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林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郑州机械研究所
- 所在地区:河南省 郑州市
- 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相关作者
- 顾晓宏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7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机械研究所
- 研究主题:蜗轮蜗杆油 润滑油 汽轮机油 齿轮油 机械油
- 戚文正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1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机械研究所
- 研究主题:蜗轮蜗杆油 润滑油 胶合承载能力 极压抗磨剂 油性剂
- 吴晓铃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96被引量:280H指数:1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齿轮 润滑油 斜齿齿轮泵 润滑 蜗轮蜗杆油
- 张继山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3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机械研究所
- 研究主题:蜗轮蜗杆油 润滑油 齿轮油 齿轮 边界膜
- 刘志儒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68被引量:18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稀土 渗碳 稀土渗碳 双排 化学热处理
- 20Cr2Ni4A钢制齿轮稀土低温高浓度渗碳后弯曲疲劳强度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4年
- 采用稀土低温高浓度渗碳工艺实现了20Cr2Ni4A钢渗碳后直接淬火,与传统热处理工艺相比较,处理后齿轮的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较传统工艺在弯曲疲劳强度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0%可靠度的对数值疲劳寿命,在693MPa试验应力级下提高了2.45倍;在564MPa应力级提高了12倍。对给定寿命N=3×10 ̄(6)、及50%可靠度的中值疲劳极限提高了64.5%。效果十分显著。
- 朱法义蔡成红闫牧夫刘志儒陈静东马崇信张照智张林
- 关键词:高浓度渗碳稀土渗碳
- 20Cr2Ni4A钢稀土渗碳的组织与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被引量:17
- 1994年
- 采用860℃稀土高碳势渗碳,在20cr2Ni4A钢的过共析区沉淀析出大量细小弥散的碳化物,使奥氏体的稳定性大幅度下降,从而实现了渗碳后直接淬火。与920℃传统渗碳后二次加热淬火处理工艺相比,用新工艺处理后的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可提高近一个数量级。
- 朱法义蔡成红阎牧夫刘志儒陈静东马崇信张林张照智
- 关键词:渗碳稀土族齿轮铬镍钢
- 蜗轮蜗杆油评定台架的研制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介绍了研制蜗轮蜗杆油专用评定台架的必要性及所研制的WL—100蜗轮蜗杆油评定台架的结构、性能及特点。还介绍了其效率、胶合承载能力评定方法及评定试验的重复性研究。
- 吴晓铃戚文正张林顾晓宏张继山
- 关键词:蜗轮蜗杆油胶合承载能力温升
- 齿轮油对齿轮接触疲劳寿命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 1996年
- 本文用两种不同添加剂的齿轮润滑油,在CL—10O齿轮试验机上进行接触疲劳寿命对比试验,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研究不同添加剂的润滑油对渗碳淬火齿轮和氮化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
- 张林吴晓铃戚文正张继山顾晓宏
- 关键词:齿轮油添加剂点蚀
- 一种蜗轮蜗杆油评定台架
- 本发明公开一种蜗轮蜗杆油评定台架。电动机(1)和输入转速转矩传感器(2)通过联轴器同试验箱(3)中的蜗杆(12)相连接,磁粉制动器(5)和输出转速转矩传感器(4)通过联轴器同试验箱(3)中的蜗轮(10)相连接。试验箱(3...
- 吴晓铃张林戚文正顾晓宏张继山
- 文献传递
- 对S—P型和硼酸盐型齿轮油在齿轮表面形成的边界膜的研究
- 1996年
- 本试验采用AES、XPS和SAM等多项表面电子能谱分析技术,分析了S—P型和硼酸盐型油在渗碳、氮化齿轮表面所形成的边界膜的组成、结构和分布。
- 张继山吴晓铃顾晓宏张林戚文正
- 关键词:电子能谱齿轮边界膜
-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渐开线圆柱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的试验方法,以确定齿轮接触承载能力所需的基础数据。 本标准适用于钢,铸铁制造的渐开线圆柱齿轮由齿面点蚀损伤而失效的试验。其它金属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试验可参照使用。
- 张林傅德明易秉钺李顺林
- 关键词:齿轮性能试验
- 文献传递
- 一种蜗轮蜗杆油评定台架
- 本发明公开一种蜗轮蜗杆油评定台架。电动机[1]和输入转速转矩传感器[2]通过联轴器同试验箱[3]中的蜗杆[12]相连接,磁粉制动器[5]和输出转速转矩传感器[4]通过联轴器同试验箱[3]中的蜗轮[10]相连接。试验箱[3...
- 吴晓铃张林戚文正顾晓宏张继山
- 文献传递
- 铁谱技术在蜗轮蜗杆油性能评定中的应用
- 通过蜗轮蜗杆油性能的台架试验研究,对同粘度牌号、轻重不同负荷的两种油,以及同为重负荷但不同粘度牌号的四种油品进行了效率对比及铁谱分析,主要对在试验过程中形成的有色金属铜磨粒进行了分析研究.
- 顾晓宏吴晓铃戚文正张林
- 关键词:铁谱技术磨粒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