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连凯
作品数: 47被引量:319H指数:10
  • 所属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赵永强
作品数:290被引量:1,488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血友病A 血友病 重型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凝血因子
华宝来
作品数:60被引量:430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血友病A 血友病 血友病患者 重型 凝血因子
王书杰
作品数:120被引量:802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血友病A 疗效 血液病房 肝素 预后
潘家绮
作品数:59被引量:656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肝素 血栓患者 内毒素
寿玮龄
作品数:41被引量:160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狼疮抗凝物 D-二聚体 动脉粥样硬化 肾小球滤过率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血栓弹力图在监测凝血因子Ⅷ治疗血友病A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TEG在血友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方面的价值,评估TEG在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 1月至2011年6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FⅧ抑制物阴性的血友病A患者。急性出血发作的患者,根据出血严重程度给...
邱波华宝来苏薇范连凯李魁星赵永强
文献传递
二种检测肝素/PF4复合物抗体免疫学方法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比较颗粒免疫过滤法(PIFA)和乳胶免疫比浊法(LIA)检测肝素/血小板因子4(PF4)复合物抗体在诊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中的效力.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连续送检至我院行肝素/PF4复合物抗体(HIT抗体)检测的94例疑诊HIT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结果,并随访治疗方案及疗效.根据患者临床资料评估4Ts评分、结合患者临床结局诊断或排除HIT,并据此分析单独或联合应用PIFA法及LIA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并以4Ts评分为先验概率分析其诊断HIT的后验概率(PTP).结果在94例患者中,15例(16.0%)患者临床诊断为HIT,中危组37例中有6例(16.2%),高危组15例中有9例(60.0%).PIFA法的诊断效力:灵敏度100%(15/15),特异度51.9%(41/80),PPV 28.3%(15/53),NPV 100%(41/41),4Ts评分中危、高危的阳性PTP分别为28.7%、75.7%,阴性PTP均为0%.LIA的诊断效力:灵敏度66.7%(10/15),特异度94.9%(75/79),PPV 71.4%(10/14),NPV 93.8%(75/80),4Ts评分中危、高危的阳性PTP分别为71.8%、95.2%,阴性PTP分别为6.3%、34.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LIA法诊断价值大于PIFA法,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优于单一检测方法.结论4Ts评分系统是临床诊断HIT的重要依据,联合肝素/PF4抗体检测可提高确诊和除外HIT的准确性.尽管LIA法的诊断价值优于PIFA法,PIFA法以其100%的NPV和临床操作方便性也具备一定优势.联合应用两种方法检测可获得更高的诊断效力.
李森范连凯吴为赵永强王书杰
抗凝缺陷在自然流产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1
2003年
目的 探讨抗凝蛋白缺陷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妇女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4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诊治的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 5 7例。选择 5 0例既往有过正常妊娠分娩史的患者蛋白 C抵抗 (APC- R)。并对 APC- R阳性的患者进行 FV L eiden基因变异测定。 结果 研究组 PS、PC及 AT- 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 2 1.1%、1.8%及 8.8% ,APC- R阳性的发生率为 2 2 .8%。而对照组 PS缺陷的发生率为 4.0 % ;无 PC及 AT- 缺陷的发生 ;APC- R阳性的发生率为 6 .0 %。所有 APC- R阳性患者 FV L eiden基因均无变异。 结论 抗凝蛋白缺陷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 ,特别是晚期流产的发生相关联。
马水清白春梅盖铭英范连凯任风岩范光升
关键词:自然流产发病活化蛋白C抵抗
体外膜肺对绵羊血液系统的影响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观察体外膜肺 (ECMO)对绵羊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13只健康绵羊 ,静脉注射肝素 2 0 0U/kg后 30min ,经静脉 动脉通路进行体外循环 ,观察静脉注射肝素前 (实验前 )、注射肝素后 30min (ECMO前 )及ECMO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白细胞计数 (WBC)的变化。结果 ECMO 1h时血小板计数从实验前的 (2 5 9± 12 2 )×10 9/L下降到 (140± 71)× 10 9/L ,ECMO 3h血小板为 (131± 5 1)× 10 9/L ,与实验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q′分别为 4 5 7和 4 90 ,P均 <0 0 1)。ECMO前血小板聚集率与实验前比较略有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ECMO开始后 3h ,胶原和二磷酸腺苷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从ECMO前的(42± 13) %和 (40± 10 ) %下降到 (32± 11) %和 (31± 8) % (q′分别为 3 10和 3 2 1,P均 <0 0 5 )。PT和APTT在ECMO开始后 1h均明显延长 ,与实验前和ECMO前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均 <0 0 1)。ECMO开始后 1h ,WBC从实验前的 (12 1± 4 1)× 10 9/L下降到 (3 9± 2 9)× 10 9/L(q′ =7 6 2 ,P <0 0 1) ,ECMO 3h ,WBC仍在较低水平 ,与实验前比较 ,差异仍有非常显著意义 (q′ =6 0 0 ,P <0 0 1)。停ECMO 2 4h ,血小板计数。
李杰宋国维范连凯赵永强李惠黄伟雄甘小庄马广松孙丽萍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作用血液凝固绵羊ECMO
凝血因子、易栓症筛查三项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的临床检测性能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血栓与止血特殊项目的临床检测进行全面性能评价,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EP5-A2、EP9-A2文件及《卫生部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WS/T 406-2012文件》标准,对本实验室ACL TOP 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易栓症筛查三项(蛋白S、蛋白C及抗凝血酶-Ⅲ)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vWF:Ag)共12个项目的准确度、不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方法学比对及参考范围进行全面性能评估。结果美国病理学家协会提供的12个项目质评物检测结果与靶值相比,除蛋白C低值外偏差均小于15%。8个凝血因子批内不精密度为1.7%~4.4%,均小于4.5%;批间不精密度为2.2%~7.5%,均不大于7.5%。易栓症筛查三项的批内不精密度为1.0%~7.0%;批间不精密度为1.5%~10.5%。vWF:Ag批内不精密度为2.2%~3.1%,批间不精密度为2.1%~4.1%。12个项目携带污染率为0~2.63%,均小于3%。线性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及vWF:Ag相关系数为0.982~0.988,均≥0.975。ACL TOP 700与参比检测系统进行比较,12个项目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0.975,一致性较好。厂商提供的参考范围均适用于本实验室。结论 ACL TOP 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血栓与止血特殊项目检测的准确度、不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现行线性范围及参考范围验证等性能评价良好,适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寿玮龄吴卫范连凯谢田崔巍
关键词:凝血分析仪
儿童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儿童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hypoprothrombinemia-lupus anticoagulant syndrome,HLAS)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例HLAS患儿及医学引文索引(Medline)检索到的27例HLA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HLAS女性多发;可继发于病毒感染(14/29,48.2%)或系统性红斑狼疮(14/29,48.2%);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以中重度出血多见(25/29,86.2%),出血严重程度与原发病及凝血酶原活性无明显相关性;29例HLAS患儿中未经特殊治疗缓解者12例(41.4%),经过替代和(或)免疫性治疗缓解者15例(51.7%),病情仍有波动2例(6.9%)。结论 HLAS极其罕见,常继发于病毒感染或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为出血及低凝血酶原血症,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掌握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流程有助于早期诊断,避免误诊。
张乐嘉肖娟范连凯华宝来赵永强宋红梅魏珉唐晓艳
关键词: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儿童
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凝血筛查试验异常原因的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求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凝血项目异常结果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3月间北京协和医院东院所有常规送检凝血四项试验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和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浆标本,分析其原因。结果 2个月间东院常规送检凝血四项者3596例,异常结果 1304例,其中以aPTT合并PT延长比例最高(35.3%)。aPTT或/和PT延长者701例,原因明确者319人,以抗凝治疗、慢性肝病为主;不明者382人。临界值范围内aPTT独立延长最常见原因为FXII缺乏(占54.7%);PT独立延长为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的联合缺乏(占22.9%);aPTT合并PT延长以各种凝血抑制物最多(占59.5%),其次为狼疮抗凝物阳性者(占21.4%)。结论我院凝血四项检查异常结果以aPTT或/和PT延长最为常见。临界值范围内aPTT独立延长最常见的原因为FXII缺乏;PT独立延长最常见的原因为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的联合缺乏。aPTT或/和PT延长处于临界值范围内的患者也有存在凝血因子缺乏可能性,临床医生应警惕。检验前误差是导致异常结果的一个重要部分,应当尽量避免。
郭梦妮华宝来赵永强范连凯吴为寿玮玲
关键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狼疮抗凝物质
遗传性AT-Ⅲ缺陷症并发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一例及文献复习
2008年
本研究报道1例罕见的遗传性AT-Ⅲ缺陷症伴发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并得到成功救治的病例及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冯云路范连凯李剑赵永强王书杰
关键词:文献复习缺陷症遗传性并发
重型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ⅩⅢ表达和活性变化的研究
石大雨王书杰范连凯蔡昊赵永强
观察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及在常见疾病中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 采用血凝仪ACL30 0测定 10 14例老年期和老年前期在正常和几种老年常见疾病状态下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进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 通过对正常组和疾病组老年期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呈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1)。结论 纤维蛋白原不仅作为凝血因子 ,而且可作为应激因子 ,随年龄增高相应增高 ,并对疾病活动的早期发现有辅助诊断意义。
李淑兰范连凯邵桂英赵永强
关键词: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