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合智
所属机构: 河北省鼠疫防治所 所在地区: 河北省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相关作者
史献明 作品数:145 被引量:363 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省鼠疫防治所 研究主题:鼠疫 河北省鼠疫 自然疫源地 鼠疫菌 长爪沙鼠 杜国义 作品数:116 被引量:278 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省鼠疫防治所 研究主题:鼠疫 河北省鼠疫 自然疫源地 长爪沙鼠 鼠疫菌 王海峰 作品数:58 被引量:158 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鼠疫防治所 研究主题:鼠疫 河北省鼠疫 鼠疫菌 鼠疫耶尔森菌 基因分型 杨顺林 作品数:57 被引量:153 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省鼠疫防治所 研究主题:鼠疫 河北省鼠疫 鼠疫自然疫源地 自然疫源地 鼠疫耶尔森菌 周松 作品数:45 被引量:98 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省鼠疫防治所 研究主题:鼠疫 鼠疫菌 基因分型 河北省鼠疫 鼠疫耶尔森菌
河北省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河北省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现状,进一步提高鼠疫防治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比鼠疫监测月报与网络直报数据结果,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系统整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着录入程序繁琐、数据录入不全、数据录入错误等问题,尤其是数据录入不全严重,网报率病原检验为53.0%~80.2%,血清为25.0%~63.0%,样方调查为66.0%~80.0%,小型鼠调查为42.3%~73.6%。结论在优化系统的同时应加强基层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信息的准确可靠,提高鼠疫防治信息系统的利用价值。 高宝萍 杜国义 张彩虹 陈永江 崔耀仁 刘合智 闫东关键词:鼠疫防治 信息系统 双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鼠疫F1抗原的实验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双单克隆抗体(F1-McAb)夹心酶联免疫试验(DMcAbS—ELISA)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鼠疫细菌学检验、DMcAbS—ELISA和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RIHA)对比检测鼠疫感染鼠和阴性对照鼠脏器标本。结果共检测225份阴性对照鼠脏器标本,鼠疫细菌学检验、DMcAbS—ELISA和RIHA法检测F1抗原均为阴性。共检测308只鼠疫感染鼠脏器标本,鼠疫细菌学检验、DMcAbS—ELISA、RIHA法阳性率分别为92.21%(284/308)、90.91%(280/308)和89.61%(276/308),3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5.65,P〉0.05)。DMcAbS—ELISA法与鼠疫细菌学检验结果符合率为97.00%[(274+243)/533],Kappa值为0.940;与RIHA法符合率为99.25%[(276+253)/533],Kappa值为0.985。脏器标本F1抗原检测的真实性比较:DMcAbS—ELISA法敏感性为96.48%(274/284),特异性为97.59%(243/249),阳性预测值为97.86%(274/280),阴性预测值为96.05%(243/253),~致性为96.99%[1/4×(274/280+274/284+243/253+243/249)],Youden指数为0.9407;RIHA法的敏感性为96.13%(273/284),特异性为98.80%(246/249),阳性预测值为98.91%(273/276),阴性预测值为95.72%(246/257).一致性为97.39%[1/4×(273/276+273/2844-246/257+246/249)],Youden指数为0.9492。DMcAbS—ELISA法对鼠疫菌检测灵敏度为2.7×10^4cfu/ml,RIHA法为2.2×10^5cfu/ml;两种方法检测F1抗原灵敏度均为10μg/L。结论DMcAbS—ELISA法检测鼠疫F1抗原具有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特点,是有应用价值的鼠疫快速诊断技术。 刘合智 周松 王海峰 白雪薇 胡乐乐 杨顺林 杨晓燕 张懿晖 王俊香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河北省鼠疫菌MLVA基因分型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河北省鼠疫菌株多位点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MLVA)分型特征,分析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MLVA(14+12)分型策略设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毛细管电泳方法和Bio Numerics软件,对河北分离的鼠疫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选取的鼠疫菌26个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位点中,8个VNTR位点对河北省鼠疫菌具有遗传多态性分析意义。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分离到的128株鼠疫菌可分为2个群,15个基因型。结论通过MLVA分析显示河北鼠疫菌株具有多态性,基因遗传变异相对稳定,对于未来鼠疫疫情暴发溯源和鼠疫菌种群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周松 杜国义 李伟 刘广 王宇萌 刘晓伟 王海峰 田亚汀 陈永明 刘合智 史献明关键词:鼠疫菌 基因分型 MLVA 用4对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验鼠疫菌的研究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以传统的“四步检验”法为“金标准”,用4对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鼠疫动物材料,从而探索一种鼠疫快速诊断的方法。方法毒力测定和4对引物PCR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在150份动物材料中,传统的“四步检验”作为金标准共检出阳性62份,而PCR法共检出阳性52份,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P>0.05)。PCR实验在4h内全部完成。结论4对引物PCR法具有快速、敏感等优点,可以用于鼠疫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杜国义 史献明 刘合智 张月枝 白晓英 李玉贵 白万翔 王桂琴 白雪微 王海峰 杨顺林 胡乐乐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鼠疫菌 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免疫Balb/c小鼠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F1Ag)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FIAg免疫Balb/c小鼠的免疫剂量和方法,探索操作性强、用时短和免疫效果好的方法。方法7~9周龄Balb/c小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150、100、50、25ug组(第1次接种为皮下多点注射,F1Ag分别为150、100、50、25ug,第2、3次接种分别为皮下多点注射和腹腔注射,F1Ag量均为100ug)、皮下接种组(3次F1Ag接种均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每次100txg)、腹腔接种组(3次F1Ag接种均采用腹腔注射,每次100ug),每组8只。首次免疫接种F1Ag+等量弗氏完全佐剂(CFA)的乳化剂;3周后第2次接种F1Ag+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IFA)的乳化剂;1周后第3次接种F1Ag(不加佐剂);1周后取小鼠尾血,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gS—ELISA)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微量法检测F1抗体。结果不同剂量(150、100、50、25Ixg)组小鼠血清F1抗体效价(DAgS-ELISA法:G=12173.87、13440.37、15024.19、4466.72;IHA微量法:G=19972.32、18089.40、23170.47、487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AgS—ELISA法:F=3.11,P〈0.05;IHA微量法:F=4.11,P〈0.05)。150、100、50ug组小鼠血清F1抗体效价明显高于25ug组(DAgS—ELISA法:t值分别为2.18、2.39、2.73,P〈0.05;IHA法:t值分别为2.54、2.73、3.13,P〈0.05)。不同接种途径条件下,皮下注射组、腹腔接种组、100ug组小鼠血清F1抗体效价呈渐次增高趋势(DAgS—ELISA法:G:8933.44、9986.16、13440.37;IHA微量法:G=13777.25、16384.00、18089.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66、0.25,P〉0.05)。结论F1Ag免疫小鼠首次皮下多点注射50ug,加强免疫(腹腔注射)100ug,可以缩短整个免疫周期,免疫效果良好,抗体水平较高。 刘合智 杨晓燕 胡乐乐 史献明 王海峰 董国润 李玉贵关键词:耶尔森菌 鼠疫 F1抗原 免疫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种群数量演替研究 被引量:8 2004年 为了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演替 ,对河北省 1950年以来有关鼠疫的档案资料进行了统计研究。 1950~ 1966年达乌尔黄鼠为优势种 ,1969年至今 ,长爪沙鼠保持了优势种地位。 刘满福 李玉贵 刘合智 董国润 张雪冬关键词:鼠疫 自然疫源地 达乌尔黄鼠 长爪沙鼠 种群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黑线仓鼠寄生蚤的调查 被引量:2 2003年 黑线仓鼠(Circetulus barabensis)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区.属夜间活动的小型野栖鼠类,在室内有时也可捕到.参与动物间鼠疫流行,在我国的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与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多次从黑线仓鼠中检出鼠疫菌[1],是鼠疫的次要宿主或偶然宿主. 刘满福 张雪冬 王治宇 刘合智 史献明关键词:黑线仓鼠 鼠疫 鼠疫菌 蚤类 自然疫源地 寄生蚤 张家口市啮齿动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张家口市啮齿动物种类与分布.方法对河北省鼠疫防治所保存的1950~2004年间的动物标本及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研究. 结果共发现啮齿目动物5科15属26种,兔形目动物2种. 结论基本掌握了张家口市啮齿动物的种类分布,为制订各种鼠害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满福 李玉贵 王桂琴 刘合智关键词:啮齿动物 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gS-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技术在鼠疫监测中的实用性。方法用DAgS-ELISA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微量法对比检测558份标本鼠疫F1抗体。结果IHA检测出阳性33份,DAgS-ELISA检出阳性31份,阳性符合率为90.91%,阴性符合率99.81%,总符合率99.28%,二者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91%和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625)。2种方法测定27份鼠疫免疫血清均阳性,IHA微量法的敏感性高于DAgS-ELISA(t=3.023,P=0.006)。结论DAgS-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敏感性低于IHA微量法,但特异性好,无前滞反应,可避免初筛漏检问题。 刘合智 张懿晖 杨晓燕 王海峰 杜国义 胡乐乐 杨顺林 董国润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鼠疫耶尔森菌 F1抗原 抗体 常用技术检测河北鼠疫腐败材料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不同检测技术检测河北鼠疫监测工作中腐败材料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细菌培养、胶体金免疫试纸条(GICA)、反向血凝试验(R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共5种检测技术对255份鼠脏器材料(肝脾混合物)新鲜时和腐败后分别进行检测,记录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培养对新鲜标本检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材料腐败后,鼠疫菌培养检出受限,敏感性仅为16. 7%,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标本腐败对胶体金免疫层析、反相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影响较小,经卡方检验,P值均远远大于0. 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培养受材料腐败的影响很大,但它是唯一能得到纯菌的方法;抗原检测方法中,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操作最简单,敏感性和特异性受材料腐败的影响较小,可列为监测中筛选阳性标本的首选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基于分子水平的检测,受材料腐败的影响很小。在实际监测工作中,要联合运用细菌培养,抗原检测和基因检测,以提高鼠疫菌的检出率。 杨晓燕 杜国义 刘合智 史献明 闫东 陈永明 周松 王海峰 胡乐乐 白雪薇关键词: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