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鄢冬
-

-

- 所属机构: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所在地区: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 魏永贵

- 作品数:28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大学语文》 哀怨 述论 骚怨精神 骚人
- 王珂

- 作品数:337被引量:28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 研究主题:新诗 诗体 现代汉诗 新诗革命 文体
- 抒情的时间、哲理的空间和“幸福”的诗学——散论内蒙古诗歌的十年苍茫
- 2023年
- 内蒙古是诗歌大省,不同地域空间给诗人提供的文化讯息是驳杂的,他们的书写自然就带有鲜明的驳杂性。十年内蒙古诗歌的共性是,在保持生态诗歌这一特色的同时,还具有文化的驳杂性与表达方式的多元化,同时,面向并表达生活的能力在不断加强。具体而言,有三个特点:一是带有明显抒情色彩,具备时间感受力、事件概括力和鲜明精神立场的时间性文本;二是具备一定哲理性,同时通过典型场域表达诗人思考自然、社会与人类关系,并具有一定价值判断和倾向的空间性文本;三是试图以口语形式表达日常诗意的“悖反性”诗歌所构筑的“幸福”诗学。
- 鄢冬
- 双行体诗歌的独特价值
- 2015年
- 双行体诗歌在当今诗坛广为流行。它凭借简洁、有效而凝练的体式获得诗人的青睐。双行体的格式来源于英美诗歌,但它能流传开来却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因子的影响。双行体与四行体、多行体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可以形成有效的意义场,也可以展示强烈的视觉冲突,是当代诗坛值得注意的一种体式。
- 鄢冬
- 重读安徒生童话就等于重读我们自己
- 2022年
- 安徒生的价值不应只局限在儿童文学领域,实际上,他给予作家的是长久的启迪和荣耀般的召唤.安徒生的童话是写给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以澄澈的希望编织成的远方之翼.同时,重读安徒生的意义还在于:他告诉我们一个作家应该为谁而写,写什么,应该怎么写,他永远教育并陪伴着我们,如何让灵魂得到激越和升华,如何从此岸抵达彼岸.
- 鄢冬
-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
- 民族记忆与审美共同体的互生构建--以安达组合改编《孤勇者》《平凡之路》为切入点
- 2024年
- 安达组合在综艺节目中改编了歌曲《孤勇者》《平凡之路》,凭借独特的音乐风格惊艳四座,破圈传播。安达组合把呼麦、马头琴等蒙古族传统音乐元素,以一种世界性、时尚性的音乐语言和表现理念糅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道路。安达组合破圈之基在于,通过本民族特有的音乐语言符号与受众进行多频互动,进而形成了“审美共同体”。同时,其音乐语用符号指向各民族共享的记忆资源,勾连起具备“凝聚性结构”特质的文化审美方式。民族记忆与审美共同体互生,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也实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大众文化中的有效融入。
- 鄢冬崔向阳
- 关键词:民族记忆
- “伟大的诗”远去了吗?——兼论新世纪诗歌的跨媒介特质
- 2024年
- 即便以较为宽容的诗学标准为参照,辛欣的《伟大与猥琐》一诗仍然应该被认定为“口水诗”,原因是诗中作者较为突出的戏谑态度与经典文学的严肃写作观念形成对立。但是,在这首诗戏谑的表达中,我们悄然间发现了关于“新世界”的信息,“可这个世界无法使我/心无杂念地/去想一件神圣的事/诸多的诱惑/使我想着想着/就想歪了”①。
- 鄢冬
- 关键词:经典文学新世纪诗歌戏谑写作观念
- 论新生代蒙古族作家汉语书写的“间离”新变被引量:1
- 2020年
- 近年来,娜仁高娃和渡澜因佳作频出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星。特殊的“间离”表达背后,是蒙汉文化的对话和互渗。娜仁高娃和渡澜身旁的80后、90后新生代蒙古族作家,既坚守传统又锐意突破,同时能从容应对并有效传达媒介的变化,带给少数民族文学更多的文化记忆启示。
- 鄢冬魏永贵
- 关键词:新生代间离
- 论《诗选刊》(1984—1987)的编辑艺术
- 2020年
- 《诗选刊》(1984-1987)既是新诗史料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学刊物史值得研究的对象。在短短四年时间,《诗选刊》席卷中国诗坛,成为诗人瞩目的焦点。《诗选刊》构建了有力的诗歌场,并体现出两大艺术特点:一是宽视野,选材无门派、国别、地域、身份之壁垒;二是厚内涵,刊物体现出敏锐的栏目意识以及编辑精准的角色定位,使得刊物迅速被业内认可。
- 鄢冬王习颖
- 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话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020年
- 话剧是当前艺术门类中比较难定位的一种艺术形式,一方面,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它对剧本的文学性要求极高。然而,当前的话剧教学存在明显的矛盾,除了个别的戏剧专门院校和研究所外,与话剧相关的课程大多开设在各高校艺术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中国语言文学课程体系中少有话剧教学的相关内容。在中文专业中开设话剧课程,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气质,也有助于话剧研究人才的培养,因此,是一项既必要又可行的工作。
- 鄢冬
- 关键词:艺术气质
- 寻找诗歌中的“异托邦”——诗歌空间的美学映像
- 2013年
-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剧变让空间成为瞩目的理论问题。诗歌中的空间问题成为空间研究的分支之一逐渐被研究者关注。空间为诗歌提供意义生产的场所和审美的若干可能。空间体式是诗歌的外壳,空间意象是诗歌的内核,空间形式则是诗歌文本的灵魂。平面的、视觉狂欢式的诗歌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时代更呼唤立体诗歌的出现。诗歌生态发生变化,诗歌内核会敏锐反应这种变化,将以变异后的诗歌空间呈现于世人面前。
- 鄢冬
- 关键词:空间意象情感空间
- 美学冲击与心理召唤——内蒙古当代诗歌生态价值论析被引量:1
- 2019年
- 内蒙古诗歌除了与新诗发展特质的同一性,还有其特异性。主要体现在草原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不同思考与表达。草原文化是一种生态型文化,内蒙古诗歌是草原文化重要的载体,因此内蒙古诗歌也应是一种生态型诗歌。它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美学和心理学两个层面,美学层面主要表现在传达至善至美的歌谣形式和类'老庄式'的价值图景,心理学层面体现在色彩的传递与草原'异托邦'的记忆建构性。内蒙古诗歌的生态价值值得被重新挖掘,并且传承、发扬。
- 鄢冬
- 关键词:色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