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新
-

-

- 所属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胡耀岭

- 作品数:46被引量:182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人口普查 人口老龄化 出生性别比 低生育率 生育政策
- 李育冬

- 作品数:39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商学院
-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社会保障 老龄化 生态城市建设
- 黄乾

- 作品数:116被引量:1,629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人力资本 产权 农民工 人力资本产权 实证分析
- 高瑗

- 作品数:6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人口老龄化 合法性 积分 落户 流动人口
- 刘士杰

- 作品数:10被引量:17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 研究主题: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 老龄政策 老龄问题 经济增长
- 流动人口、非正规就业与大城市发展被引量:15
- 2007年
- 流动人口快速增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以农民工为主的大多数流动人口并没有获得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国民待遇",从就业形态来看,是典型的"非正规"就业,严重阻碍了他们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城市地区尤其是大城市,由于长期的低生育率,在未来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危机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城市的发展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村迁移劳动力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变农民工为市民,相应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 原新万能
- 关键词:流动人口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城市发展
- 流动妇女生育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天津市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被引量:12
- 2017年
- 流动人口数量大,育龄人员比例高,对流入地社会的生育医疗和基础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和资源配置工作形成巨大挑战。对天津市2015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流动妇女遵守生育政策,处于低生育率状态,不再是高生育群体。流动人口生育时男孩偏好明显,出生性别比问题严重。对流动妇女生育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妇女在生育问题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妇女个人因素是生育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 邓金虎原新
- 关键词:流动人口低生育率性别偏好
- 青年流动人才的城市选择及影响机制——基于人才特征视角被引量:6
- 2022年
- 文章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多值Logit模型,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经济特征三个维度,探究青年流动人才选择流入Ⅱ型大城市、Ⅰ型大城市、特大超大城市影响因素差异。回归结果显示,女性、非农户籍青年流动人才大城市偏好明显,小家庭模式增加特大超大城市选择概率;流动年限越长、流动距离越远,流入城市规模越大,基于经济原因流动,特大超大城市选择概率下降;雇员倾向规模更大城市,雇主倾向规模更小城市,职业、单位正规性越好,社会声望越高,越倾向特大超大城市,就业收入、居住支出随城市规模扩大,影响由负转正。为提高城市人才引进效率,规范城市人才引进秩序,建议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扩大社会资源覆盖范围;减少公共服务使用限制,保障随迁人员福利;充分发挥城市比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多维体系;突出城市行业特色,完善城市行业结构。
- 刘旭阳原新
- 我国人口增长的最新趋势与应对方向被引量:8
- 2022年
- 人口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人口负增长是人口转变的动态过程,其“拐点”是一个时间段而非具体时点,体现在人口数量从增到减、老龄化由浅至深、老年抚养比反超少儿抚养比、乡村社会转向城镇社会、人力资源优势升级为人力资本优势等方面。对于人口负增长,应科学认识,提前部署,积极应对,不断发掘新机遇,主动直面新挑战。
- 原新
-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口城镇化
- 积极推进适应人口新常态的全面治理被引量:3
- 2024年
-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科学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口规模巨大,具体表现为总人口规模巨大、老年人口规模巨大、受教育人口规模巨大和流动人口规模巨大;必须直面人口新常态下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社会从“养小”为主转向“养老”为主、老龄化城乡倒置和人口区域增减分化格局长期存在等挑战;必须积极适应人口新常态,从人口治理、社会治理走向全面治理,以提振生育率为核心继续推进人口治理,以社会适老化改革为导向推进社会治理,以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为契机推进经济治理。
- 原新
- 关键词:银发经济中国式现代化
- 中国老年人健康老龄化的城乡差异及其变迁趋势——基于生命历程和健康公平视角的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多维指标构建了健康老龄化指数(HAI1和HAI2),从生命历程和健康公平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城乡差异及其变迁趋势。研究发现,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明显优于农村老年人,这主要是由于城镇老年人在童年期家庭背景、成年期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具有优势;健康老龄化的城乡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而弱化,呈现“收敛效应”,并且这一模式在连续出生世代中的效应也变得更弱,这主要是由于与早期世代相比,新世代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大幅度下降。应完善健康老龄化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并注重老年群体在生命历程中的劣势累积效应,确保健康老龄化水平提升策略的有效性和超前性。
- 穆滢潭龙飞原新
- 关键词:健康老龄化城乡差异生命历程
- 扩大老年人有效需求,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 2024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体系呈现出一系列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同时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深化,已步人中度老龄社会,老龄社会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社会基础形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成为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经济战略调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应对人口新形势的时代命题。
- 原新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时代命题银发经济
- 现代化的引擎和加速器——读王桂新教授新著《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
- 2006年
- 原新
- 关键词:加速器引擎人口流动
- 2006~2016年少数民族省区生育水平研究——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被引量:15
- 2019年
- 文章使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中的少数民族省区数据,运用时期和队列指标,从数量、结构和时间3个维度来分析2006~2016年少数民族省区的生育水平。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省区总和生育率10年间趋势性上升,已然回到更替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率水平高于汉族;分孩次分析,少数民族妇女各孩次生育率水平均高于汉族,汉族二孩总和生育率上升明显,生育政策效果凸显;分民族分析,维吾尔族和苗族生育行为强劲,彝族倾向生育两个孩子,藏族生育冲动相对较弱;少数民族和汉族妇女生育高峰段均从20~24岁推迟至25~29岁,汉族高龄育龄妇女生育水平升高明显,生育年龄逐步提高,汉族生育年龄迟于少数民族。总体判断,少数民族省区处于适度的生育率水平。
- 原新刘绘如刘旭阳刘志晓
- 关键词:总和生育率生育模式
- 积极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政策落地被引量:2
- 2020年
- 老龄社会是全球的共同挑战,也是中国未来发展必须长期直面的重大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长期战略任务,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全民行动"为总纲,密集出台系列战略部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全民意识不断提升,战略设计和制度安排日臻完备。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养老服务的论述。
- 原新
-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党委领导老龄社会养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