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锐
作品数: 433被引量:2724H指数:37
  • 所属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秋生
作品数:178被引量:1,555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壳结构 岩石圈
王海燕
作品数:230被引量:95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深地震反射 青藏高原东北缘 揭露 压裂液
卢占武
作品数:147被引量:85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青藏高原 深地震反射 深部结构 揭露
李文辉
作品数:130被引量:48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深地震反射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壳结构 揭露
管烨
作品数:101被引量:1,176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古地磁 深地震反射剖面 岩石圈 西昆仑
银川地震断层深部延伸高分辨率反射地震探测实验研究
本文利用了全地壳深地震反射剖面方法对反射地震进行了探测,该结果为准确确定隐伏活断层位置,布设钻孔剖面和判定断层活动性提供了可靠的地震学证据。钻探结果己经证实了地震探测结果的可靠性。
酆少英高锐刘保金柴炽章
关键词:分辨率
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羌塘中央隆起带深部结构被引量:18
2012年
利用在青藏高原羌塘中部(TITAN-I项目)部署的54套流动地震台站于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所记录的506个远震事件,共9532个高质量的P波初至走时数据运用FMTT方法进行层析成像反演,获得了羌塘中央隆起带下200km的深的地壳和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羌塘中央隆起带的南北两侧块体的岩石圈速度结构明显不同.E-W向剖面(33°和33.5°N)显示,其两侧的岩石圈结构尺度整体上存在明显差异,南北羌塘地壳整体上呈E-W向高速异常,但北羌塘的高速异常已经延伸到岩石圈地幔,且本研究区内北羌塘盆地的东部有明显的低速异常块体.而沿N-S向的两条剖面(88.5°和89.5°E)显示,羌塘中央隆起带为一明显的边界构造断裂带.
邹长桥贺日政高锐张智郑洪伟
关键词:远震层析成像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共享与对比研究
高锐吴仲煜黄立言李英康管烨
该项目通过抢救性收集我部“九五”以前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建立了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库,制定了七个数据子库的数据入库技术规定,建立了七个子库、光盘库、总库管理系统以及地学断面图数字化图形库,为实现与推动我部数据共享奠定...
关键词:
关键词:数据库
西藏高原东西向伸展机制动力学成因
<正>青藏高原构造最显著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南北向挤压环境下形成的规模巨大的近东西走向构造,如板块缝合带以及逆冲推覆构造和南北向伸展的藏南拆离系。另一个就是近年来已成为青藏高原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南北向裂谷构造。在挤压背...
贺日政高锐郑洪伟
文献传递
数值模拟在地球动力学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正> 1911年,地球动力学Geodynamics的名称首次在A.E.H.Love的论文中出现。它是力学和数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分支。它对地球整体运动、地球内部和表面构造运动的动力过程进...
郑洪伟李廷栋高锐
文献传递
新疆天山(独山子)-昆仑山(泉水沟)地学断面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肖序常刘训高锐姚培毅傅德荣
该项目确定了全断面的地壳结构和莫霍面的分布,首次获得了青藏高原西北缘与塔里木接触带深反射地震与宽频地震探测的清晰波组,首次在西昆仑地区康西瓦东南的更新世或更晚期硷性火山岩中发现幔源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并进行了火山岩幔源...
关键词:
关键词:地学断面盆山构造
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异常的匹配滤波分离及其构造启示
<正>本次研究所用的航磁数据来自国土资源部航测遥感中心于1998~2000年实施的青藏高原中西部1: 100万航磁数据,数据比例尺为1:150万(数据间隔为15 km),且为经过网格化后得到的原始数据。本次研究使用了分离...
贺日政高锐郑洪伟
文献传递
碰撞后的地壳尺度伸展记录——中亚造山带南缘-华北克拉通北缘深部电性结构的揭露被引量:6
2015年
中亚造山带作为地球上规模宏伟的造山带之一,是显生宙以来陆壳增生和伸展作用强烈的地区。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陆块之一,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大规模的伸展作用。中亚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南北相连,悠久的构造演化进程使这一地区成为研究大陆造山及造山后伸展作用的理想场所。本文对新近完成的横过中亚造山带南缘一华北克拉通北缘(洪格尔-怀来)的600 km大地电磁长剖面,进行了严格规范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反演,获得了深部电性结构模型,研究了中亚造山带南缘和华北克拉通北缘深部壳幔结构,进而为该区构造演化提供新的依据。沿剖面,上地壳高阻体与分布的花岗岩对应;中、下地壳向北倾斜的高导层与其下方高导体相连,指示出地幔物质上升的通道,该套高导层与高导体可能形成于板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反映出地幔物质的上升作用是碰撞后构造伸展的主要动力。
梁宏达高锐候贺晟李文辉韩江涛刘国兴韩松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北缘大地电磁测深深部电性结构
深地震探测揭示的华北及东北地区莫霍面深度被引量:43
2011年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华北及东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深地震探测研究。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的深地震探测研究的总结和梳理,探讨了该区的莫霍面深度与变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最深的莫霍面出现在内蒙褶皱带内,最浅的莫霍面出现在渤海湾盆地。东北地区最深的莫霍面出现在大兴安岭地区,最浅的莫霍面出现在依兰-伊通断裂带内;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为一重要的莫霍面陡变带,其西侧的莫霍面一般大于40km,东侧的莫霍面一般小于36km,郯庐断裂带及其北延的依兰-伊通断裂带内,莫霍面沿线均有隆起,但幅度不一。渤海湾盆地及方正断陷(位于依兰-伊通断裂带内)莫霍面上隆显著,敦密断裂带有莫霍错断现象;在出露古老结晶基底岩石的块体内,其莫霍面深度要深于相邻盆地;莫霍面在太行及燕山山前深度明显加大。这些特征说明华北及东北地区拼合到一起后共同经历了太平洋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大兴安岭-太行山梯度带限定了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范围,太平洋板块的向西俯冲的前缘可能位于太行山以东,郯庐断裂带以西。
熊小松高锐张兴洲李秋生侯贺晟
关键词:深地震探测莫霍面深度地球动力学
火成岩气藏储层预测及勘探技术——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为例被引量:16
2009年
本文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达尔罕断凸带火成岩气藏预测为例,从已钻遏火成岩的钻井资料出发,结合钻井地质信息与地震资料,利用地震特殊处理技术识别火成岩.通过分析结果,研究该区的火成岩分布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建立判断火成岩的地球物理模式.结合本区域地质资料,预测了本区的火成岩分布,总结出适合本区火成岩构造特征的火成岩气藏识别技术,包括火成岩测井识别技术、火成岩地震剖面反射特征识别技术、火成岩地震相识别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等来预测火成岩的空间展布规律,了解火成岩与构造的关系.进而识别火成岩圈闭,总结断陷层系油气成藏组合,为在本区寻找火成岩气藏提供系统分析方法.
匡朝阳贺日政高锐史海英
关键词:松辽盆地长岭断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