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建明
-

-

- 所属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 所在地区:新疆 乌鲁木齐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新疆地震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聂晓红

- 作品数:126被引量:488H指数:14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 研究主题:地震 震源机制解 地震活动 M 地震前
- 王琼

- 作品数:113被引量:453H指数:12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 研究主题:地震 M 中强地震 地震活动 地震预报
- 李金

- 作品数:58被引量:297H指数:12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 研究主题:地震 震源机制解 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震源机制
- 高荣

- 作品数:18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 研究主题:地震 M 地震序列特征 地震序列 地震学异常
- 张琳琳

- 作品数:40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 研究主题:地震 M 地震前后 中强地震 地震窗
- 2019年1月12日新疆疏附5.1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发震构造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震相观测报告,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9年新疆疏附MS5.1地震序列M_L≥1.0地震进行重定位,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矩心深度,进而综合分析了本次地震可能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疏附5.1级地震震源位置为39.59°N, 75.57°E,初始破裂深度为18 km,震源矩心深度为18 km。重定位后的地震序列呈两个优势方向展布,分别为NEE向和NE向分支, NEE向为主要的余震优势分布区域,呈长约13 km窄带状分布在喀什断裂附近。另一条优势分布为沿NE向长度约9 km,这可能与喀什断裂阶区有关。深度剖面显示,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分布在8~20 km。沿NEE走向深度剖面显示,疏附5.1级地震破裂于深部,余震沿优势分布的震源深度自SWW向NEE呈现逐渐加深的变化特征。垂直于震中优势分布的深度剖面显示,本次地震发震断层面倾向为N倾。震源机制解显示本次地震断错类型为逆冲型,结合震源深度剖面特征推断节面Ⅰ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综合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震源机制以及震源区地质资料,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喀什断裂,余震向浅部扩展。
- 刘建明李金姚远聂晓红滕海涛
- 关键词:震源机制发震构造
- 新疆天山中段地壳和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结构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天山造山带一直以来是研究盆山耦合作用的理想场所,深入理解这一地区的壳幔结构对认识天山造山带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9—2020年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固定台站、震后架设应急流动台站以及部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记录到的MS≥1.5地震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了新疆天山中段精细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震源参数.结果显示:新疆天山中段具有复杂的深浅构造关系,地壳浅部及上地壳P波速度结构与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高速异常区对应于天山造山带,低速异常区对应于沉积盆地.研究区中东段中地壳和下地壳存在较大范围低速区,与两侧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上地壳和中地壳低速区相连,且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下地壳及上地幔顶部双向均向新疆天山中段下方倾斜.结合前人诸多研究成果推测,在南北向构造挤压作用下,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双向向天山造山带壳幔岩石圈发生"层间插入与俯冲削减".重定位后地震分布显示,地震震源深度优势范围为0~25 km,主要沿断裂带、盆山结合部以及不同块体接触部位分布,且与壳内低速体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些结果可能为研究新疆天山中段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和动力学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 刘建明刘建明余怀忠王琼余怀忠赵彬彬王琼王琼孔祥艳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P波速度结构
- 南天山东段中强地震前ECRS异常时空特征研究
- 2021年
- 基于地震学多参数地震对应概率谱(ECRS)方法,以南天山东段1979~2019年M_(S)≥5.0地震为目标地震进行回顾检验,研究目标地震前南天山东段ECRS的时空异常特征。时间跟踪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中强地震均发生在ECRS高值异常过程中,空间跟踪结果表明研究区目标地震发生前在震中附近会出现ECRS高值异常,地震发生在异常区内或附近区域。对2020~2021年M_(S)≥5.0地震进行外推预测,发现2020年3月23日拜城M_(S)5.0和2021年3月24日拜城M_(S)5.4地震前ECRS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值异常。
- 郭寅李金刘建明
- 关键词:南天山东段
- 新疆新21号泉水位同震响应研究及预测意义初探被引量:1
- 2022年
- 选取2016年以来呼图壁新21号泉LN-3A水位仪记录的水位分钟值数据,从地震频率、形态类型、变化振幅和异常时间等方面统计同震响应特征,计算同震发生时该泉的地震能量密度和含水层M2波相位差,分析该泉的同震响应机理、映震能力,并初步探究水位响应特征的变化与后续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新21号泉同震响应形态为震荡型表明含水层渗透性未发生改变,响应形态为阶变型表明含水层渗透性发生改变,响应形态与震中距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该泉记震率为8.43%,触发其同震响应的能量密度绝大部分大于10^(-3) J/m^(3),映震能力较弱;同震响应幅度与计算响应幅度、S波最大振幅速度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偏离时,对该区域周边后续中强地震的活动性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赵娜贾东辉梁卉刘建明
- 关键词:水位同震响应地震预测
- 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_S6.2地震序列重定位与发震构造被引量:12
- 2018年
-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震相观测报告,采用HypoDD方法精确定位了呼图壁M_S6.2地震序列中ML≥1.0地震的震源位置,采用CAP方法反演了主震和余震序列中部分M_L≥4.0地震的震源机制,从而综合分析了呼图壁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震源机制和可能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主震位置为43.775 9°N,86.363 4°E,初始破裂深度约15.388km,震源矩心深度约17km。地震序列沿NWW向单侧扩展,展布长度约15km,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5~15km范围。深度剖面显示发震断层面倾向N,运动性质以逆冲为主。主震最佳双力偶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92°/倾角62°/滑动角80°,节面Ⅱ:走向132°/倾角30°/滑动角108°,表明该地震为1次逆冲型地震事件。节面I倾角与震源深度剖面倾角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余震分布推断节面I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综合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震源机制以及震源区地质构造情况,初步推测呼图壁6.2级地震发震构造可能为齐古背斜以南深部隐伏逆冲断坡上的1条反冲断层。本次地震是天山向准噶尔盆地扩展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1次"褶皱型"地震。
- 刘建明王琼李金吴传勇赵彬彬孔祥燕
- 关键词:震源机制发震构造
- 新疆于田地区几次MS≥6.0地震序列视应力特征研究
- 2020年
- 利用新疆区域台网数字化观测资料,计算了2012年于田M S6.2、2014年于田M S7.3及2020年于田MS6.4地震序列的视应力值,并对余震视应力和震级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主震视应力大小与震源机制解无较好的相关性,主震视应力值高于余震视应力值,余震视应力和震级有一定的正相关性;(2)于田M S7.3地震余震视应力值特征表现为“高值—低值—高值—强余震—低值”。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序列视应力处于低值水平,变化特征与于田M S6.2地震相似,分析认为此次于田MS6.4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
- 郭寅刘建明
- 关键词:地震序列视应力
- 新疆地区2000-2012年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对新疆地区进行了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扫描计算,考察了研究区2000-2012年期间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区域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孕震积分定量统计了新疆地区5级以上地震与LURR的时空关系;并用2011-2012年的扫描结果与次年实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进行对比,发现绝大部分的中强地震都发生在前1年的预测区域内。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扫描结果,分别对2011-2012年发生的4个6级地震进行了孕震积分时程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实际地震发生之前几个月孕震积分均会达到峰值,并在高值波动过程中或高值回落后发震。
- 唐兰兰刘月刘建明温少妍李金尼鲁帕尔.买买吐孙
- 新疆天山地震带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_C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使用"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研究2010~2014年5年期间天山地震带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Bootstrap方法的蒙特卡罗近似估计了MC的不确定度。近5年研究区整体MC=1.7±0.12,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非均匀性,多数地区MC都在ML1.2~2.0范围内,δMC的空间分布在0.08~0.25个震级单位之间。此外,利用EMR方法得到1990年以来天山地震带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间演化情况,MC的值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
- 孔祥艳张盛峰刘建明刘平仁
- 关键词:天山地震带地震编目
- 2018年9月4日新疆伽师M_S5.5地震序列及发震构造讨论被引量:7
- 2019年
- 2018年9月4日新疆伽师发生M S5.5地震,震中处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位于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区内。此次伽师地震前发生了M S4.7前震,截至9月30日最大余震震级为M S4.6(M L5.0),初步判定为前-主-余型地震序列。序列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沿近NE向展布,主震震源深度与1997~1998年伽师强震主震基本一致,发震断层陡立。本文从区域的构造环境、地震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地震发生在伽师隐伏断裂东南端部,为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区的一次新的构造活动。序列参数、视应力等计算结果显示,伽师M S5.5地震的预测最大余震震级与最大余震震级M S4.6接近,表明序列最大余震已经发生。
- 宋春燕高荣刘建明刘萍郭寅温少妍
- 关键词:余震分布
- 2013年12月1日新疆柯坪M_S5.3地震序列特征及震前异常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介绍了2013年12月1日新疆柯坪MS5.3地震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分析了震前、震中及相邻构造区地震活动特征以及200 km范围内定点前兆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断裂,震源断错类型为兼左旋走滑分量的逆断类型;(2)该地震序列为主余型,余震衰减快且呈北东向展布;(3)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有2~4级地震嵌套平静、柯坪块体4级地震平静、3级地震条带、普昌断裂中等地震异常增强区和地震学参数;(4)定点前兆观测资料主要异常特征以突变为主。除哈拉峻钻孔倾斜外,其他定点前兆观测异常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近及远、向震中外围迁移的现象。
- 刘建明王琼聂晓红高歌张琳琳张治广向阳
- 关键词:地震活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