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新榜
-

-

- 所属机构: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 所在地区:云南省 丽江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 郝淑静

- 作品数:13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群众工作 群众 纳西族 文化认同 木氏土司
- 常潞炜

-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原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 法家
- 郭树华

- 作品数:112被引量:394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利率 汇率 农村金融 经济发展
- 陈符周

- 作品数:4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抗战 水陆联运 新学 纳西族 文化认同
- 古西南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借鉴与启示被引量:1
- 2016年
- 和平与包容、互利与共赢是古丝绸之路承载的精神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精神内涵仍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面对全球形势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倡议,通过这个平台打造新的发展空间,必然会为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也有许多障碍、挑战,面对一系列障碍、挑战,我们应借鉴古西南丝绸之路的经验和精神积极扩大与相关方的良性互动,尽快实现互联互通,我国各省份也应准确定位,积极融入。
- 杨琦郭新榜郭树华
-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沿边开放
- 人品、官品备受争议的唐代大诗人元稹
- 2015年
- 元稹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历来被传诵的佳句,此句出自于元稹《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诗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郭新榜
- 关键词:元稹诗人人品唐代官品海难
- 河南省叶县司庄村蒙古族族源、族风、族称恢复刍议被引量:1
- 2016年
- 元朝的建立与覆亡过程中,有不少蒙古族散居河南境内,发展为现今的河南蒙古族,平顶山叶县便是河南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该地司庄"易汉"之蒙古族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深受当地汉族影响,但又有所不同,表明不同民族在民族融合、文化演进后依然会有一定差异性,这种文化差异性反映了民族的不同性。近些年当地村民要求恢复蒙古族族称的愿望悄然强烈,并得以实现,体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当地"易汉"之蒙古族在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方面的基本情况。
- 郭新榜
- 关键词:蒙古族元朝明朝
- 明朝木氏土司的文化认同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明朝木氏土司的文化认同表现在文学、宗教、建筑、艺术诸多方面,尤其是文学方面更为光彩夺目,其中对儒学的引进和融合是其文化认同的核心,而木氏土司的文化认同是其与周边各民族及与中央王朝的民族冲突和融合中实现的。穷波讨源,汉族和纳西族的同源异流的关系以及两者存在的或多或少的共同文化基因是明朝木氏土司文化认同的文化渊源;明代及此前诸代,纳西族与周边各民族和全国统治王朝的融合、冲突是木氏土司文化认同的历史动因。
- 郭新榜郝淑静
- 关键词: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文化认同
- 刘禹锡《竹枝词》爱情诗的文学人类学探析
- 2013年
- "唐代诗人群体具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与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情结。他们用风尘仆仆的行走、直抒胸臆的吟唱,来描绘祖国万里江山的万千风貌,谱写出一曲曲滚动着生命韵律的大唐之音。"[1]中唐诗歌则是继盛唐后的又一个重要高峰。由于盛唐诗人创造的诗歌巅峰几乎难以让人超越,且中唐时局出现了不同于盛唐的新局面,这些都期待着诗风的转型和全新诗风的出现。如果不进行诗歌创新,这无异于自缚手脚,其结果必然老死在别人的窠臼中;况且,那些遗老大师,也凋谢略尽,时代呼唤着后起之秀乘势而起。
- 郭新榜
- 关键词:文学人类学《竹枝词》爱情诗刘禹锡盛唐诗人诗歌创新
- 国家认同视野下的丽江木氏土司诗文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我国封建王朝的土司制度源于唐、盛于明、亡于清,是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的一项民族政策,可视为中央王朝强化周边民族国家认同的一种制度化形式。丽江木氏土司家族自元代受封“茶罕童宣慰司”始,至雍正元年改土归流,传世约23代,共470年,在其辖区内享有高度自治权,享有此权利的基础上要对中央王朝承担一定的义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木氏土司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应尽职责,按时朝贡、接受王朝封赠、请旨袭位、助饷平叛等,表达了其对中央王朝的政治忠诚和国家认同感。
- 郭新榜
- 关键词:民族国家认同木氏土司诗文研究中央王朝封建王朝高度自治权
- 杨树达《论语疏证》补证一则
- 2009年
- 郭新榜
- 关键词:杨树达疏证补证孔子学说子路弟子
- 白居易宦海沉浮、兼济天下的诗歌人生
- 2015年
- 白居易生活在大唐王朝运转失灵、藩镇悖逆、戎寇交讧的历史时期,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使得官员朝升暮黜如同儿戏。少年时代的自居易发奋读书,荣登科场,光耀门楣;中年时期的白居易兼济天下,疾诤强谏,为民请命,却负屈衔冤,被逐出政治权力中心;晚年的白居易为蝉蜕于政治漩涡之外,选择了中隐之路,虽略显消沉,但兼济之志未泯,还是在不触怒权贵们的情况下为人民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会昌六年(846年)八月,他在宦海浮沉中走完了光辉的一生。
- 郭新榜
- 关键词:兼济天下白居易宦海沉浮诗歌宦官专权牛李党争
- 布墨神逸成浑然书画 幽情雅悟作隽秀文章——栗原小荻“后意象派”艺术分析
- 2015年
- 栗原小荻先生的"后意象派"书画艺术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衍生出其艺术的主要元素和基本精神,且一以贯之于后意象派书画艺术的理论和实践,并服从和服务于自身独特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和丰富思想情感的艺术表达,体现了书画创作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他在长期实践中突破了思想情感的培养与提升、意象符号的锤炼与表达、思想情感到意象符号的置换与书写等艺术难题,实现了创作的跃进、理论的提升,且使之并臻佳妙。
- 郭新榜
- 关键词:书画
- 《三略》中的将帅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 2010年
- 《三略》原名《黄石公三略》,分《上略》、《中略》和《下略》三部分,共3800余字。传说是汉初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所著并传授给张良的。该书杂采儒家之仁、义、礼,法家之法、术、势,墨家之尚贤,道家之重柔;亦有24处谶纬之说。此书以论述政治方略为主,又从宏观角度论述统军、治军方略。它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和相关学者的重视,成为统兵御敌,安邦定国的重要指导。
- 郭新榜
- 关键词:《三略》将帅黄石公政治家军事家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