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进
-

-

- 所属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翁习生

- 作品数:606被引量:5,877H指数:35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全膝关节置换术 脊柱侧凸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血友病
- 金今

- 作品数:154被引量:1,13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关节成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 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 邱贵兴

- 作品数:818被引量:9,978H指数:49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手术治疗 骨关节炎
- 钱文伟

- 作品数:146被引量:1,64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成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置换术
- 王以朋

- 作品数:392被引量:2,841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 膝关节置换术后非感染性翻修的回顾性研究
- 究主要是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0年间行膝关节非感染性翻修的病因,并对治疗策略以及恢复情况进行报道。在本研究中,假体无菌性松动(50%)是导致膝关节置换术后非感染性翻修的首要原因,行翻修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2个月。邹树等回顾...
- 叶灿华钱文伟翁习生林进金今蒋超吴南杨政科
-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发病机制
- 血浆膜微粒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循环中细胞膜微粒(micropaticles,MPs)的改变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7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及24例年龄、性别、种族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的新鲜血;离心分离出乏血小板血浆;应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31、CD42b、CD45、CD54、CD62E、CD105标定;流式细胞仪测定膜微粒的数量。结果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CD31^+MPs、CD45^+MPs、CD31^+CD42b^+MPs、CD31^+CD45^+MPs、CD31^-CD45^+MPs较正常健康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09、0.021、0.000、0.009、0.007;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CD51^+MPs、CD42b^+MPs、CD54^+MPs、CD62E^+MPs、CD105^+MPs、CD31^+CD105^+MPs、CD31^+CD42b^-MPs、CD31^+CD45^-MPs、CD31^+ CD105^-MPs、CD31^-CD105^+MPs、CD54^+CD62E^+MPs、CD54^+CD62E^-MPs、CD54^-CD62E^+MPs与正常组无显著变化。结论血浆中血小板、白细胞来源的膜微粒明显减少可能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相关。
- 翁习生邱贵兴高增鑫吴志宏崔巍林进金今王炜
-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 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宜春市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间,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共29例。
- 李晔高鹏翁习生张保中林进钱文伟
- 关键词:锚钉三角韧带
- 一期翻修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长期随访结果
-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慢性感染一期翻修术的适应证选择、方法,报告其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4年5月至2009年6月施行TKA术后感染一期翻修术7例,...
- 彭慧明翁习生林进金今钱文伟
- 关键词:翻修术
- 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分析被引量:30
- 2003年
- 目的回顾后路椎管减压、器械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探讨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2年12月间收治的190例采用后路椎管减压、器械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腰椎滑脱病例的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男65例,女125例;年龄34~87岁,平均56.3岁。单节段滑脱175例,双节段滑脱15例。Ⅰ度滑脱148例(77.9%),Ⅱ度滑脱42例(22.1%)。结果190例中35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失随访,其余155例平均随访时间17.2个月(7~61个月)。190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滑脱节段维持解剖复位,后外侧植骨融合良好。围手术期并发症:硬膜撕裂1例,伤口并发症(感染、脂肪液化、不愈合)5例,切口血肿3例,术后一过性下肢神经症状13例,术后疼痛14例。远期并发症:持续下腰痛11例,持续下肢神经症状5例,内固定失败5例,假关节形成3例。6例接受翻修手术。结论腰椎滑脱的后路复位内固定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下肢神经症状、下腰痛及融合固定失败是主要并发症,应给予高度重视。
- 翁习生高鹏邱贵兴林进王以朋沈建雄
- 关键词: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并发症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血友病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背景:血友病性关节炎常累及多个关节,包括膝、踝和肘关节等,髋关节相对较少见,但其效果相对于其他髋关节疾病较差,骨结构异常、软组织挛缩、骨质较差以及术中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影响因素。目的:评估THA治疗终末期血友病性髋关节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2年5月至2012年6月行THA治疗21例(24髋)血友病性髋关节病变患者,20例为甲型血友病,1例为乙型血友病;年龄15~49岁,平均30.0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凝血因子水平、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并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结果。结果:随访12~133个月,平均66个月。平均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和隐性出血量分别为3559 m(l1494~7576 ml)、1441 ml(600~3440 ml)和2118 m(l534~4402 ml)。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平均为721 m(l300~2000 ml)和720 m(l200~2950 ml),平均输血量为5 U(0~14 U)。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7分(15~8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平均93分(53~99分)。1例患者术中发生股骨近端劈裂骨折,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其他并发症包括皮肤溃疡合并血肿形成1例、一过性坐骨神经麻痹1例。所有假体均可见骨长入,无凝血因子抗体、感染、假体松动、骨溶解、应力遮挡、异位骨化和脱位等并发症。结论:THA治疗终末期血友病性髋关节病变的中期随访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良好,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娴熟的手术技术、有效的凝血因子替代、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以及相关科室的团体合作。
- 翟吉良翁习生林进金今钱文伟
- 关键词:血友病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
-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及翻修手术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30 d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翻修手术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假体均为固定平台假体,采用骨水泥固定,排除翻修病例及血友病关节炎患者.共有1 920例患者(2 779例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纳入研究,男性323例,女性1 607例;年龄25~86岁,平均(66±9)岁.骨关节炎1 720例(89.58%),类风湿关节炎168例(8.75%),强直性脊柱炎12例(0.63%),继发骨关节炎20例(1.04%).随访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的主要系统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及发生的翻修手术及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截至2013年12月,共有1 854例患者(2 693个关节)获得随访,失访率为3.44%.术后平均随访67个月,死亡3例.41例(2.21%)患者出现系统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为呼吸系统并发症(0.49%,9/1 854)及心血管并发症(0.38%,7/1 854).术后经超声证实的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02% (56/1 854),其中7例发生肺栓塞.术后发生局部并发症24例(1.29%),包括伤口愈合不良、伤口感染、神经损伤.59个关节接受翻修手术治疗,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后松动(1.19%,32/2 693)和术后关节僵硬(0.37%,10/2693).结论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30 d内最常见系统并发症为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感染后松动是术后翻修最常见的原因.
- 冯宾翁习生林进金今钱文伟邱贵兴王炜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并发症翻修手术
- 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的研制及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报道本院研制的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应用于脊柱外科的原理及早期结果。方法随诊从1998年9月到2000年6月期间用本装置治疗脊柱侧弯70例(男性1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14.8岁(3~34岁)。其中先天性侧弯30例,特发性侧弯36例,其它4例。此外,还随诊用本装置矫治后凸畸形16例,脊柱侧弯前路去旋转融合5例。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前后临床及X线片检查分析。结果脊柱侧弯病例平均随诊8.9个月,侧弯Cobb角由术前平均70.5度(40~103度)矫正至平均32.5度,平均矫正率55.6%,身高平均增加6.5cm,矫正范围内的脊柱增长5mm。由本院首次治疗的2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平均矫正率73%,最好者达87.2%。后凸畸形病例平均随诊5.3个月,后凸由术前平均80.5度(55~110度)矫正至术后平均29度,矫正率76.4%。胸、腰段侧弯行前路手术后,侧弯由术前平均63.8度(40~103度)矫正至平均31.8度,矫正率50%。结论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是矫治脊柱侧弯,尤其是生长发育中儿童侧弯的较理想的新方法,不需植骨融合,能允许矫正范围内脊柱节段继续生长,合并症较少。本装置还可广泛用于治疗脊柱后凸、前路去旋转融合、脊柱滑脱和脊柱骨折等。
- 叶启彬邱贵兴王以朋林进张嘉
- 关键词:脊柱侧弯内固定骨科
- 高龄髋部骨折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 研究影响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10年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岁及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以术后结局(生存或院内死亡...
- 常晓张保中翁习生林进张万利金今张嘉钱文伟高鹏邹雄飞唐璜
- 关键词:髋部骨折高龄术后死亡率
-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微生物学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对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微生物学谱及药敏结果进行调查,为该并发症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29例患者资料,男性6例,女性23例;术后诊断感染的时间为1周至10年,平均24.3个月。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放射学结果及感染分期。对获得的细菌学种类、数量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共有19例患者(65.5%)获得阳性微生物学培养结果,均为单一细菌感染,其中革兰染色阳性球菌14例、革兰染色阴性杆菌2例、分枝杆菌2例及真菌1例。14例革兰染色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7例,其中甲氧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4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5例,其中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链球菌感染2例。耐药菌及罕见病原菌均出现在Ⅳ型感染。结论初次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革兰染色阳性球菌仍为主要病原菌,需警惕耐药菌和罕见菌的产生。应当根据药敏结果针对用药,结果回报前可经验性选用万古霉素。
- 彭慧明翁习生翟吉良边焱焱林进金今钱文伟赵丽娟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