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陈晨
所属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相关作者
袁莎莎 作品数:58 被引量:292 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乡镇卫生院 签约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全科医生 王芳 作品数:103 被引量:954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社区卫生服务 儿童健康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签约服务 婚前保健服务 杨婷 作品数:19 被引量:215 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婚前保健服务 婚前医学检查 卫生服务需求 儿科医生 儿科 王芳 作品数:56 被引量:177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溶血磷脂酸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绩效考核 社区卫生服务 收支两条线管理 刘利群 作品数:61 被引量:760 H指数:17 供职机构:卫生部 研究主题: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 卫生服务
美国整合卫生保健主要做法及启示 被引量:9 2014年 随着人口老龄的快速发展、慢性病负担逐步加重,居民对综合、协调、连续、安全、可及的卫生保健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整合卫生保健有助于提高卫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文章梳理美国在整合卫生保健领域的做法,总结特点和成效,提出中国开展整合卫生保健的建议。 李陈晨 王芳 薛婉君瑞典开展协同卫生服务的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2 2014年 为应对老龄化及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等挑战,瑞典通过体制机制建设,以卫生服务链的形式开展卫生服务体系内部的纵向整合;通过建立全科服务团队的横向整合来促进卫生服务的协同性;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卫生体系与非卫生体系的合作。针对中国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基于瑞典开展协同服务的做法和经验,从法律法规、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基层人才建设、分级诊疗体制机制、全科服务团队建设以及卫生体系内外协同等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薛婉君 王芳 李陈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服务模式分析 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分析典型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服务模式进展,为社区首诊、有序转诊等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采取目的抽样,选取全科医生制度探索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市、上海市、郑州市、成都市共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查。采用主题框架法,围绕签约服务的关键要素展开描述性分析。结果:调研地区签约服务的开展主体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服务团队;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为签约对象,并辐射至其家庭成员,签约人数控制在1 500-2 000人;以提供防治结合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多为免费服务;以家庭医生工作室为服务平台,主动服务意识凸显;建立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医保政策优惠、绿色转诊等机制保障签约服务的有效落实。结论:以信息平台为基础,调研地区签约服务的开展对预约服务、转诊服务、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稳固医患关系,改善患者体验,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袁莎莎 王芳 李陈晨 刘利群 周巍 马海燕 傅济 刘伟关键词:签约服务 全科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基于ICCC框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研究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慢性病创新照护框架(Innovative Care for Chronic Conditions Framework,ICCC)为理论基础,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角度出发,分析慢性病管理相关要素的实现现状。方法:采取目的抽样,选取北京市、上海市、郑州市、成都市共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查。采用主题框架法,围绕ICCC框架提出的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的关键要素展开分析。结果:基于ICCC框架,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角度来看,以卫生保健组织为代表的中观层面要素功能发挥较好,宏观和微观层面要素缺乏。结论:基于ICCC框架,慢性病管理需在宏观层面加强与卫生系统外相关部门的协作及相关立法;中观层面需加强社区资源或社区支持者的筹集和协调资源能力;微观层面需提高患者(及家庭)的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 袁莎莎 王芳 李陈晨 刘利群 周巍 衡驰 杨婷关键词:慢性病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基于宏观角度的卫生费用和结果质量关系的国际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15年 在卫生费用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居民的健康结果如何变化,是各国政策制定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了解卫生费用与结果质量之间的关系对各国卫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以往研究立足于微观水平不同的是,本研究从宏观角度出发,对有关卫生费用和结果质量关系的国际研究进行归纳分析,选取数据可信度高、方法学严谨及具有代表性国家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为了解目前的研究进展、卫生费用和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提供现实依据。 袁莎莎 李陈晨关键词:卫生费用 卫生保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下医疗服务质量费用及二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4年 医疗服务质量和费用是卫生保健系统相互竞争的关键要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下,不断攀升的医疗费用是否同时带来质量的改善,二者呈现何种关系,亟待回答。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下有关医疗服务质量、费用及二者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明确研究进展,回答上述问题,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 袁莎莎 李陈晨关键词:医疗服务质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基于ICCC框架的社区慢性病防治质量改善机制研究 目的: 基于对ICCC框架的深入分析,结合典型地区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现状,剖析中国社区慢性病防治质量改善机制,完善相关政策建议。 内容: 基于ICCC框架,提取影响社区慢性病防治质量的关键要素,以此作为分析社区慢性... 李陈晨关键词:慢性病 文献传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构成模式分析 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团队构成模式,为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提供实践经验。方法:采取目的抽样,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索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市、上海市、郑州市、成都市共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查。采用定性调查为主、定量调查为辅的方法。结果:所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团队构成模式可分为四类:(1)全科医生+护士+护士助理+药师;(2)医生(全科医生、中医)+护士+社区志愿者;(3)医生(全科医生/中医)+护士+助理员+社区志愿者;(4)全科医生+护士+辅助团队(公卫医师、妇保医生等)+支持团队(药房、医技等)。不同模式下,团队成员的专业类别、职责分工和团队规模有所差异。结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构建全科团队的做法已基本形成共识;上述四种典型全科团队构成模式各有侧重点,对于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密切医患关系、促进社区参与和防治结合具有积极的影响。 袁莎莎 王芳 李陈晨 刘利群 周巍 傅济 刘伟 杨婷关键词:职能分工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保障机制分析 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分析典型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保障机制。方法:采取目的抽样,选取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索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市、上海市、郑州市、成都市共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查。采用定性调查为主、定量调查为辅的方法。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过程中主要涉及的保障机制可归纳为四类,即外部协同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激励机制和医保支持机制。上述四种机制的建设对全科团队服务、双向转诊、签约与预约服务等的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全科队伍建设步伐,完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完善以服务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调动团队服务积极性。 袁莎莎 王芳 李陈晨 刘利群 周巍 傅济 刘伟 衡驰关键词:激励机制 信息化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中的利用与效果研究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信息化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中的利用情况并分析其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对北京、上海、成都和郑州四市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察,访谈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心负责人,重点了解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及利用情况,探讨信息化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中发挥的作用等。结果:调研机构信息系统可分为核心系统、核心辅助系统和外围支持系统三类;信息化在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机构协作、促进质量监管、优化绩效考核和加强医患互动等方面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支撑。结论:信息化在转变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建议从优化服务流程、促进服务的高效协同安全、优化绩效考核和加强医患互动等四方面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和利用。 李陈晨 王芳 袁莎莎 刘利群 周巍 傅济 刘伟关键词:信息化 社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