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周
-

-

- 所属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包晓斌

- 作品数:104被引量:55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生态环境 流域 生态经济型 水资源 技术标准
- 林毅夫

- 作品数:789被引量:23,506H指数:6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比较优势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学
- 蔡昉

- 作品数:781被引量:18,054H指数:7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人口红利 中国经济 劳动力 就业
- 贾先文

- 作品数:64被引量:290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文理学院
- 研究主题:社区化 农村公共服务 农村社区 生态环境 公共服务
- 柯水发

- 作品数:147被引量:967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农户 林业 影响因素 碳足迹 退耕还林
- 2004年粮食价格的稳定与波动
- 2004年
- 2003年国内粮食库存量跌至改革以来最低水平,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导致人们对中国粮食的安全问题产生担忧;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其中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这一"含金量"颇高的文件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本刊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周撰文评述近期的粮食政策。
- 李周
- 关键词:粮食价格价格波动农民收入市场管理粮食安全
- “林纸结合”概念性模型的初步探究
- 1993年
- 在我国,林纸双方实际上都想借助于合作给自己带来效益,又因为各自追求的目标不一致而难以开展合作。鉴于此,笔者试图开发一个能够正确解释这一问题的概念性模型(参见图1)。在这个模型中,横轴为造纸材产量,纵轴为造纸材的价格和成本,S_i(i=1,2,…,n)为供给曲线。
- 李周
- 关键词:林业造纸工业
- 我国农业的“危机”及其根本出路被引量:32
- 1995年
- 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正当这些了不起的成绩引来的全世界赞扬之声未绝之时,在90年代初,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似乎已经到了危机一触即发的地步,再度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 林毅夫李周
- 关键词:农业危机农民问题
- 中国人造板产量统计的偏差与修订被引量:1
- 2009年
-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分析林业统计年鉴中人造板产量的统计偏差。结果表明,人造板总产量统计偏差率为47%。其中胶合板统计偏差率高达60%;山西等省的统计偏差率高于80%。统计口径范围不全、统计方法不完善和统计力量投入不足是造成人造板产量统计偏差的主要原因。利用趋势离差法对1996~2003年中国人造板历史产量数据进行了修订。最后,提出树立全行业全口径统计观念等完善林业统计的政策建议。
- 张旭青李周
- 关键词:人造板
-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被引量:124
- 2002年
- 李周包晓斌
-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污染经济增长
- 中国农业技术变革理论述评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概述了中国农业技术变革理论研究的进展,并对若干重要观点作了评价。最后,介绍了中国学者对国际农业技术变革理论的贡献。
- 李周
-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技术创新非农产业农业经营规模
- 中国造林行动的就业效应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行动框架、中国造林状况、造林就业特点以及一些造林就业实践,并基于造林用工量标准和投入产出法对造林及其后续管护活动的直接、间接和引致就业效应进行了测算,最后提出促进中国造林行动和农村林业就业的几点建议。研究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造林行动能够创造出大量的绿色就业岗位,2005—2008年、2009—2020年累计可创造的植树造林短期标准直接就业岗位数(若植树造林以每人每年工作300天为基准)分别约为577万个和183万个;新增长期森林资源管护就业岗位数量为8.93~11.16万个和7.76~9.7万个;造林带来的间接和引致就业效应也较为可观。
- 柯水发李周郑艳张莹
- 关键词:气候变化就业投入产出法
- 三江源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 阐释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论述了三江源区生态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概述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践;揭示了三江源区生态补偿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三江源区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
- 李周包晓斌
-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 乡村生态宜居水平提升策略研究被引量:21
- 2019年
- 生态宜居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新需求。建设生态宜居乡村需要生产、生活和生态协同联动。其中生产层面的工作是通过改革、创新和发展,使生产同补贴、资源和农用化学品脱钩;生活层面的工作是弘扬生态文化,加快乡村绿化和建设美丽乡村;生态层面的工作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和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完整性;管理层面的工作是做好乡村生态宜居规划,完善生态系统管护体系和发挥社区和村民的作用。政府主导是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必不可少的一步,而社区主导和市场主导是必不可少的转型。生态补偿实施要以规范标准、廓清主体、拓展资金来源和创新补偿方式为保障。
- 李周
- 关键词: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生态补偿
- 中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政策回顾与评价
- 在多年防治水土流失的实践中,中国相继颁布实施了有关法律、法规,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建立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政策体系。.在探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和优化模式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对推进水土流失治理进程和改善生态环...
- 包晓斌李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