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桂玲
-

-

- 所属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所在地区:山东省 青岛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刘素美

- 作品数:150被引量:1,332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沉积物 营养盐 磷 生物硅 沉积物-水界面
- 任景玲

- 作品数:70被引量:42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溶解态 营养盐 铝 锰
- 张经

- 作品数:270被引量:4,024H指数:36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沉积物 营养盐 长江口 长江 磷
- 宋国栋

- 作品数:31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沉积物 影响因素 营养盐 氧化亚氮 通量
- 李佩佩

- 作品数:7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氧化亚氮 黄河 甲烷 N 黄河口
- 运用灵活性理论提高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可持续学习能力
- “可持续发展”始于环境学和经济学。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面向可持续发展重建教育”的导向,从而把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中,学生的可...
- 张桂玲
- 关键词:口语能力知识迁移大学英语学习
- 基于^(18)O法利用膜进样质谱仪测定海水初级生产力的方法优化及在长江口的应用
- 2024年
- 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对海洋碳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测定海洋初级生产力是评估海洋固碳能力的关键。^(18)O法可获得准确的总初级生产力,但其复杂的测定方法限制了现场应用,快速测定^(18)O标记的产物(^(34)O_(2))是实现^(18)O法广泛应用的关键。研究利用自组装膜进样质谱仪基于^(18)O标记技术测定水体初级生产力,对膜进样质谱仪分析^(34)O_(2)的测量条件以及^(18)O法培养过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进样流速为0.85~1.05 mL/min,进样时间为3~4 min,恒温槽温度为15~20℃的条件下,^(34)O_(2)/^(32)O_(2)的测试精密度为0.1%~0.2%,比较适合^(34)O_(2)的测定,在H_(2) ^(18)O与水样体积比为(2.1×10^(−3))~(3.4×10^(−3)),培养时间为6 h的培养条件下,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总初级生产力的测试结果。利用优化后的方法对春季长江口的初级生产力测试表明:总初级生产力和净群落生产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11~1.20 mmol O2/(m^(3)∙h)、−1.60~0.75 mmol O_(2)/(m^(3)∙h),水柱总初级生产力为(671.5±117.1)~(2339.8±260.7)mg C/(m^(2)∙d),最大固碳能力为1056.9±662.4 mg C/(m^(2)∙d),与文献报道结果较为一致,高值区位于远离长江口的浅海水和外海水混合区。
- 张玉寒宋国栋张桂玲张桂玲
-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长江口
- 黄河下游营养盐浓度、入海通量月变化及“人造洪峰”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3年
- 于2009年至2011年在黄河下游采集溶解及颗粒态营养盐样品,分析了黄河下游各形态营养盐的浓度变化及营养盐入海通量,结果表明各形态氮的浓度多呈丰水期低、枯水期高,溶解无机氮是溶解态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受黄河高悬浮颗粒物含量的影响,磷以颗粒态占绝对优势,而溶解态磷以溶解无机磷为主要存在形态;生物硅的含量平均约占硅酸盐与生物硅之和的20%,硅的浓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颗粒态磷与生物硅的含量与悬浮颗粒物含量呈正相关。营养盐的组成具有高氮磷比、高硅磷比、低硅氮比的特点。近年来黄河下游溶解无机氮浓度显著升高而溶解无机磷变化不大,硅酸盐的浓度有所下降。黄河下游水沙通量、营养盐入海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水期占全年总入海通量的42%~84%。调水调沙期间,各营养盐的浓度和组成均有明显变化,氮的浓度、DIN/PO4-P下降,磷与硅的浓度、SiO3-Si/DIN、SiO3-Si/PO4-P升高,颗粒态营养盐的比例明显增加。短期内大量水沙及营养盐入海通量对黄河口及渤海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 陈沛沛刘素美张桂玲李玲伟顾培培曹秀红
- 关键词:营养盐颗粒态磷生物硅
- 青岛地区大气湿沉降的营养盐分析及其大气传输的研究
- 测定了青岛伏龙山2006年12月~2008年11月49个雨水样品的pH值和营养盐成分,分析了各营养盐成分的浓度和通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DI (NO3+NO2)、DINH4、DIP、DISi、DON、DOP的年平均浓度...
- 姜晓璐刘素美任景玲张桂玲
- 关键词:营养盐湿沉降初级生产力
- 鲨鱼表皮的微观形貌观察及其防污能力评价被引量:8
- 2009年
- 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鲨鱼表皮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观察,用X射线能谱(EDX)测定了鲨鱼鳞片各部位的元素组成。通过实验室内贻贝成体和硅藻的附着试验,评价了非活体状态下鲨鱼表皮的防附着作用。结果表明,非活体状态下鲨鱼表皮对贻贝成体的防污能力较弱,对微观生物硅藻的附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罗爱梅蔺存国王利张桂玲
- 关键词:形貌防污
- 胶州湾悬浮颗粒态生物硅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对胶州湾2002-10月小潮,2003-05月大、小潮共3个航次的颗粒态生物硅(PBSi)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PBSi及其相关因子的分布和关系。结果表明,胶州湾表层水体的PBSi平均含量为2.19μmol/L,与世界其他海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PBSi浓度与溶解态硅酸盐有较好的相关性,与悬浮颗粒体浓度,颗粒有机碳有一定的相关性。PBSi含量的季节差异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有着密切关系。
- 罗忻刘素美张经叶曦雯张国森任景玲张桂玲
- 关键词:悬浮体生物硅
- 有机波谱分析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被引量:13
- 2006年
- 在本科教学中,我们对有机波谱分析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多形式、分阶段、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良好。
- 陆小兰唐洪杰张桂玲杨桂朋
- 关键词:有机波谱分析波谱分析考试教学改革
- 渤海和北黄海溶解N_(2)O浓度与通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本文于2021年4、7和10月对渤海和北黄海海域进行调查与样品采集,测定其溶解N_(2)O浓度,并估算了其海气交换通量,分析了其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1年4、7、10月渤海溶解N_(2)O平均浓度分别为(12.6±0.5)、(9.1±1.0)和(8.9±0.5)nmol/L,北黄海为(12.5±0.6)、(11.5±1.7)和(9.3±0.8)nmol/L,溶解N_(2)O浓度存在明显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高于夏、秋季。N_(2)O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渤海西部和渤海海峡附近。春季和秋季水体垂直混合均匀,底层N_(2)O略高于表层。夏季水体层化导致N_(2)O浓度自表层向底层逐渐升高。温度及陆源输入是影响渤海和北黄海N_(2)O浓度及通量分布的重要因素。2021年黄河向渤海输入N_(2)O总量约为8.07×10^(5)mol。三个航次渤海、北黄海表层N_(2)O总体呈现过饱和状态,夏季饱和度和通量高于春、秋季,4、7、10月渤海N_(2)O海气交换通量分别为(0.6±1.1)、(2.3±2.1)和(0.3±1.8)μmol·m^(-2)·d^(-1),北黄海为(0.3±0.5)、(0.9±1.2)和(0.1±0.2)μmol·m^(-2)·d^(-1)。结合文献报道结果,估算出渤海N_(2)O年释放量为6.5×10^(-4)Tg,占全球海洋N_(2)O年释放量的0.010%,低于渤海在全球海洋面积的占比(0.021%),这对准确评估近海对大气N_(2)O的区域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 王翎羽简慧敏王雲仟罗畅宋国栋宋国栋张桂玲
- 关键词:北黄海黄河氧化亚氮
- 长江溶存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被引量:21
- 2009年
- 于2008年1月对长江宜昌到徐六泾段干流以及部分湖泊和支流入江口进行了调查,并于2007年6月到2008年5月对长江徐六泾进行了逐月调查,采样测定了长江溶存N2O的浓度并选择合适的模型估算了其释放通量.结果表明,2008年1月长江表层河水中N2O的平均浓度为(22.0±3.5)nmo·lL-1,均处于过饱和状态,平均饱和度为180%±33%,长江向大气释放N2O通量平均为(13.7±14.6)μmol·m-·2d-1.冬季长江溶存N2O的分布规律为下游溶存N2O浓度高于中游,支流及湖泊高于干流.长江徐六泾段河水中N2O全年平均浓度为(19.4±7.3)nmol·L-1,呈现明显季节变化特征.长江徐六泾段河水中N2O平均释放通量为(43.9±24.9)μmol·m-2·d-1,夏季最高可达80.7μmol·m-·2d-1.初步估算出长江每年向大气释放N2O-N的量为12.0Gg·a-1,约占整个中国N2O排放量的1.1%.而长江输入东、黄海N2O-N的年通量为0.5Gg·a-1,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N2O分布及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影响.
- 赵静张桂玲吴莹张经
- 关键词:长江通量
- 海洋中溶解羟胺研究进展
- 2019年
- 羟胺(NH2OH)是海洋氮循环中一种短期存在的化合物,是氨氧化和亚硝酸盐还原的中间产物,可以用来指示硝化反应的进行程度,是全球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NH2OH不仅是探索N2O形成机理的重要步骤,而且对于认识海洋氮循环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精细刻画氮循环过程、认知氮循环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氮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反馈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目前关于海洋中NH2OH的形成机制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还未被完全了解,本文综述了世界上海洋中溶解NH2OH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海洋中溶解NH2OH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产生及转化机制,总结了其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探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王岚张乃星张乃星张桂玲
- 关键词:氮循环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