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闵伟
-

-

- 所属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邓起东

- 作品数:112被引量:4,553H指数:37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古地震 断裂带 地震活动 第四纪
- 张培震

- 作品数:199被引量:5,936H指数:4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东北缘 青藏高原 地震 滑动速率 古地震
- 任治坤

- 作品数:61被引量:64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地貌 滑动速率 青藏高原东北缘 古地震
- 冉勇康

- 作品数:148被引量:3,416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古地震 地震 晚第四纪 大地震 探槽
- 宋方敏

- 作品数:66被引量:1,312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晚第四纪 断裂带 古地震 小江断裂带
- 中卫—同心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与早期断裂的关系研究
- 在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带附近发育多条断裂。本文通过穿越各条断裂的地质剖面及地震探测资料,认为其它断裂是早期形成的逆冲断裂系统;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带切割其它断裂带,是后期形成的高角度走滑断裂带。本文认为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切割...
- 田勤俭陈国星刘保金闵伟柴炽章
- 文献传递
- 莱州湾海域郯庐断裂带活断层探测被引量:51
- 2006年
- 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对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进行了活断层探测,发现郯庐断裂带主干断裂在第四纪晚期以来具有明显的活动,继承了晚第三纪以来的主要构造活动特点,仍是这一区域的主导性构造.西支KL3断裂由多条高角度正断裂组成,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受到一系列错断晚更新世晚期沉积的北东或近东西向断裂的切割;东支龙口断裂由两段右阶斜列的次级断层组成,沿断裂带不但有明显的晚第四纪断错活动,而且还发育北北东向晚第四纪生长褶皱,表现出明显的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活动特征.在山东陆地区也发现了与龙口断裂相对应的安丘—莒县断裂,安丘段由一系列右阶斜列的次级断层组成.从安丘向北至莱州湾凹陷,郯庐断裂带东支活断层构成了一条右旋单剪变形带,每一个次级活断层段相当于带内理论上次级压剪面,在第四纪晚期以来仍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要特征.
- 王志才邓起东杜宪宋晁洪太吴子泉肖兰喜孙昭民闵伟凌宏杨希海李长川
-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 依兰-伊通断裂带尚志段晚全新世以来的强震复发间隔:来自古地震与历史文献的约束被引量:9
- 2016年
- 尽管依兰-伊通断裂中生代—早新生代以来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和丰富成果,但受研究条件和手段所限,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强震复发间隔长期以来缺乏可靠的研究结果,致使无法科学认识其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基于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断裂尚志段存在至少长约25km的线性断层槽谷和陡坎。探槽开挖揭露出该断裂在全新世晚期发生EⅠ和EⅡ两期古地震事件,运动方式为走滑兼逆冲挤压,伴随明显的地层褶皱与缩短变形,累计垂直同震位移量约为(3.2±0.1)m。^(14)C测试年代结果约束古地震事件EⅠ发生于(440±30)^(180±30)a BP,事件EⅡ发生于(4 090±30)^(3 880±30)a BP。晚全新世以来的强震复发间隔约为(3 675±235)a。进一步的史料挖掘研究表明,EⅠ事件可能对应于朝鲜《日省录》记录的于公元1810年(清朝)发生在该地区的宁古塔历史地震,震级约7.0级。
- 余中元张培震闵伟韦庆海刘玉刚刘双
- 关键词:晚全新世古地震复发间隔历史记录
-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分布特征及发震构造分析被引量:42
- 2013年
-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 S6.6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是该地区复杂多样的构造几何特征中2条主要的边界控制断裂。这次地震的震害分布与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为长轴走向NWW的椭圆,极震区内严重破坏范围也完全位于该断裂带内,这与临潭-宕昌断裂复杂的几何结构密切相关,也说明地震的发生是多条次级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受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向南侧的扩展和青藏高原向NE扩展过程中东昆仑断裂带的NE向挤压作用共同影响下的临潭-宕昌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 郑文俊闵伟何文贵任治坤刘兴旺王爱国许冲李峰
- 关键词:地震震害发震构造
- 鄂尔多斯块体新生代构造活动和动力学的讨论
- 多斯块体除西南边界为挤压边界外,四周被共轭剪切拉张带所围限,东西和南北两侧分别为右旋和左旋剪切拉张带,全新世水平和垂直滑动速率分别达5mm/a和0.3~3mm/a。鄂尔多斯块体自始新世起从西南挤压边界两端开始发育,逐渐向...
- 邓起东程绍平闵伟杨桂枝任殿卫
- 关键词:鄂尔多斯块体新构造活动
-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触发滑坡及其构造分析被引量:27
- 2013年
-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发生了M S6.6地震。地震触发了大量的、类型各种各样的滑坡。滑坡类型以黄土崖崩、滑、倾为主,还有一些深层连贯型土质滑坡、大型土质流滑、斜坡裂缝等类型。地震滑坡主要分布在一个与临潭-宕昌断裂平行的长条形区域内。该长条形区域面积约为250km2,长度约40km,最大宽度约8km。对应不同构造段落的区域内滑坡发育程度不同,反映了不同段落发震构造的特征差异。滑坡的主体分布范围与震中位置表明了构造破裂是从SEE向NWW方向发展的。最后,分析了该滑坡主体分布区中心线与临潭-宕昌断裂在空间地理位置上相差10km的2种可能的原因。
- 许冲徐锡伟郑文俊闵伟任治坤李志强
- 关键词:滑坡
- 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晚第四纪左旋滑动速率
- 青藏高原内部及其周边主要活动走滑断裂的滑动速率一直被作为理解大陆变形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更为精细的地貌特征分析与测量和更为精确的放射性炭年龄限定重新估算海原断裂的滑动速率。分别在南-西华山北麓、黄家洼山南麓、哈斯山南麓断...
- 李传友张培震尹金辉闵伟
- 关键词:断裂带地貌特征
- 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被引量:348
- 2003年
- 文中研究了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包括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和活动块体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全部 8级、绝大部分 7~ 7.9级地震均发生在活动块体边界活动构造带内 ;但对内部有次级活动构造的块体而言 ,少数 7~ 7.9级地震和部分 6~ 6 .9级地震也可能发生在块体内部的活动构造带上。大地震与活动断裂、活动褶皱和活动盆地的关系十分紧密 ,70多次 7级以上地震的同震破裂带及其位移参数与活动构造完全一致 ,7~ 8级地震均发生在活动断裂、活动褶皱和活动盆地带内 ,仅个别地震由于发生在高原和高山区 ,情况不明 ,6~ 6 .9级地震则大约有 5 %~ 15 %发生在活动构造带外或者情况不明。由于中国各断块区应力环境的差别 ,各区活动构造变形和地震发震构造类型也有所不同 ,文中对不同构造区走滑型 ,逆断裂褶皱型和正断裂拉张型活动构造和地震发震构造模型作了讨论。
- 邓起东张培震冉勇康杨晓平闵伟陈立春
- 关键词:地震
- 甘肃东南地区构造活动与2013年岷县—漳县M_S6.6级地震孕震机制被引量:98
- 2013年
- 位于南北地震带中北段的甘东南地区,其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特征与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密切相关,该地区复杂的构造几何形态主要受控于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区域新构造运动主要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向北东的扩展.近年来,甘东南地区中强地震频发,本文主要通过对该地区构造活动特征、历史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讨论,结合地球物理、地震学和野外调查等资料,认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东昆仑断裂的向北挤压和向东的运动是该地区构造应力集中的主要原因,也是该地区中强地震的主要孕震环境和机制,而西秦岭北缘断裂的走滑及向南北两侧逆冲"花状构造"是临潭—宕昌断裂带上中强地震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2013年7月22日发生在甘肃岷县—漳县的MS6.6级地震正好位于临潭—宕昌断裂带中东段上,是该断裂分段不均匀活动的结果.
- 郑文俊袁道阳何文贵闵伟任治坤刘兴旺王爱国许冲葛伟鹏李峰
- 海原活动断裂带破裂行为特征研究被引量:18
- 2001年
- 通过对海原断裂带18个探槽资料的研究,分析得出海原断裂带10ka以来共发生10次古地震事件,这些古地震事件具有分级破裂的特征,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是沿全断裂的破裂事件,其他都是沿次级段落的破裂事件。在时间上,古地震事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丛集的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西段或中东段(中段)来回迁移的特征。沿全断裂的破裂事件震级约8.5级左右,沿次级断裂的破裂事件震级约7.5级左右。
- 闵伟张培震邓起东毛凤英
- 关键词:古地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