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会吉
-

-

- 所属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相关作者
- 邵学钟

- 作品数:31被引量:29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转换波 塔里木盆地 地震 深部构造 转换波
- 张家茹

- 作品数:19被引量:21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转换波 深部构造 塔里木盆地 地震 转换波
- 刘启元

- 作品数:125被引量:1,438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接收函数 地壳上地幔 地震 青藏高原东北缘 成像研究
- 赖院根

- 作品数:21被引量:35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壳上地幔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 地震层析 首都圈
- 李顺成

- 作品数:89被引量:1,22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接收函数 地壳上地幔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 成像研究
- 全波反演理论及其应用
- <正>地震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利用地震记录所携带的地球内部信息勘探地球内部结构。在反射波、折射波法地震勘探中以及利用天然地震记录进行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中,通常主要利用地震记录上优势震相的走时信息,大量的次生波的动力学和运动...
- 范会吉邵学钟
- 文献传递
- 二维非均匀介质中地震波的散射——合成地震图
- <正>近两年对小震近场加速度记录的实际解释中发现,P波波列在不同地震区有明显的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台站上的记录也有很大的差别。这一部分地震记录主要携带了台站附近浅部结构的信息。由于P波波列的复杂性,记录中的信号通常被作为噪...
- 范会吉姚陈
- 文献传递
- 塔里木盆地中部地震转换波测深及其解释被引量:26
- 1998年
- 沿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库车—塔中—塔南测线,首次进行了地震转换波测深。探测结果表明,本区岩石圈具有明显的层状-块体结构,地壳厚度40~50km,隆起区约为40km,凹陷区约为50km。上地壳的厚度在盆地中部明显减薄,中地壳波速相对偏高(VP=6.4~6.5km/s),下地壳上部普遍存在低速薄层,结晶地壳的速度高于周围青藏高原和天山地区的波速,波速结构表明地壳具有陆壳性质,地壳内存在具有逆冲性质的深部断裂。综合解释认为,自新生代以来,在印度-欧亚板块边界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石圈内包括结晶基底面和莫霍面在内的各深部界面(岩层)的准同步挠曲变形和地壳刚性块体沿深部逆冲断裂的调整运动,是塔里木盆地岩石圈中主要的深部动力学过程。
- 张家茹邵学钟范会吉
- 关键词:深部探测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油气藏
- 地震转换波测深中二次反射波震相的识别和利用被引量:3
- 1993年
- 二次反射波震相的识别和利用对于进一步发展地震转换波测深法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合成地震图方法,分析研究了短周期远震三分量初始30秒记录中主要震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文中集中分析了PPP和PPS型二次波震相的振幅、波形和到时差等特征,及其与震中距、界面两侧波速差、界面结构和介质吸收等因素的关系。讨论了综合利用PS波和二次波震相的到时差资料测定介质速度参数的方法,并介绍了应用实例。
- 邵学钟范会吉
- 关键词:地震转换波反射波震相
- 天山造山带地壳结构与构造──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被引量:70
- 1996年
- 沿乌鲁木齐-库尔勒350余公里长的测线上完成了穿越天山的地震转换波野外观测,得出天山造山带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壳内P,S波速度结构模型.天山的结晶地壳可分为4层,各层的速度分别是:Vp值为5.9,6.3,6.6,6.9km/s;Vs值为3.2,3.5,3.7,3.9km/s。上地幔顶部的波速:Vp值为8.10km/s。Vs值为4.6km/s。天山地区的地壳厚度为42-56km,中天山最厚,达到50-56km。地壳中部存在低速透镜体。探测结果表明,天山大地构造可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3个区,其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各不相同。用颤动构造理论来解释天山造山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较板块构造理论更为合理。
- 邵学钟张家茹范会吉郑剑东胥颐张华卿
- 关键词:造山带地震转换波测深地壳构造
- 邢台强震的深部三维构造背景和孕震条件被引量:13
- 1994年
- 在邢台地震区开展了地震转换波测深工作,得出了6条深部构造剖面图,其中包括3条NW向和3条NE向剖面,同时也得出了地壳内G、C和M3个主要深部界面的埋深分布图以及地壳内波速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邢台强震发生的深部三维构造背景和深部孕震条件。
- 张家茹邵学钟章思亚杨清源李鸿生范会吉
- 关键词:深部构造地震强震
- 邢台地震区深部构造背景的地震转换波探测和研究被引量:40
- 1993年
- 1982—1986年期间,在东汪、隆尧和百尺口邢台地区的强震震源区完成了3条近NW向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利用转换波数据处理新方法,实现了转换震相的相位对比追踪,得出了震源区较详细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速度结构模型。发现强震震源区深部构造的特点为:上地壳强烈褶皱变形;中地壳急剧减薄;下地壳和上地幔局部上隆;存在一组深部超壳断裂;低速层急剧增厚,波速比增大以及上地幔波速偏低。表明研究区的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温度可能偏高,其地震活动可能与上地幔物质的侵入作用有关。
- 邵学钟张家茹章思亚杨清源李鸿生范会吉
- 关键词:邢台地震区深部构造地震波
- 准噶尔盆地基底结构的地震转换波探测被引量:15
- 2008年
- 为研究准噶尔盆地的基底和地壳结构,在盆地内完成了4条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总长为1600km.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地壳具有陆壳性质,基底为双层结构,上层为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下层为前寒武系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厚度不超过10km,在三个泉凸起以北厚度较大,为3~10km,在此凸起以南,厚度只有0~4km.结晶基底顶面的埋深为5~16km.地壳厚度为44~52km,平均为47~48km.盆地内存在一系列基底断裂和深部超壳断裂,它们对盆地内油气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
- 邵学钟张家茹范会吉Ю.РомаховФ.Кайдаш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基底结构地壳结构
- 分块三维速度模型生成及理论地震图的计算被引量:3
- 1992年
- 本文提出了在计算机上实现分块三维地壳模型及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拟合生成平缓光滑的三维速度函数的方法,给出了适用于分块、块内速度连续变化的三维模型中Cauchy射线追踪的新算法,简介了基于上述方法反射线的基本理论所编制的合成三维理论地震图的程序包RSSGTD.给出的两个盆地状模型的算例表明,所使用的模型生成方法具有模拟复杂地壳结构的能力;与三维样条函数方法比较,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能给出更加适合射线方法合成地震图计算的速度函数,并且内存小、计算速度快;所给出的Cauchy射线追踪算法能够适合块状模型中任何体波射线的追踪.
- 范会吉刘启元
- 关键词:地震图地壳
- 宽频P波反演1988年澜沧地震震源参数被引量:3
- 1992年
- 本文改进了Kikuchi P波反演震源时间函数方法,在最小二乘法中引入加权系数,均衡各台资料在求解地震矩中的比例关系,使之推广到不同震中距、不同方位的情况。利用我国CDSN台网长周期和中长周期资料,分别用反射率法和远场广义射线法产生了理论子波,反演出澜沧M_s7.6地震的震源参数和破裂时间过程。结果表明,1988年澜沧大震的断层面走向150°,倾角84°,位错矢量与水平夹角175°,为走滑型震源机制;地震破裂上升时间为4秒,特征时间39秒,宏观尺度130公里,总地震矩达到2.5×10^(21)牛顿·米;地震可分成三个子破裂,由东南向西北扩展,构成了P波的复杂性,基本上能与现场地表迹象和地震宏观参数对应。
- 马文涛刘启元范会吉胡平周挚
- 关键词:地震震源宽频P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