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觉奋
-

-

- 所属机构: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相关作者
- 郑珩

- 作品数:203被引量:55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脱落酸 分离纯化 纯度 茄尼醇 抗生素
- 王鲁燕

- 作品数:31被引量:9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学院
- 研究主题:头孢氨苄 发酵 丝裂霉素C 脱落酸 原生质体
- 高向东

- 作品数:372被引量:1,716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 研究主题:多糖 多肽 制法 聚乙二醇 药物
- 倪孟祥

- 作品数:78被引量:32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 研究主题: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微生物转化 产气肠杆菌 分离纯化 微生物来源
- 吴梧桐

- 作品数:557被引量:2,621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 研究主题:纯化 分离纯化 重组水蛭素 小鼠 大肠杆菌
- 薄层扫描法测定环孢菌素D的含量
- 本文参考了有关薄层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较好的色谱条件,对环孢菌素D进行了薄层扫描含量测定.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微量的优点.
- 顾觉奋顾萱曹晓燕
- 关键词:薄层扫描法抗肿瘤药物
- 文献传递
- 柱晶白霉素发酵工艺的代谢调控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柱晶白霉素(Leucomycin,LM)是低毒有效的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生物合成受到前体及调节物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柱晶白霉素发酵工艺的代谢调控,探讨了前体及代谢调节物对抗生素效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开始前加入0.1%的前体丁酸钠及1%的调节物磷酸镁,效价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30%和230%,可为工业应用提供帮助。
- 倪孟祥戴垚顾觉奋吴梧桐
- 关键词:柱晶白霉素前体代谢调控
- 分离纯化方法对微生物药品质量控制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本文通过对5种微生物药品主要分离纯化工艺的比较,讨论了不同分离纯化方法对其质量的影响。在微生物药品质量控制环节中,分离纯化工艺不仅关系到产品的收率,更与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
- 辛娟娟高向东顾觉奋
- 关键词:分离纯化万古霉素螺旋霉素洛伐他汀青霉素头孢硫脒
- 抗生素M-90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为了提高野生菌株小单孢菌M-90的发酵效价,本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和单组分考察联合进行的方法,研究小单孢菌M-90的发酵条件,确定了适合M-90产抗生素的培养基,接种量和pH,与原配方在平行操作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其效价相对提高151.7%。
- 王耀伟王鲁燕蔡芳顾觉奋
- 关键词:小单孢菌发酵
- 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 1996年
- 烯二炔类抗生素由稀有放线菌产生,其新颖结构中含有双烯双炔共轭大环,通过形成苯型游离基的方式直接氧化破坏肿瘤细胞DNA分子链,具育抗瘤谱广,强烈的生物学活性和作用机制独持的特点。
- 顾觉奋杨晓阳
- 关键词:抗肿瘤
- 固定化细胞制备头孢氨苄的研究
- 1999年
- 采用卡拉胶固定柑桔黄单胞菌 X0 34进行头孢氨苄的生产 ,控制 p H6.2左右 ,2 5℃ ,底物 7- ADCA的浓度为 2 .0 % ,侧链与底物配比 ( PGME/7- ADCA)为 3.0时可得到较高的转化率。用戊二醛硬化 ,可连续反应32次。细胞载量 [菌体重量 ( g) /固定化介质重量 ( g) ]控制在 15%左右 。
- 王鲁燕倪孟祥王耀伟王伟顾觉奋
- 关键词:头孢氨苄细胞固定化
- 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研究进展
- 2013年
- 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并且随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增加,对它的治疗已经受到重视。本文着重介绍了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生素,药物联用仍是有效方法。新型肽类抗生素如人β-防卫素2、(LLKK)2C和[E4K]alyteserin-1c等具有抗菌活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刘坤锋吴洁顾觉奋
- 关键词:耐药联合用药抗菌肽
- 晚霉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 2017年
- 晚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尤其对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抗万古霉素肠球菌具有广谱的抗菌功效。本文介绍其关键的生物合成机制和关键酶,并结合组合生物技术,提出其生物合成的发展方向。
- 顾觉奋
- 关键词:生物合成聚酮合成酶组合生物合成
- 动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7年
- 动物内生真菌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资源,因其生物多样性及所产生的代谢物质的天然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结合内生真菌的概念、研究概况,对动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动态方面进行了综述。
- 汪福源顾觉奋高向东姚文兵
- 关键词: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先导化合物
-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酮内酯类简介被引量:9
- 2006年
- 大量耐药病原菌的迅速出现加速了寻找新抗生素的步伐,近年来研制出一种经结构修饰的大环内酯类衍生物,即酮内酯。酮内酯是把14元大环内酯C-3上的红霉糖基替换为羰基而得到的新一类抗生素。现综述大环内酯的获得性耐药机制,进而阐明以大环内酯为基础经结构改造而来的酮内酯类抗生素的构效关系,并介绍其代表性药物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ABT-773)的临床特性。
- 顾觉奋周海斌
- 关键词:酮内酯大环内酯耐药性RRNA泰利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