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蕊
作品数: 109被引量:516H指数:12
  • 所属机构:吉林大学
  • 所在地区:吉林省 长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玉林
作品数:332被引量:1,021H指数:1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王医术
作品数:94被引量:288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乳腺癌 前列腺癌 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红景天甙
吴家祥
作品数:55被引量:424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糖尿病大鼠
张丽红
作品数:144被引量:584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乳腺癌 血管新生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肿瘤 血管生成
倪劲松
作品数:82被引量:405H指数:1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20(S)-人参皂苷RG3 糖尿病 细胞凋亡 人参皂苷 MÜLLER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产生的诱导分化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目前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带有VEGF165的质粒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体外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4在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取成人的已排除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新鲜骨髓(自愿提供),采用Percoll梯度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生长情况。原代细胞培养至增殖接近融合状态时,单克隆培养法分离传代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学表型。在原核细胞大肠杆菌DH5α中复制扩增和提取,纯化、克隆pcDNA3.0-VEGF165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变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转染情况,并设质粒空载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1周后,造血细胞消失,贴壁细胞体积增大,呈现梭形外观,有粗大的细胞突起伸出。2周后细胞融合成单层,梭形突起变长,排列有明显的方向性,细胞排列成旋涡状、网状、辐射状。流式细胞术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CD44、CD29阳性,CD34、CD31、CD45阴性。VEGF165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CD44表达明显降低,CD31明显升高。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用FITC标记后的VEGF抗体使细胞显现绿色荧光,用cy3标记的CD31抗体使细胞显现了红色荧光。结论: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型发生明显转变,CD31表达率明显增高,呈现典型的内皮细胞的表型特征,这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王培蕊马学玲王心蕊文佳媚陈柏竹刘亢丁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缺血基因转染
水通道蛋白1在哮喘豚鼠嗜酸粒细胞迁移趋化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豚鼠哮喘模型中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运动中的作用,探讨AQP1是否可以作为EOS趋化活性的标志。方法选取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建立哮喘模型,分别提取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EOS,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荧光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从基因水平及蛋白质水平检测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OS表达AQP1的情况。结果AQP1在哮喘豚鼠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EOS内均有表达,外周血中AQP1 mRNA(平均灰度值92.904±3.290,x^-±s,下同)和蛋白(荧光强度425.081±17.474)的表达强度均高于灌洗液中AQP1 mRNA(109.200±5.756)和蛋白(279.926±11.293)的表达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519和27.020,P值均〈0.05)。结论变应性疾病状态下,EOS可能通过合成更多的AQP1来加速其向炎性靶器官的运动,AQP1有望成为EOS趋化活性的标志之一。
雷霏朱冬冬王心蕊关桂梅姜云鹏董震
关键词:哮喘水通道蛋白1嗜酸细胞
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用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按常规方法配制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然后分别与一定比例的BHK-21、CRFK、Hela等细胞的无细胞培养上清混合,完全培养基与每种细胞上清的体...
张茂林段铭关振宏王心蕊陈启军柳增善
文献传递
用α-SMA结合部位标记新生血管周细胞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α- SMA)在新生血管的结合部位标记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对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应用普通电镜及免疫电镜方法 ,观察α- SMA在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同时以 7例肉芽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α- SMA在新生血管壁细胞上有表达 ,进一步免疫电镜证实此种α- SMA表达阳性细胞为周细胞。结论 :α-
王医术李玉林王心蕊李一雷张丽红高旭兰吴珊
关键词: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新生血管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在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因子(TIMPs)在前列腺癌转移侵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形态定量分析方法对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和34例前列腺癌组织MMPs及TIMPs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随着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提高,MMP7和MMP9的表达均增强(P<0·001)。TIMP1和TIMP2前列腺癌组织的GleasonGrade分级间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MP13前列腺癌细胞和正常前列腺腺细胞异的胞膜上均有表达。MMP7和LN可共同表达于前列腺癌细胞上、细胞基质中的基底膜、血管平滑肌和神经纤维上。MMP9和Ⅳ型胶原主要表达于细胞外基质中的基底膜上。结论:MMP7和MMP9可作为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判定指标。MMP13和肿瘤恶性程度无关联性。前列腺癌的不同进展期TIMP1和TIMP2的变化与MMPs不同步。
王医术周洪澜李亚娟王心蕊李玉林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研究在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心肌细胞(CM)的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hMSCs,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其免疫学表型CD34、CD44和CD45,以未加一抗只加二抗的hMSCs作为平行对照组;同时原代培养SD乳鼠的CM以模拟体外心肌微环境。选用生长良好、纯度达到95%的第5代hMSCs,与乳鼠原代培养的CM共培养,并进行心肌特异性标志cTnI的免疫组化鉴定。结果: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出的hMSCs,不表达CD34及CD45,高表达CD44,其CD44阳性率平均为(93.26±2.48)%,与平行对照组[(3.42±1.0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MSCs与CM共培养后,其形态逐渐向CM形态过渡,并表达心肌特异性抗体cTnI。结论:hMSCs在体外模拟的心肌微环境中可分化为CM,干细胞的分化具有环境依赖性。
邓方阁张秀英王心蕊马英智李玉林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中VEGF表达的影响因素及抗VEGF研究
吴家祥王越晖宋鄂王心蕊倪劲松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中VEGF表达的影响因素及抗VEGF研究》是在完成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抗VEGF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属:吉林令字第99057-5号)基础上,在技术指标上新增一些内容,形成的自然科学领域的...
关键词: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血管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 ( DR)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VEGF)与血管器质性改变的关系。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 M)及糖尿病 1月组 ( M1)、3月组( M3 )、5月组 ( M5)。分别在视网膜血管铺片上行 VEGF原位杂交、免疫组化 ,并分别对视网膜血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周细胞数量 M1组与 M组相比无差别 ( P>0 .0 5 ) ,M3 及 M5组与 M组相比明显减少 (分别 P<0 .0 1 ,P<0 .0 0 1 ) ;2毛细血管形态以 M5组病变最重 ,可见毛细血管栓塞 ,无细胞毛细血管 ;3VEGF原位杂交仅 M5组表达为 34% ;4VEGF免疫组化仅 M5组有表达 ,为 5 6% ;5血管的透射电镜观察 M组未见异常改变 ,从 M1组开始出现异常改变 ,以 M5组最明显。表现为基底膜节段性增厚、断裂缺失 ,内皮细胞肿胀变形 ,向管腔内指状突起 ,异染色质浓集居边 ,周细胞核异染色质浓集居边 ,线粒体肿胀变性 ,甚至呈空泡状。结论 :DR时血管器质性改变在先 ,而生长因子表达在后。
宋鄂董宇赵秀珍徐琪王心蕊吴家祥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原位杂交免疫组化超微结构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形态学特点被引量:14
2006年
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免疫学表型;采用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MSCs的一般形态学特点;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MSCs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MSCs具有独特的细胞免疫学表型,即CD73、CD105、CD44、CD166、CD90阳性,CD34、CD 31、CD45阴性;细胞组织化学MSCs PAS-过碘酸雪夫氏染色阳性,苏丹黑-B(SB)及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阴性;免疫荧光见细胞CD73、CD105阳性;透射电镜下MSCs表面有微绒毛,相邻细胞间有缝隙连接,细胞器丰富;扫描电镜下MSCs呈长梭形、鱼群状排列,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实验结果为MSCs的诱导分化及应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何旭郭新崔丽王心蕊牛云李玉林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人表皮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人表皮干细胞(human keratinocyte stem cells,hKSCs)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探索一种高效分离及纯化培养hKSCs的途径,为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分离hKSCs,快速粘附法纯化hKSCs并进行无血清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以角蛋白19(cytokeratin,CK19)及整合素β1、p63为一抗,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对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经快速粘附法筛选的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一致,呈上皮样生长;LSCM下CK19及整合素β1、p63均呈阳性反应,初步证实分离出的细胞为hKSCs。结论成功建立了hKSCs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马英智王心蕊何旭牛云李玉林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