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卫兵
-

-

- 所属机构:安徽大学文学院
- 所在地区:安徽省
- 研究方向:语言文字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曹德和

- 作品数:96被引量:167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汉语 修辞学 和习 语篇 普通话
- 张丽红

- 作品数:11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 研究主题:《儒林外史》 科举 中原官话 语音习得 英语语音
- 黎洪

- 作品数:12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衔接功能 汉语 句序 偏正复句 语言教学
- 黎运汉先生在语言学研究上的两大历史贡献——为庆贺暨南大学黎运汉先生九十华诞而作
- 2018年
- 黎运汉先生因其特殊经历和杰出贡献在语言学界享有很高知名度。在风格学研究领域,他通过有关定义的细化和完善,使得如何认识言语风格这老大难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在修辞学研究领域,他通过对"选择"和"组合"的合理定位,以及对二者关系的妥善处置,不仅为如何认识"选择说"和"组合说"之争指明了正确方向,同时为如何将索绪尔双轴理论运用于修辞研究提供了极好示范。以上建树在我国语言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 王卫兵曹德和
- 关键词:修辞学研究历史贡献
- 事物谜辞格运用的计量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事物谜不仅是谜语研究的主要关注对象,同时也是民间文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事物谜谜面构成上,辞格起着关键作用。以计量研究为依托,弄清辞格在事物谜中的运用情况以及二者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规律、探析原因,无论对于指导事物谜创作还是推进民间文艺研究都不无裨益。
- 王卫兵
- 关键词:辞格运用
- 汉民族口头谜语押韵计量考察以及有关思考
- 2016年
- 汉民族口头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和韵体文学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中国谜语大全》为窗口,对其押韵情况作了计量性全面考察。根据调查中的发现,结合学界普遍关注的文学语言课题,作了追踪性研究并陈述了有关思考。指出:汉民族之所以青睐押韵,与所使用的语言不无关系;押韵具有衔接功能,是重要的语篇组织手段;虽然抱韵在我国谈不上是土特产,但绝不是舶来品;在押韵表现形式上,汉民族口头谜语与其近体诗、长短句明显有别,追根溯源乃因为前者属于"说读类"韵体文学,后者属于"吟诵类"和"歌咏类"韵体文学;在韵辙与情感对应关系的认识上,不可不注意情况的复杂性。
- 王卫兵
- 如何回应当前的语言狂欢?被引量:3
- 2017年
- 当前我国正处于语言狂欢时期。要想对此作出正确回应,必须首先解决有关语文规范的标准、观念、立场以及指导方针问题。既不应消极看待语言狂欢,也不能以"语言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说法为依据而放任自流。一方面,前述说法缺乏理论依据和事实根据;一方面,对于有损精神文明的言语现象,无论怎么看都应当严加管束。
- 王卫兵
- 汉语语音喻用类型梳理及有关问题探讨
- 2024年
- 为推进和深化方兴未艾的语音隐喻和语音转喻研究,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对汉语语音喻用作了全面梳理,指出汉语语音喻用可以分为八种类型,即:语音隐喻独用型;语音转喻独用型;语音隐喻与语音转喻合用型;语音转喻与概念隐喻合用型;语音转喻与概念转喻合用型;动作隐喻与语音隐喻合用型;动作隐喻与语音转喻合用型;动作转喻与语音转喻合用型。同时就近年有关研究中突出存在的两个问题作了不无必要的探讨,指出谐音喻用的构成基础不是相似联想而是相关联想,不应归于语音隐喻而应归于语音转喻;谐音喻用中的谐体和本体不是起讫关系、常变关系、表里关系,而是手段-目的关系。
- 曹德和王卫兵
- 少壮埋首勤耕耘 晚年伏枥更奋蹄——著名修辞学家宗廷虎先生学术历程回瞻
- 2013年
- 2012年8月18日,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了"汉语修辞史与汉语修辞学史学术研讨会暨宗廷虎先生80华诞庆贺会",笔者提交的发言稿主要谈三点:宗先生一生硕果累累,奖项不断;宗先生退休后的成就超越退休前;宗先生的学术贡献将永垂青史。
- 王卫兵曹德和
- 关键词:治学经历
- 普通话书面语“一”字的省略
- 2022年
- 目前教材有关普通话“一”字省略规律的总结存在以偏概全的缺憾。文章依托电子文献和电脑检索手段,就普通话书面语中“一”字的省略场合作了穷尽性再调查,在共性特征提取基础上,从“句法分布”“语义强弱”“蕴涵关系”“节奏规律”“语体风格”“言内语境”等角度考察了它们对“一”字省略的影响。事实显示:考察“句法分布”对于“一”字省略的影响,除需注意“一”字所在的位置,还需注意所在结构的松与紧;之所以唯有“一”字与量词结合时可以省略,全因为量词本身蕴涵单数意义。在影响“一”字省略的诸多条件中,“句法分布”和“蕴涵关系”具有基础性,起着决定作用。
- 王卫兵
- 再论谐音的修辞学地位被引量:4
- 2022年
- 谐音是积极修辞中有着极高使用率和覆盖面的修辞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如何看待谐音地位问题上,我国修辞学界一直存在认识分歧。主张将其作为辞格处理者,尽管意见不无根据,但论证乏力;主张将其作为辞趣处理者,尽管观点由来有自,但已不合时宜。辞格与辞趣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具有常用性、稳定性、规律性,据此,应将谐音纳入辞格范畴。任何辞格都应具有区别性特征,对于谐音特征的说明只应以其单用形态为根据。作为辞格的谐音,其定义应当是:谐音是指以语音相同相近为条件,通过非固定位置上不同语言单位之间照应关系的建立,以满足表达需要的修辞方式。明确谐音的辞格地位,有助于谐音研究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 张丽红王卫兵
- 关键词:谐音辞格辞趣
- 两种典型的语音转喻:语调转喻和音顿转喻被引量:1
- 2023年
- 语音转喻典型成员有二:一是语调转喻,一是音顿转喻。前者是指将句末边界调“基频走高”和“基频走低”作为传递疑问信息和陈述信息的重要手段,后者是指将二音顿和二一音顿语句收尾形式作为营造道白风格和吟咏风格的基本途径。尽管语调转喻和音顿转喻很早即为学界所关注,但在有关解释上始终未能形成统一认识。文章根据事实再观照以及歧见再梳理指出:对于语调转喻形义关系的建立来说,起决定作用的乃是质疑和陈述时的心理状态;对于音顿转喻形义关系的建立来说,起决定作用的乃是不同音顿形式与生理节律和心理节律的不同对应联系。
- 曹德和王卫兵
- 试论谐音对汉语的深刻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谐音深刻影响了汉语的方方面面以及汉语的昔日和今天。它不仅深刻影响到汉字的结构方式和演进历程,深刻影响到汉语本土词和外来词的能指形式,深刻影响到汉语的辞格系统,深刻影响到汉语的谋篇布局,同时深刻影响到汉语的新时期风貌。在方兴未艾的功能语法研究中,“对偶”“互文”“顶真”“借代”被相继纳入视野,相信“谐音”不久亦会受到应有关注。
- 曹德和王卫兵
- 关键词:汉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