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乐
所属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天文地球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张连昌 作品数:346 被引量:2,667 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金矿床 地球化学 条带状铁建造 BIF 东天山 代堰锫 作品数:62 被引量:415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BIF 条带状铁建造 穹窿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朱明田 作品数:74 被引量:550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西昆仑 流体包裹体 条带状铁建造 成矿流体特征 成矿规律 刘利 作品数:29 被引量:280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BIF 条带状铁建造 铁矿 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特征 李文君 作品数:41 被引量:150 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OS 蒸馏 溶样 同位素分析 高硼硅玻璃
鞍本地区太古代BIF成矿作用、地壳增生及富矿成因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formation,简称BIF)是指全铁含量大于15%,具有硅质条带与铁质条带互层的化学沉积岩。本文介绍了鞍本地区的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及形成时代,物质来源与沉积环境,构造背景与... 代堰锫 张连昌 朱明田 王长乐 刘利关键词:成矿作用 地壳增生 矿床成因 文献传递 前寒武纪VMS与BIF铁矿床共生组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7年 VMS和BIF铁矿作为两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在前寒武纪常常以共生组合方式赋存于古老克拉通内的表壳岩系中,是早期地球构造和环境演化耦合作用的产物。该组合不仅记录了当时特定的构造及大气和海洋环境,而且两者也是全球铜、铁、铅、锌等金属的重要来源,因此,开展VMS与BIF共生组合的研究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前人研究表明,前寒武纪VMS与BIF集中出现于~2.7 Ga和~1.9 Ga,与同时期地幔柱活动和地壳增生的高峰相对应,两者共生时BIF通常产出于VMS外围或上盘,但在矿体空间展布上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研究还认为,前寒武纪地幔柱活动诱发的海底扩张、海底和地表强烈的火山活动形成的多重热液系统,可同时为VMS和BIF提供物质来源,海水的硫逸度、氧逸度及大气的氧含量是影响VMS与BIF空间分布及VMS硫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因素。目前,VMS与BIF共生组合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典型共生实例的精细解剖,已有共生模型缺乏详细的矿床成因机制研究支撑,对两者共生组合产出的构造背景和古海洋环境仍存在不同认识。华北克拉通的清原和五台新太古代绿岩带发育有较大规模的VMS与BIF铁矿共生现象,对其开展详细研究工作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借鉴。 彭自栋 王长乐 赵刚 朱明田 张连昌 佟小雪 南景博关键词: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条带状铁建造 国外前寒武纪铁建造的研究进展与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被引量:25 2012年 形成于早前寒武纪的铁建造,是一种富铁[W(TFe)〉15%]的硅质化学沉积岩,其主要矿物组成是铁氧化物(磁铁矿和赤铁矿)及石英。根据铁建造的岩相学特征,将其划分为条带状铁建造和粒状铁建造;根据铁建造的沉积环境,将条带状铁建造划分为与火山岩有关的Algorna型和与细碎屑一碳酸盐岩有关的Superior型2种类型。铁建造的出现,起始于38亿年前,主要集中于28~18亿年,在18亿年之后有一个连续的缺失,但在8亿年左右因雪球事件而重新少量出现。Algoma型铁建造主要发育于中一新太古代,而Superior型则集中出现于古元古代;前者多形成于前寒武纪克拉通化之前,与海相火山活动和陆壳巨量增生密切相关,而后者多形成于克拉通化之后,与稳定发育的克拉通盆地和大气氧含量增加有关。Algoma型铁矿具有单个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和多层发育等特征,而Superior型铁矿则具有单个矿体规模较大、品位较高、层位稳定等特征。由于铁建造在地质历史上大规模发育且不重复出现,所以,开展铁建造的研究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铁建造的研究趋势是,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地球早期构造(地幔柱与早期板块构造)演化、水圈及大气圈组成与演化、地球早期生物活动,以及铁建造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王长乐 张连昌 刘利 代堰锫关键词:地质学 铁建造 克拉通 清原绿岩带VMS和BIF矿床的时空及成因关系 绿岩带是太古宙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中产出绿岩型金矿床、VMS型铜-锌矿床、BIF型铁矿床及铜镍硫化物矿床,故一直以来备受地质学者的关注。结合前人成果和本次对区内BIF的地球化学分析,认为清原地区的成矿模式可能如下所述... 彭自栋 张连昌 王长乐 朱明田关键词:铜锌矿 条带状铁建造 矿床成因 绿岩带 文献传递 冀东杏山BIF铁矿形成时代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5 2015年 杏山BIF型铁矿位于冀东曹庄一带,矿体赋存于太古界三屯营组变质岩系中。矿石多为条纹-条带状构造,其围岩和夹层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兼具少量黑云石英片岩和黑云钾长片麻岩。对BIF铁矿进行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条带状铁矿石富集重稀土((La/Yb)*PAAS平均0.46),Eu正异常(Eu/Eu*PAAS平均2.19)、La正异常(La/LaPAAS平均2.14)和Y的正异常(Y/Y*PAAS平均1.85)明显,加之高的Y/Ho值(平均46.81),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高温热液与周围海水的混合溶液;无Ce的负异常说明BIF形成于低氧逸度环境;BIF显示较低的Al2O3和TiO 2含量,且二者缺乏相关性,说明在BIF沉淀过程中几乎没有陆源碎屑物的加入。对矿体围岩斜长角闪岩、黑云石英片岩及黑云钾长片麻岩的原岩恢复,表明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玄武岩-安山质玄武岩,黑云石英片岩及黑云钾长片麻岩的原岩可能为泥质碎屑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黑云钾长片麻岩具有较低的总稀土含量(59.46×10-6-66.99×10-6)、不明显的Eu负异常(Eu/Eu*=0.77-0.91)、略微的Th和U富集、无Nb和Ta的亏损;而黑云石英片岩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168.7×10-6-171.0×10-6)、强烈的轻稀土富集((La/Yb)N=6.81-7.07)和较弱的Eu负异常(Eu/Eu*=0.64-0.68),两者不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他们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斜长角闪岩与N-MORB具有相似的特征,如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Th和U、Nb、Ta、Ti、Zr和Hf等无明显亏损。综合分析表明斜长角闪岩的母岩浆来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30%的部分熔融,且其母岩浆在分异结晶过程中可能受到陆壳物质的混染。对矿体夹层斜长角闪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原岩形成于2859±22Ma至2491±13Ma之间,最有可能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这间接约束了杏山BIF型铁矿的形成时代,暗示着迁西岩群主体可能仍形成于新太古� 郑梦天 张连昌 王长乐 朱明田 李智泉 王亚婷关键词:太古代 斜长角闪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河南舞阳赵案庄铁矿床成因:来自磁铁矿和磷灰石的矿物学证据 被引量:11 2015年 河南舞阳赵案庄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赋存于新早古元古界太华杂岩赵案庄组中,是舞阳铁矿的一部分。赵案庄铁矿在时空上与变质的超基性岩关系密切,矿石中的脉石矿物与其寄主岩石的主矿物一致,指示其成因方面的亲缘性。赵案庄铁矿石具有典型的海绵陨铁结构,其中的磁铁矿具有高V(1458×10-6-2524×10-6)、稍高Mg(2502×10-6-4674×10-6)和低Ti(395×10-6-3186×10-6)、Cr(3.30×10-6-66.1×10-6)、Ni(93.0×10-6-176×10-6)、Mn(259×10-6-937×10-6)的特征。磷灰石以粗粒(0.3-1.5mm)、等粒状分散在磁铁矿的粒间,具有高REE总量(4983×10-6-7038×10-6)、高F(2.69%-3.52%)、高F/Cl比值(21.5-78.8)和低Sr(215×10-6-241×10-6)的特征。磁铁矿和磷灰石的化学组成均指示岩浆成因,并携带热液信息。利用磷灰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反演成矿岩浆的微量元素组成,表明成矿岩浆受到了地层物质的混染。橄榄石低Cr、Ni高Mg的特征也指示岩浆中富挥发分的特征。此外,矿石中大量的碳酸盐矿物指示岩浆中有来自地层的CO2加入,导致岩浆的氧逸度升高,促进了磁铁矿的结晶,并抑制了钛铁矿结晶,是磁铁矿低Ti的一个原因。此外,源区低Ti也是导致磁铁矿低Ti的原因。因此,本文认为赵案庄铁矿属与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矿床但受到富CO2流体的影响。 兰彩云 赵太平 罗正传 王长乐 文启付 刘立新关键词:磁铁矿 磷灰石 超基性岩 早前寒武纪 鞍本地区太古代BIF成矿作用、地壳增生及富矿成因 被引量:5 2013年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简称BIF)是指全铁含量大于15%,具有硅质条带与铁质条带互层的化学沉积岩(James,1954)。BIF可分为Algoma型及Superior型:前者多产于太古代绿岩带,与海底火山活动密切相关;后者多产于早元古代克拉通盆地,与沉积作用联系紧密(Gross,1980)。 代堰锫 张连昌 朱明田 王长乐 刘利关键词:BIF 克拉通盆地 早元古代 海底火山 热液作用 山西吕梁袁家村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4 2015年 山西吕梁作为华北克拉通上条带状铁建造(BIF)的重要产区之一,位于华北中央构造带中。袁家村BIF分布于吕梁岚县袁家村一带,极有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内最为典型的Superior型BIF。与华北克拉通其他大多数BIF相比,袁家村BIF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包括它的形成时代(2.3-2.1Ga)、铁建造类型和低级变质程度(低绿片岩相)等。因此,研究袁家村BIF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可为探讨大氧化事件之后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以及国内Superior型BIF的成因提供研究基础。袁家村BIF产于吕梁群袁家村组变沉积岩系的下部,前人根据上覆和下伏含火山岩地层的时代,推测袁家村组的形成时代为2.3-2.1Ga。BIF整体产状陡倾,沿北北东-北东东向呈L形带状分布。依据原生矿物的共生组合及产出特征,可将BIF沉积相划分为氧化物相(60%)、硅酸盐相(30%)和碳酸盐相(10%)。氧化物相是本区BIF最主要的沉积相,主要矿物为赤铁矿、磁铁矿和石英,从而可进一步划分为赤铁矿(24%)和磁铁矿(36%)亚相;硅酸盐相BIF以大量硅酸盐矿物出现为特征,散布于研究区,主要矿物组成除了石英和磁铁矿之外,还有铁黑硬绿泥石、绿泥石、铁滑石、镁铁闪石和阳起石等。在与碳酸盐相BIF构成过渡相的BIF中,还可发现大量的铁白云石。而碳酸盐相主要矿物为菱铁矿、铁白云石和石英等,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的南部。依据含铁岩系构造格局特点复原获得了原始沉积相分布略图,沉积相主要呈南北向延展,自东向西显示出相变规律,西边为碳酸盐相,东边为氧化物相,其间是过渡的硅酸盐相。通过袁家村BIF的岩相学和含铁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可大致推测原始沉积的矿物组成为无定形硅胶、水铁矿、与铁蛇纹石和黑硬绿泥石组成类似的铁硅酸盐凝胶、富Al的粘土碎屑和含铁、镁、钙的碳酸盐软泥。这些沉积物在随 王长乐 张连昌 兰彩云 李红中 黄华关键词:条带状铁建造 沉积相 沉积环境 华北克拉通北缘新太古代清原绿岩带BIF与VMS共生矿床的构造背景及成因联系 被引量:7 2020年 华北克拉通北缘新太古代清原绿岩带,以产出中国最古老的红透山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VMS)铜锌矿床而闻名.但近年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绿岩带还发育同期的条带状(BIF)铁矿.对该绿岩带开展BIF铁矿、VMS铜锌矿时空和成因关系及其形成构造背景和海洋环境的研究非常必要.在综述近年笔者及前人获得的清原绿岩带地质剖面观察、典型VMS铜锌矿床和BIF铁矿床地质、锆石U-Pb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和Nd-Fe-S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清原绿岩带VMS-BIF矿床组合形成的构造背景、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规律.最后建立了新太古代清原绿岩带VMS-BIF弧后盆地系统成矿模式.这对于指导区域找矿预测、了解新太古代陆壳演化和古海洋环境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张连昌 彭自栋 翟明国 翟明国 朱明田 王长乐关键词:新太古代 条带状铁建造 矿床组合 石英-磁铁矿型BIF的微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一类以二氧化硅矿物和铁氧化物交替产出的前寒武纪化学沉积-变质含铁硅岩,本文通过对BIF的成矿年代学和构造背景的研究进行了简述,分析了其微区特征在揭示BIF形成演化方面也表现的巨大潜力,BIF主要由... 李红中 张连昌 翟明国 王长乐关键词:矿物学 石英 条带状铁建造 地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