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绍森
-

-

- 所属机构: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 所在地区:福建省 厦门市
- 研究方向:建筑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胡璟

- 作品数:22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 研究主题:遗产 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 建筑设计 战争
- 李苏豫

- 作品数:20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乡村 地域建筑 建筑形态 适应性 建筑
- 车志远

- 作品数:9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
- 研究主题:徽州古村落 县际 交往空间 心理行为特征 心理
- 刘姝宇

- 作品数:41被引量:152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城市 城市气候 气候问题 城市规划 住区
- 李渊

- 作品数:123被引量:68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GIS 旅游者 GPS 景区 旅游者行为
- 闽南大厝的建筑形态及发展对策被引量:7
- 2002年
- 本文通过分析闽南大厝大民居的建筑形态,揭示其成因及文化体现,并初探在新时期的发展对策。
- 王绍森
- 关键词:建筑形态民居
- “大传统”“小传统”视角下的闽南大厝改造研究——以厦门林朝宗宅与林讫宅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在闽南大厝建筑中,往往能够同时看到“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双重影响。以林朝宗宅及林讫宅改造为例,解读地方社会和主流文化对闽南大厝空间基本原型的影响,并以具体设计对这些信息以当代语言做出反映与转译。
- 陈宏杨华刚王绍森
- 关键词:建筑遗产建筑人类学
- 景观人类学视角下的福建洪坑土楼遗产地栖居景观保护与再创生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后遗产时代,遗产地普遍面临着地方性衰退、真实性破坏、社群分化和空间同质等诸多问题,反观也创生出一种全新的遗产地方社会关系和复杂多变的地方栖居景观面貌。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洪坑土楼为例,结合景观人类学研究视角,通对人居住屋形式、区域生计模式、族群社会关系和遗产保护治理等的梳理分析,探讨地方社会主体能动和外部社群客位介入对洪坑土楼遗产地栖居景观进行的场所建构和空间生产机制。研究表明,洪坑土楼遗产地栖居景观实践不但是一个地方社会空间化的自我建构过程,也是一个乡土空间社会化的扩散生产过程,渗透着不同文化体验对土楼遗产地栖居景观现代性的催化和塑造。景观人类学视角揭示的洪坑土楼遗产地栖居景观形态塑造过程及其彰显出来的地方机制,对于推动福建土楼遗产地现代适应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和时代价值。
- 杨华刚刘阳张可寒王绍森
- 关键词:福建土楼
- 基于整体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遗产研究——以厦门市大小嶝岛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以厦门市大小嶝岛为研究对象,在对岛上战争遗产进行调查、统计、归类并建立遗产资源库的基础上,判断价值和制定遗产等级,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探寻战争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形成对我国近代战争遗产保护研究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 王绍森孙玲潇胡璟全峰梅
- 关键词:整体性可持续发展
- 地域叙事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以福建省雁石镇云山村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在乡村保护与发展规划日趋成熟的背景下,如何对乡村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振兴,如何深度挖掘乡村的地域特征和叙事资源成为重要课题。本文简要梳理了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叙事学相关理论要点,简述了其形成背景及过程、基本观点和主张,以及其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建构了“地域叙事”的具体策略:场所营造、空间塑造、路径串联。最后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云山村为例,通过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因地制宜应用前述理论策略,提出了云山村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对本文观点进行了实践检验。文章认为,地域叙事对于乡村文化认知、延续、传承与拓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以进一步保存乡村多样性、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丰富乡村空间体验、增强乡村内生活力。
- 王长庆王绍森杨哲
- 关键词:叙事传统村落
- 多团队协同背景下的HBIM理念在建筑遗产保护工程应用策略:以鼓浪屿八卦楼为例被引量:4
- 2023年
- 分析了多团队协同背景下建筑遗产保护工程中HBIM理念的应用现状,并以鼓浪屿八卦楼保护项目HBIM平台应用为案例,建立了HBIM理念在建筑遗产保护工程的应用策略框架。从前期资料收集、中期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特点出发,梳理了建设、科研、设计及施工单位等参建团队在各阶段HBIM应用策略模式与工作职能,以提高建筑遗产信息的精确性、数据的集成性、成果的直观性、沟通的高效性,实现建筑遗产保护工程的流程优化,保证建筑遗产的修复质量和效率。
- 张可寒张苏娟张娜陈瑶王绍森李渊
-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遗产
- 生态·空间·秩序——厦门华厦学院校园规划设计被引量:2
- 2005年
- 厦门华厦学院校园规划设计以“显山露水”为着眼点,以动静功能分区为基础,以“一心,一线,山、水、庭院”为结构内核,采取“缀块—廊道—基底”模式,形成“主体入口仪式空间—教学院落空间—围合的广场空间—连廊的线性空间”的空间组织结构。
- 王绍森于涵
- 传统哲学·地域语言·时代表达——以惠安女精神传承教育馆为例
- 2023年
- 建筑作为能动实践创造的产物,是思想、行动和方法的物质反映,蕴含着丰富的建筑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正仁和的位序观、天人合一的人居思想、情景交融的建筑美学在内的独特的传统建筑哲学思想。在这些思想的指引之下,通过与自然、人文和技术三个维度的地域性设计方向相结合,分析并总结出中国传统建筑哲学对地域建筑的现代化设计表达策略,并以惠安女精神传承教育馆为研究实例,以期为地域性建筑现代化设计实践提供引导。
- 周静刘阳王绍森杨华刚
- 厦门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观念的变迁及思考被引量:3
- 2016年
- 厦门近现代遗留了众多历史建筑,对其保护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主要包括第一阶段对集美学村的保护以及第二阶段对鼓浪屿的保护。本文试图通过对两个保护阶段的对比与思考,对厦门当下历史建筑保护提出新的观念。
- 车志远凌亦欣王绍森
-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
- 基于适应性平衡的遗产地保护与规划干预研究——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屿校区为例被引量:5
- 2022年
- 遗产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适应性循环的复杂系统特征。历史性城镇景观及其方法是一种管理历史城市保护和发展的新概念与新方法,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在社会转型中有效管理既有遗产空间的变化,使当代干预行动与历史环境中的遗产和谐共处、形成新的适应性平衡,是一种遗产地动态发展过程中的保护方法。文章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屿校区改造提升工程为例,在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指引下,对校园遗产的空间活化、文化提升、产业植入、社区发展等进行了规划干预,对新时代下校园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性平衡进行了有益探索。
- 全峰梅镡旭璐王绍森
- 关键词:遗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