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双喜
-

-

- 所属机构:中央美术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艺术
相关作者
- 张爱玲

-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南风 写生 现代工笔重彩画 语言研究 语言
- 范迪安

- 作品数:523被引量:25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美术家协会
- 研究主题:卷首语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 美术馆 艺术家
- 邵大箴

- 作品数:409被引量:22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画 艺术家 山水画 艺术创作 油画
- 奚静之

- 作品数:18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研究主题:艺术世界 巡回展览画派 艺术价值 画派 艺术家
- 包林

- 作品数:19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研究主题:油画 现代艺术 信息化时代 经济增长点 消费社会
- 改造与重塑——王式廓《改造二流子》再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作为延安美术的杰出画家,王式廓的版画《改造二流子》是延安版画的代表作,也是王式廓艺术创作史上重要的早期代表作品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社会信息,有助于我们认识新中国的美术及社会发展。本文从王式廓的版画《改造二流子》切入,进入到20世纪40年代延安的历史场景中去,以社会学研究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解读《改造二流子》这一作品的深远意义。
- 殷双喜
- 关键词:王式廓道德重塑
- 材料与观念——当代雕塑的扩展被引量:5
- 2014年
- 日常生活世界是意义的产生领域,人类的生存经验,包括图像与材料的体验。当代雕塑通过艺术语言达到对世界整体的知觉把握和表达,这种艺术语言离不开对于材料的处理和表现。雕塑家如何在观念表达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材料语言展开叙述,工具和技术怎样在创作中推动表现的力度,以及物质材料怎样在艺术家手中魔幻般地超越原本属性,是充满挑战性的艺术问题。雕塑家对于材料与形式的表现,使他成为传统精神和自我观念的准确解释者。这样,观念就存在于艺术家对材料的理解与处理之中。
- 殷双喜
- 关键词:艺术语言
- 艺术与救国——岭南画派的“抗战画”及20世纪中国画的革新转型被引量:2
- 2013年
- 自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画面临着严重的价值危机,这种危机感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美术问题,而是与晚清的社会危机及由此生发的文化危机直接相关。面对日益严峻的抗战形势,知识分子对艺术功用的认识逐渐从"美育"的理想偏向辅助政治革命的功利性要求,由此,以能不能为"抗战建国"服务为标准,对中国画发起了新一轮的责难。本文所讨论的岭南画派的"抗战画"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情境中展开。岭南画派的"抗战画"是一类以战争的灾难、民众的流亡与痛苦为主题的作品,它代表着中国画突破传统的审美观念而融入抗日救亡的大时代精神中去的尝试与努力。本文以关山月的"抗战画"作为切入点,并围绕高剑父的"艺术救国"理想和"抗战画"的关系,阐述岭南画派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以"抗战画"的方式推动社会革命的原因、特点与艺术史价值。
- 殷双喜曾小凤
- 关键词:高剑父中国画
- 大家评述刘士铭
- 2007年
- 刘士铭塑造的许多带有情景和场面的雕塑作品,有不少动人的细节.处理稍有不当,便可能失之于琐碎.……
- 邵大箴范迪安殷双喜
- 关键词:雕塑作品城市雕塑艺术美感审美感受
- 从现代到当代:全球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水墨被引量:20
- 2014年
- 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史是一个对“现代性”不断认识的过程,即水墨如何不断追随时代的问题深化史。90年代以来围绕中国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现代水墨能否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以及它在世界艺术中的文化身份问题。比起80年代中国画在西方文化艺术思潮冲击下的危机与生存问题,当下更令人关注的是水墨艺术在21世纪的发展与走向,而这一问题又是在中国社会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背景中呈现的。如果我们希望中国画能够跨越地域进入全球文化交流,就不能仅停留在笔墨形式的层面,而需要将其系统内部的问题研究转换为从水墨角度对现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的关系的研究,从而探讨当代水墨何以通过艺术语言的革新而达至现代精神的探索与表达。
- 殷双喜
- 关键词:传统水墨当代水墨现代性转化
- 直面现实与水墨变革——杨之光的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广东这个南中国的边缘省份开埠最早,受欧风美雨的洗礼,变革者频出,近代以来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洪秀全、孙中山的故乡是广东,康有为、梁启超也出生在广东。毛泽东曾说,在他年轻时代,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梁启超。
- 殷双喜
- 关键词:直面现实水墨近代历史
- 新世纪中国雕塑的走向被引量:2
- 2001年
-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雕塑》杂志迎来了她创刊的第6个年头。从1995年创刊伊始,《雕塑》杂志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坎坷,克服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困难,但是她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在大家的热心支持与关心下,《雕塑》杂志始终坚持最初的办刊宗旨。
- 范伟民钱绍武王熙民于化云吉信朱尚熹包林展望王明贤黄笃殷双喜陆志成包泡赵萌
- 关键词:城市雕塑现代雕塑雕塑家雕塑艺术现代艺术
- 情之所至 随性而发——关于范治斌的水墨肖像
- 2012年
- 青年画家范治斌原来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作为赵奇教授的研究生,专攻人物画。与我们以往对于北方画家创作的中国画的误解不同,范治斌的中国人物画,不仅造型坚实,而且在笔墨方面也表现出自由与激情,并且具有细腻多变的线意与墨韵,体现了范治斌在北京工作任教后转益多师,潜心钻研的创造活力。特别是他攻读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物画家冯远教授的博士以后,得其亲炙,言传身教,对中国人物画的历史与笔墨精髓多有体会,对人物画的理解和探索方面进步明显,呈现出后劲十足的发展潜力。
- 殷双喜
- 关键词:中国人物画肖像水墨青年画家转益多师
- 重建中国形象——关于《春华秋实·1949~2009新中国版画集》
- 2010年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最好的方法是了解这个民族的艺术。借用他的这一思想,我认为,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和民族生活的变迁,最好的方法是了解20世纪的中国版画,特别是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和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版画最为及时、最为敏感地呈现了中国社会革命与建设的成果,成为最有社会与历史价值的艺术门类。
- 殷双喜
- 关键词:中国版画画集民族精神艺术门类新中国成立
- 永恒的象征
- 本文试图将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社会、文化、艺术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加以辩证考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对其观照分析和比较研究。除了常见的对于作家、作品的研究分析,有关纪念碑的传统文脉、纪念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
- 殷双喜
- 关键词:人民英雄纪念碑城市公共空间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