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观
作品数: 41被引量:234H指数:9
  • 所属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通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郭爱松
作品数:94被引量:643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穴位埋线 针刺 氟西汀 疗效
朱振杰
作品数:45被引量:367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康复治疗 穴位埋线 吞咽障碍 高压氧
胡玉明
作品数:25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高压氧 脑卒中 社区康复 作业治疗师 康复治疗
高志伟
作品数:64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癫痫大鼠 迟发性胰性脑病 维生素B1 人参总皂苷
孙丽
作品数:52被引量:282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失语症 穴位埋线 脑卒中患者 创伤性脑损伤 失语症患者
踏车运动对2型糖尿病38例血糖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踏车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踏车运动训练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根据患者在症状限制性心电运动试验结果,取得最高心率的60%为靶心率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为每次30min,隔天运动1次,疗程为2个月。患者训练前后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72h血糖监测,以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反映血糖波动,测定Hb A1c评价血糖控制稳定性。结果:踏车运动前MAGE为(4.8±1.2)mmol/L、Hb A1c(7.9±0.6)%,踏车运动后MAGE(3.6±1.5)mmol/L、Hb A1c、(7.2±0.7)%。运动前后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踏车运动能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长期坚持中等强度踏车运动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预防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胡玉明朱振杰陈伟观孙丽
关键词:2型糖尿病踏车运动
皮内埋针法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皮内埋针法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2例、治疗A组14例和治疗B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A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针刺治疗,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针刺完成后皮内埋针。3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范围以及肩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肩痛程度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A组和治疗B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B组疗效优于治疗A组(P<0.05)。三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埋针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止痛效果较好,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周小云陈伟观
关键词:脑卒中肩痛针刺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T_(2)DN)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86例老年2型糖尿病(T_(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GFR数值分为对照组[eGFR≥60 ml/(min·1.73 m^(2))]81例及T_(2)DN组[eGFR<60 ml/(min·1.73 m^(2))]10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压、受教育年限、肌酐、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结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及可重复的成套心理状态测量表(RBANS),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是否存在差异。结果T_(2)DN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长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肌酐、eGFR均高于对照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MoCA评分、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DN患者的eGFR水平与其即刻记忆分值、视觉广度分值、注意力分值、延迟记忆分值及RBANS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但与言语功能分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采用偏相关系数控制协变量后,T_(2)DN患者eGFR水平是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分值、视觉广度分值、注意力分值、延迟记忆分值的影响因素。结论T_(2)DN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较高,其eGFR水平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马宇敏成殷勤金慧李洪彬陈伟观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脊髓损伤(SCI)是人类社会最严重的损伤,且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研究以科室内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观察其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2例SCI尿储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朱振杰邢钱伟郭爱松胡玉明陈伟观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尿潴留电刺激治疗
基于肌电桥的自主双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肌电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肌电桥组(EMGB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NMES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EMGB组完成腕伸、五指伸的肌电桥康复训练,进行节律性的自主双侧运动,NMES组采用被动腕伸肌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结束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腕背伸主动活动度测量(WEAROM)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前FMA-UE评分、FTHUE-HK评分、WEAROM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结束时,EMGB组FMA-UE评分、FTHUE-HK评分、WEAROM测量结果分别由较治疗前的(15.31±7.65)分、(1.20±0.54)级、(2.38±3.13)°提高至(26.47±7.83)分、(3.43±0.63)级和(11.56±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MES组FMA-UE评分、FTHUE-HK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4.96.±6.77)分、(1.52±0.60)级提高至(22.16±6.30)分和(2.41±0.73)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WEAROM测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MGB组FMA-UE评分、FTHUE-HK评分和WEAROM测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肌电桥的自主双侧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较NMES方法更有效。
徐茜高洁陈伟观郭爱松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
洼田饮水试验和EAT-10在帕金森病吞咽障碍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比较洼田饮水试验和EAT-10在帕金森病吞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1例帕金森病患者,以“金标准”VFSS结果将患者分为吞咽障碍组48例和非吞咽障碍组23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吞咽障碍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为2.52±1.24,EAT-10评分为6.19±3.76分,分别高于非吞咽障碍组的1.91±0.85和1.83±1.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洼田饮水试验与EAT-10评估结果呈正相关,EAT-1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42%,73.91%,高于洼田饮水试验的54.17%和69.57%。结论:洼田饮水试验和EAT-10都可用于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评估,但EAT-10对早期轻症的筛查更有优势。
王莹王司晔孙丽沈丽华陈伟观
关键词:帕金森病吞咽障碍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8年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CNS变性疾病,以特征性的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感觉异常等非运动症状(NMS)也逐渐得到重视。其中,吞咽障碍作为最常见的NMS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D患者吞咽障碍可导致药物摄入不足、营养不良、脱水和继发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其中继发性肺炎是导致P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2]。
马宇敏陈伟观王军
关键词:吞咽障碍口咽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Α-突触核蛋白吞咽功能
穴位埋线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及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8只。实验第1天,应用对氯苯丙胺酸(PACA)制作失眠大鼠模型。实验第3天开始,安定组用安定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5 d;针刺组用毫针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5 d;埋线组用穴位埋线治疗1次。各组均于实验第7天治疗后1 h处死大鼠取下丘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下丘脑组织中5-HT、DA、NE及IL-1β、TNF-α含量。结果实验第7天,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及IL-1β、TNF-α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DA、NE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定组、针刺组、埋线组5-HT含量均升高,DA、NE含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定组、针刺组、埋线组之间比较,埋线组下丘脑5-HT及DA、NE含量改变情况优于安定组及针刺组(P<0.05),安定组和针刺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埋线组IL-1β、TNF-α含量均升高,埋线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含量有关。
郭爱松刘春李百胜朱振杰陈伟观李爱红
关键词:穴位疗法埋线单胺类神经递质白细胞介素-1Β
与脑卒中后肩痛相关的神经递质的研究进展
陈伟观孙李颖胡玉明朱振杰郭爱松顾琦沈光宇
关键词:神经递质脑卒中肩关节疼痛
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初探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便秘患者30例给予生物反馈(biofeedback,BF)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5周共10次BF治疗后,5例疗效很好,14例疗效好,3例疗效一般,总有效率为73.33%。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分别为1.61±1.12分、0.68±0.82分;粪便性状分别为1.73±1.15分、0.78±0.95分;排便费力分别为2.26±0.88分、1.02±0.94分;排便不尽感分别为2.10±1.01分、0.87±0.98分;肛门/直肠堵塞感分别为1.62±1.24分、0.79±0.87分;症状总积分分别为9.32±3.07分、4.14±3.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肠道功能得到了改善,患者的SAS和SDS积分为37.4±6.3分、40.7±9.1分,较治疗前44.5±8.6分、47.3±11.2分均有所下降,BI积分48.8±15.9分较治疗前35.8±13.7分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宇敏陈伟观朱振杰郭爱松徐茜蒋楠楠刘肇修
关键词:生物反馈便秘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