓度(Chl-a)数据,分析了南海中部海域夏季Chl-a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南海中部海域Chl-a垂向分布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30~70 m水层出现Chl-a高浓度区;2)次表层Chl-a最大值(subsurface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maximum,SCM)强度变化为0.94~4.69 mg·m-3,平均为1.90 mg·m-3,是遥感表层Chl-a平均值的18.10倍,SCM深度变化为4~75.36 m,SCM厚度变化为19.01~80.36 m;3)从断面分布来看,局部海域Chl-a垂向分布受到上升流的显著影响,断面A上沿岸上升流区表现出明显的SCM强度大、深度浅和厚度大的特征,而断面B上中沙群岛岛礁上升流区同样表现出SCM强度大、深度浅的特征,但是厚度相对较小。 于杰 陈国宝 张魁 陈作志关键词:叶绿素A 上升流 南海中部 多鳞鱚目标强度的模型法研究 被引量:9 2018年 鱼类目标强度测量是渔业水声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采用基尔霍夫近似模型对19尾多鳞鱚(Sillago sihama)样品的理论目标强度进行近似计算,模型计算所需鱼类形态学参数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所属X光机(SOFTEX M-100)拍摄X光影像获得。通过编程计算获得多鳞鱚不同频率下目标强度随姿态倾角的变化图案,并通过数据拟合方法建立了不同频率和倾角分布函数下多鳞鱚目标强度随体长变化的经验公式,并与常规的b20表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70 kHz、120 kHz和200 kHz 3种频率下多鳞鱚目标强度的倾角变化图案呈多峰状特征分布,且频率越高目标强度对倾角变化越敏感,波峰数增加,目标强度最大值对应的倾角增大。70 k Hz下多鳞鱚目标强度最大值出现在–15°~5°,120 k Hz和200 k Hz下目标强度最大值则出现在–10°~0°,且各频率下目标强度最大值出现的位置各不相同。不同频率及倾角分布函数下多鳞鱚目标强度随体长变化特性各不相同,其中在角度函数为(–5°,15°)、频率为120 kHz,以及角度函数为(0°,10°)、频率为200 k Hz时目标强度对体长经验公式和常规的b_(20)表式曲线基本重合,拟合度较高,可将常规的b20表式直接用于多鳞鱚的资源评估;而其他情形下2种表式存在一定偏差,采用直接拟合的参数方程更为恰当。研究表明,基尔霍夫近似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多鳞鱚的目标强度特性,可为中国南海近岸鱼类目标强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为提高渔业资源水声学评估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提供科学依据。 李斌 陈国宝 陈国宝 王志超南海黄斑蓝子鱼的目标强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14 2010年 2008年10月在大亚湾人工鱼礁海域的渔排上,使用鱼类目标强度测量装置,包括分裂波束式SimradEY60便携式水声学测量系统(120kHz),采用"绳系控制实验法"对16尾黄斑蓝子鱼(Siganusoramin)逐尾进行单体鱼的目标强度测量。样品鱼为在大亚湾海域现场采用渔笼捕捞的单体活鱼样品,其叉长范围为7.3~19.5cm,平均叉长为11.3cm,体质量范围为4.6~135g,平均体质量为33.2g。结果表明,南海黄斑蓝子鱼目标强度(TS)与其叉长的关系式采用常规的20lgL形式为TS=20lgL-74.1分贝。本研究采用"绳系控制实验法"对16尾黄斑蓝子鱼逐尾进行单体鱼的目标强度测量,旨在为提高渔业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的准确性提供数据支持。 陈国宝 李娜娜 陈丕茂 李永振 于杰 黎小国珠江口游泳生物组成的多元统计分析 被引量:9 2002年 1997年 12月到 1998年 11月 ,利用尖尾罟网和掺缯网船在珠江口水域进行了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 ,共捕获 2 6 8种游泳生物 ,其中鱼类 16 7种 ,头足类 7种 ,虾蛄类 10种 ,虾类 31种 ,蟹类 5 3种。采用主成份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游泳生物的组成、生物学及季节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 ,珠江口水域的游泳生物主要是沿岸性或河口性的小型种类 ,基本由当年生个体组成 ,它们与高温低盐水环境特征相适应 ,构成珠江口游泳生物组成的主体。游泳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 。 李永振 陈国宝 孙典荣 张旭丰关键词:生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