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茂都
作品数: 66被引量:379H指数:10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方小敏
作品数:298被引量:3,253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晚新生代 临夏盆地 柴达木盆地 磁性地层
宋春晖
作品数:114被引量:1,117H指数:2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晚新生代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北部 构造隆升 新生代
张伟林
作品数:41被引量:26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 西宁盆地 钻孔 磁性地层学 晚新生代
昝金波
作品数:30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磁化率 黄土 西宁盆地 岩石磁学 岩石磁学特征
张大文
作品数:8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古地磁 地层 成钾条件 古纬度 陆块
云南思茅盆地与老挝万象盆地含钾盐地层的磁性地层年代及对比
<正>云南思茅盆地钾盐矿是中国唯一古代固体钾盐矿,该矿与泰国-老挝的坷叻盆地巨型钾盐矿同属一个大地构造带(特提斯构造域的东端)。研究表明,二者的成矿时代和层位可能相同,析盐矿物组合类似,母液卤水组成具有同源性(曲懿华,1...
张大文颜茂都
文献传递
酒泉盆地晚新生代旋转变形研究
颜茂都方小敏RobVanderVoo宋春晖李吉均
文献传递
晚始新世古红河流域变化:来自思茅盆地早新生代地层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被引量:7
2018年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新生代时期是否存在一个连接青藏高原与南海的大陆规模古水系系统一直广受争议。本文以红河南侧云南思茅盆地为研究区,通过对盆地内古新世-渐新世地层的沉积学和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分析,并与邻区已有相关结果对比分析,以揭示古水系的演化。结果表明:古新世一晚始新世等黑组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展示出190—240Ma、260—280Ma、450—540Ma、1700—1900Ma和2400—2600Ma等多年龄组的组合特征,而晚始新世-渐新世勐腊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谱表现出一个显著高峰年龄谱,集中在220—240Ma。等黑组碎屑锆石年龄谱与邻区的可可西里、松潘-甘孜、北羌塘、义敦和扬子西部碎屑锆石年龄谱具有可比性,与区域地层、岩相古地理证据共同指示古新世-晚始新世存在连接青藏高原与南海的古红河水系。勐腊组不同年龄峰值区间数量的减少说明物源区明显缩小,其年龄组与思茅盆地西侧的临沧花岗岩的年龄较为接近,指示其可能物源为临沧花岗岩,表明晚始新世-渐新世期间古红河失去了其北部上游大部分流域。综合古高度与区域构造等地质学证据,我们推测晚始新世期间,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响应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开始发生红河断裂左行走滑和兰坪-思茅地块顺时针旋转等,导致连接青藏高原与南海的古红河水系失去了其上游的大部分流域,现代红河格局形成。
颜茂都陈毅
关键词:思茅盆地早新生代
北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中-上侏罗统岩石磁学特征与沉积环境被引量:6
2015年
羌塘盆地是中国海相中一上侏罗统最为发育的地区.本文对采自北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侏罗系雁石坪群的沉积岩样品开展了系统热退磁和岩石磁学研究,其结果表明,中侏罗统雀莫错组(上、下段)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赤铁矿;布曲组的主要磁性矿物是细颗粒磁铁矿;夏里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上侏罗统索瓦组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布曲组NRM远远高于其余各组(平均值为2.2×10^(-4)A/m)、索瓦组NRM次之(平均值为4.4×10^(-5)A/m)、雀莫错组和夏里组样品的NRM基本相当(平均值为2.2~2.4×10^(-5)A/m).本文认为细颗粒磁铁矿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布曲组的NRM平均值远远高于索瓦组的主要原因,并且自生磁性矿(如针铁矿、铁的硫化物等)可能是引起布曲组、索瓦组NRM大于的雀莫错组和夏里组的原因之一.通过本研究与古水深和沉积相变化的对比分析,认为雁石坪地区中-上侏罗统磁性矿物组合变化主要受该区沉积环境变化的控制.本研究首次系统报道了羌塘盆地侏罗系雁石坪群各组的磁性矿物组成和组合规律,这将为羌塘盆地侏罗纪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序列的建立以及特提斯沉积一构造演化等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吴松宋春晖颜茂都方小敏孟庆泉刘成英曾永耀
关键词:岩石磁学侏罗系沉积环境北羌塘盆地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和老挝钾盐矿床物质来源新认识被引量:3
2016年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与泰国—老挝的钾盐矿的成矿关系被认为可能具有同源性,尤其深部热液可能是其重要的物质来源之一。针对该观点氢氧同位素证据缺乏、且深部热液到底是哪种热液尚不清楚的问题,文中根据老挝钻孔ZK2893中石盐包裹体水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δ^(18)O为-2.3‰~9.5‰,平均值为2.9‰,δD的范围为-78‰^-150‰,平均值为-108.6‰,大部分小于-90‰;在δD-δ^(18)O关系图上,数据点均在交代热液范围内,因此推断,老挝钾盐成矿的深部热液为大气降水与围岩形成的交代热液,围岩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此项分析还表明老挝的交代热液温度主要集中在150℃左右,即包裹体形成的温度可能也在150℃左右,云南兰坪—思茅石盐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为145℃左右,最高达170℃,二者比较接近,这为两地钾盐矿同源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李明慧颜茂都方小敏张增杰孙淑蕊
关键词:钾盐氢氧同位素
酒泉砾石层的古地磁年代与青藏高原隆升被引量:54
2001年
在青藏高原北缘的山前凹陷河西走廊内,晚新生代山麓相磨拉石酒泉砾石层和玉门砾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对酒西盆地老君庙背斜剖面开展的古地磁测年发现酒泉砾石层底部年龄为0.84 MaBP,不整合面年龄为0.93~0.84 MaBP,揭示青藏高原北部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强烈新构造挤压隆升.
赵志军方小敏李吉均潘保田史正涛颜茂都
关键词:古地磁年代青藏高原
羌塘地块中生代时期的漂移演化及其成钾条件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研究地块的古纬度,可以为我们认识该地块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位置和南北向漂移演化提供定量约束。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评判中生代时期羌塘地块已发表的古地磁数据,建立了该地块在中生代时期的漂移演化历史。羌塘地块在中—晚三叠世期间,可能发生大规模快速北向漂移,并与羌塘北部的构造单元体发生碰撞;中侏罗世时期位于北半球21.4°N,晚侏罗世期间已北向到达31.8°N。中晚侏罗纪期间,羌塘地块古纬度值逐步升高,发生约1154±223km(△λ=10.4°±2.1°)的北向漂移。白垩世期间羌塘地块相对稳定,在古纬度30°N左右。综合上述羌塘地块的漂移演化历史,结合其它地质证据,如古气候、构造和从古地理位置等,中晚侏罗世夏里组时期羌塘地块具备较好的成钾条件。
任海东颜茂都陈毅张大文栗兵帅
关键词:羌塘地块中生代古纬度
中国主要陆块特定时段的漂移演化历史及其对海相钾盐成矿作用的制约被引量:15
2014年
中国钾盐资源匮乏,目前陆相钾盐资源已基本探明,但海相找钾还没有取得重大进展,然而,要想建立适合中国小陆块海相成钾理论框架,实现海相找钾突破,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确定特定时段中国小陆块典型海相盆地的古地理纬度。而古地磁学是确定陆块的纬向运动,开展古地理重建的最有效手段。文章针对中国4类成钾潜力较高的典型海相盆地所属陆块——华北、华南、羌塘、兰坪-思茅陆块,通过收集、评价和筛选以往古地磁研究成果,总结了这些陆块在主要成盐成钾阶段的古纬度变迁历史,确定华北陆块(绥德)在中、晚奥陶世的古纬度为9.2°S^14.2°S,华南陆块(成都)在三叠纪的古纬度为10.6°N^23.1°N,羌塘陆块(雁石坪)在中、晚侏罗世的古纬度为14.6°N^27.5°N,兰坪-思茅盆地(江城)在白垩纪至古新世的古纬度为20.9°N^27.6°N。同时,为了更好地探讨兰坪-思茅盆地的成钾潜力,对与其相邻的已发现巨型钾盐矿床的印度支那块体开展了相应时段的古纬度研究,确定该陆块(万象)在白垩纪的古纬度约为21.1°N^21.3°N。最后,综合古纬度和其他地质证据,从大地构造背景上探讨了4个陆块的成盐、成钾条件。
颜茂都张大文
关键词:古纬度古地磁
青海贵德盆地高精度磁性地层记录的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东北部阶段性隆起过程
<正>当前关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和机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对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生代构造隆升和演化进行精确定年是检验这些有争议模型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对受控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统一构造应力场的贵德盆地晚新生代地层进行高精度磁性...
方小敏宋春晖颜茂都高军平聂军胜戴霜R.Van der VooJ.Pares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部晚新生代旋转变形总结(英文)
<正>Paleomagnetism is helpful in defining long term region vertical axis rotations.However,so far paleomagnetic...
颜茂都方小敏张伟林张大文栗兵帅宋春晖昝金波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