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治
-

-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理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上官文峰

- 作品数:357被引量:1,017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光催化 碳烟 同时催化去除 光催化剂 氮氧化物
- 李疏芬

- 作品数:96被引量:85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物理系
- 研究主题:固体推进剂 推进剂 燃烧 燃烧性能 热分解
- 陈铭夏

- 作品数:88被引量:19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燃烧与环境技术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碳烟 同时催化去除 光解水制氢 SUB 负载TIO2
- 袁开军

- 作品数:5被引量:17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物理系
- 研究主题:聚氨酯 热分解 聚酯型聚氨酯 聚醚型聚氨酯 热分解机理
- 周允基

- 作品数:58被引量:619H指数:16
- 供职机构:香港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火灾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大空间 建筑火灾 大涡模拟
- 聚氨酯的阻燃性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50
- 2006年
- 介绍了有关聚氨酯材料的阻燃化技术,着重阐述了聚氨酯的添加型阻燃剂和结构型阻燃剂阻燃机理的研究进展,同时也阐述了阻燃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 袁开军江治李疏芬周允基
- 关键词:聚氨酯阻燃剂阻燃机理
- 纳米金属粉对HMX热分解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1
- 2002年
- 运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法研究了普通级以及纳米级的铝、镍、铜金属粉对于HMX热分解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纳米铜对于HMX的凝聚相分解作用最明显 ,且这种催化作用会由于纳米铜含量的减少或体系压强的增大而变弱。基于恒温DSC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活化能结果 ,提出了纳米铜对于HMX热分解的一次催化 。
- 江治李疏芬赵凤起陈沛阴翠梅李上文
- 关键词:固体火箭推进剂纳米金属粉奥克托今燃烧催化剂
- 一种掺杂石墨状氮化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石墨状氮化碳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具有升华或低沸点特性的金属有机物(如乙酰丙酮配合物、双(2,2,6,6‑四甲基‑3,5‑庚二酮)化铜、双(六氟乙酰丙酮)合铜、二茂铁,甲酸铜、金属羰基化合物)在石墨状氮...
- 江治戚荣杰
- 文献传递
- 载体对于富氧条件下Pt/TiO2催化剂上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低浓度NO的影响研究
- 江治刘新勇姜政上官文峰
- 关键词:NO选择性催化还原
- 有序介孔CuFe_(2)O_(4)同时催化去除碳烟与NOx被引量:6
- 2021年
- 采用纳米复刻(浇筑)法制备一系列介孔CuFe_(2)O_(4).通过X射线衍射(XRD)、 N_(2)物理吸附、透射电镜(TEM)等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有序介孔CuFe_(2)O_(4)结构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对比,柠檬酸法仅能合成普通的四方相CuFe_(2)O_(4)纳米颗粒,但是硬模板法则能合成出高温淬火才能形成的立方晶相介孔结构CuFe_(2)O_(4).进一步研究了该催化剂同时催化去除碳烟和氮氧化合物(NO_(x))的性能,研究发现,与柠檬酸法合成的普通CuFe_(2)O_(4)催化剂相比,介孔结构CuFe_(2)O_(4)不仅大幅降低了碳烟起燃温度(324降低到278℃),而且将N_(2)的最高产率从5.9%提升到了92.2%.基于原位漫反射红外(in-situ DRIFTS)的机理分析研究表明,合成过程中采用NaOH除去硬模板的过程中会在介孔CuFe_(2)O_(4)表面造成大量残留的钠盐,这种高分散的钠物种促进了NO_(x)的吸附并转化为硝酸盐物种,从而促进碳烟氧化以及NO_(x)转化.但是与表面Na修饰的CuFe_(2)O_(4)相比,体相Na掺杂的CuFe_(2)O_(4)虽然具有更好的有序介孔结构,但是其氧化性能下降,进一步也导致了NO_(x)的催化还原性能的下降.
- 曾哲朱志新郭伟琦江治上官文峰
- 关键词:介孔材料催化碳烟氮氧化合物
- 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的能带调控及反应体系设计
- 上官文峰袁坚江治程萍陈铭夏
- 该项目属于新能源工程技术领域。太阳能具有能量密度低、不连续、不稳定的特点,利用光解水制氢可将其直接转换为可存储的高品质清洁能源-氢能,是人类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最具潜力的道路之一,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基于该技术具有...
- 关键词:
- 关键词:光解水制氢复合催化剂太阳能利用
- 聚氨酯的FTIR光谱与热分析研究被引量:57
- 2006年
- 采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聚酯型聚氨酯和聚醚型聚氨酯在空气气氛中从室温到400℃之间的热解反应,实时考察了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残留物的基团特性。利用热分析技术考察了它们在不同气氛下从室温到700℃之间的热解反应。探讨了在有氧条件下的热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聚酯型聚氨酯在空气中存在硬段和软段先后分解的两个阶段,而聚醚型聚氨酯则是硬段与软段同时分解。热分解结果也显示,硬段相同的聚氨酯,聚酯型聚氨酯的起始失重温度高于聚醚型聚氨酯,显示聚酯型的热稳定性强于聚醚型。同时聚氨酯在空气中的起始失重温度比在氮气中提前,说明氧气的存在能促进聚氨酯主链上C—C和C—O键的断裂。
- 江治袁开军李疏芬周允基
- 关键词:聚酯型聚氨酯聚醚型聚氨酯原位红外光谱
- 铁掺杂氮化碳/BiVO_(4)构建Z型光催化全解水被引量:1
- 2024年
- 采用气相挥发法在聚合物氮化碳(PCN)结构中引入了适量的铁(Fe)掺杂组分,成功制备出具有可调Fe掺杂浓度的PCN半导体光催化剂,其中0.55%(w) Fe掺杂的PCN析氢催化活性(410μmol·h^(-1))为原始PCN的2.6倍并通过XRD、UV-Vis、PL、XPS、SEM等表征阐明了Fe掺杂对PCN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同时调控钒酸铋的生长环境(配合剂、水热时间、pH)合成了具备不同形貌的钒酸铋(BiVO4),进一步成功合成了暴露{010}和{-121}晶面的十面体BiVO_(4).Z型体系中还原和氧化过程分离,可以在不同催化剂上分别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有效抑制逆反应的发生,同时扩宽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和选择的可能性.以PCN作为产氢端催化剂,十面体BiVO_(4)作为产氧端催化剂,以Fe^(3+)/Fe^(2+)作为离子对构建了Z型体系实现了光催化全解水.其中0.55%Fe掺杂的PCN-Fe/BiVO_(4)表现出了更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全解水的产氢性能比未改性的PCN/BiVO_(4)提升近一倍,进一步验证了气相挥发法掺杂Fe改性策略的有效性.这种基于催化剂(氮化碳)性质的掺杂改性方法对于催化剂的优化和设计以及构建Z型光催化全解水体系的探索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 刘智焬戚荣杰罗皓霖叶朕江治上官文峰
- 关键词:氮化碳铁掺杂钒酸铋光催化
- 过渡金属离子修饰分子筛对光催化臭氧耦合降解乙醛的影响
- 通过对过渡金属子改性后分子筛H-ZSM-5负载二氧化钛的活性研究发现,乙醛分子易与Zn、Cu、Mn离子结合形成了相对的稳定态,难以迁移到二氧化钛表面发生光催化降解,因此M-ZSM-5在负载二氧化钛后的光催化活性没有得到明...
- 黄欣袁坚施建伟江治上官文峰
- 关键词:分子筛臭氧光催化降解乙醛
- 文献传递
- Pd/CZ三效催化剂中钯的团聚现象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0.5%(重量百分比) Pd的氧化铈-氧化锆(NDK-84,由日本新日本电工株式会社提供)催化剂材料,并通过全面的表征手段,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元素分布、 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测试与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BET)、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了不同Pd前驱体和不同热老化处理条件、 H_2还原条件对Pd在铈锆固溶体上的分散、生长与烧结行为的影响,并评估了它们的三效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热老化处理过程与还原过程显著影响了Pd在氧化物载体表面上的分散,因此导致不同的催化活性.
- 黄政文郭伟琦江治上官文峰顾顺超平野真一
- 关键词:铈锆固溶体钯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