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肖虹
-

-

- 所属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所在地区:吉林省 长春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刘永江

- 作品数:159被引量:1,781H指数:29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阿尔金断裂 韧性剪切带 柴达木盆地 年代学 地质意义
- 任收麦

- 作品数:72被引量:1,056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阿尔金断裂 页岩气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隆升
- 刘俊来

- 作品数:205被引量:2,378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显微构造 变质核杂岩 年代学 晚中生代 地质意义
- 袁四化

- 作品数:63被引量:1,255H指数:18
-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西藏冈底斯带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隆升
- 潘宏勋

- 作品数:6被引量:189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阿尔金断裂 走滑运动 喜马拉雅运动 晚中生代以来 晚中生代
- 对中国西北部找油的思考被引量:5
- 1997年
- 中国西北部地区诸多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本文根据西北地区含油区大地构造的研究,依照活动论构造观,在重新认识西北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的基础上认为:应搞清盆岭构造形成的时间与机制,加强中小型盆地的勘探评价;加强对阿尔金断裂及两侧盆地的对比研究;加强变形年代学研究,搞清储油构造形成时间与各时代生油岩生油门限的匹配关系。
- 葛肖虹
- 关键词:沉积盆地油气勘探盆地
- 中国西部大陆构造若干问题的新认识
- 葛肖虹刘永江刘俊来
- 关键词:构造格架造山带
- 文献传递
- 中国西部大陆构造的新认识
- <正>从三个方面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形成提出一些新认识与研究同行切磋讨论.1.喜马拉雅运动对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的影响由于印度次大陆对中亚大陆的拼贴、碰撞所引起的喜马拉雅运动,使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山脉抬升了7 000~...
- 葛肖虹
- 文献传递
- ^(36)Cl断代法应用于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的构造事件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是多期次的,尤其早更新世晚期的快速隆升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西部盆-山地貌形成与荒漠化的出现有着重大影响,这已成为近年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角度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中红色泥岩36Cl断代法定年,首次测定该事件发生在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1.54~0.28MaB.P.)之间。结合敦煌盆地同时代地层(0.837MaB.P.和1.142MaB.P)的低角度掀斜现象,以及前人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酒西盆地的研究结果,认为早更新世晚期,受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北向挤压作用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构造事件,造成大范围的挤压变形与山脉隆升,这对我国西北地区构造格架的最终形成和晚期油气运移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 任收麦葛肖虹杨振宇林源贤胡勇刘永江Johann GENSERAndrea B.RIESER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早更新世
- 阿尔金断裂变形岩激光微区(40)~Ar/^(39)Ar年龄被引量:49
- 2000年
- 在阿尔金断裂中段的当金山口北部、柴达木大门口断谷、格斯断槽等地的断裂带内, 采集到侏罗纪地层和糜棱岩化加里东期花岗岩样品, 通过岩石薄片和电子显微镜测试, 发现这些变形岩石中都出现一些与走滑韧性变形同期的新生矿物, 如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和绿泥石等. 通过对这些新生矿物的激光微区40Ar/39Ar测年, 获得了一组92~89 Ma 的等时线年龄和(46.6±6.4) Ma的表面年龄. 其中92~89 Ma的年龄组说明阿尔金断裂在晚白垩世开始发生韧性走滑运动, 并伴有低级变质作用, 这一事件与亚洲“西构造结”(尼泊尔-西昆仑山)的形成(102~85 Ma)同步.
- 刘永江叶慧文葛肖虹陈文刘俊来任收麦潘宏勋
-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走滑运动测年
- 中国大陆构造格架的形成与演化
- 中国是亚洲复式大陆的核心,由不同地壳结构、生物地理区系和演化历史的陆块在2 亿年以来相继拼合而成.在确认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划分构造单元时,除了前寒武纪基底、南华-印支期生物地层格架以外,不能不考虑中-新生代以来重大的陆内...
- 葛肖虹
- 对阿尔金断裂科学问题的再认识被引量:58
- 2001年
- 据近年内阿尔金断裂研究的进展阐述了应深入解决的 4个科学问题及其研究思路 :1 )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何时发生 ?变形年代学研究证明阿尔金断裂初始走滑的年龄在89~ 97Ma,即从晚中生代 早新生代才开始出现 ;2 )运动学研究包括隆升与走滑两个方面 ,需要进行大比例尺度的构造研究和变形组构研究 ,尤其是断裂两盘错距的确定 ,必须找准被断裂错移的同一构造—岩相带的界线 ;3)阿尔金断裂的划分意义 ,它的延伸和规模及对中国西部以及中亚大陆构造格架的影响 ;4)阿尔金断裂对两侧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的控制和影响。解决上述 4个科学问题 ,对于重新认识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
- 葛肖虹刘永江任收麦叶慧文刘俊来潘宏勋
-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运动学特征
- 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与“亚澳”陨击事件被引量:28
- 2004年
- 黄土、山前磨拉石年代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山脉最晚一期 ,也是最强烈的隆升事件发生在早更新世晚期 (0 .9~ 0 .8MaB .P .)。这是一次由于印度板块脉冲式陆内俯冲 (A型 )引起的“挤压隆升” ,而不是重力均衡引起的“伸展隆升”。它对中亚及我国西部广袤区域盆 -岭地貌的形成、盆地中 -新生界构造变形和大范围的干旱与沙漠化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0 .9~ 0 .8MaB .P .期间发生在印度洋洋中脊三联点附近 (6 7°E ,2 0°S)的“亚澳”陨击事件 ,很可能是引起印度洋快速扩张、导致印度板块在锡瓦利克带强烈俯冲 (A型 ) ,并引起了青藏高原0 .9~ 0 .8MaB .P .快速隆升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其影响不止于印度洋周边 ,而且还涉及西南太平洋。 0 .9MaB .P .前后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中更新世革命”(MPR)、“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以及 0 .78MaB .P .布容期与松山期地磁极性倒转 (B M界限 )的发生都可能与此有关。
- 葛肖虹任收麦刘永江吴光大袁四化
-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背景
- 试论吐鲁番—哈密盆地为剪切-背驮型盆地被引量:8
- 1997年
- 本文从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地貌、现今应力场、运动学特征、构造模型等5个方面论证了吐鲁番—哈密盆地的性质,认为吐-哈盆地是背驮于博格达推覆席体上的盆地,侏罗纪以来盆内的许多构造与沉积特征都取决于博格达推覆构造与反冲推覆构造活动的强度。新生代以来,盆地受到北京向左旋走滑断裂系的改造与影响,故确认盆地属於剪切-背驮型盆地。
- 葛肖虹王锡魁昝淑芹董清水柳平
- 关键词:吐-哈盆地盆地推覆构造
- 阿尔金断裂带构造活动的40Ar/39Ar年龄证据被引量:57
- 2003年
- 通过对阿尔金山阿克塞和当金山地区出露的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岩样品中云母、角闪石和钾长石单矿物的^(40)Ar/^(39)Ar同位素测年研究,获得了4组年龄数据,其中远离阿尔金中部剪切带的样品给出461~445.2和414.9~342.8Ma的坪年龄,这两组年龄分别代表了被阿尔金断裂错移的岩块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和泥盆纪发生构造热事件的记录,应同南北祁连洋槽的闭合相关。在北部构造带中受变形作用改造的花岗片麻岩样品给出178.4~137.5Ma的坪年龄,可以解释为阿尔金断裂带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构造活动的年龄记录,这一构造热事件与拉萨地块向北拼贴碰撞有关。在阿尔金中部剪切带中的样品给出了36.4和26.3Ma的两个坪年龄,说明阿尔金中部剪切带在始新世末发生明显的走滑活动,并且伴有强烈的绿片岩相变质作用,这一事件在青藏高原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都有所表现,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的陆内俯冲有关。该研究表明阿尔金断裂带在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的大陆构造背景下具有多次脉冲式活动的特征。
- 刘永江葛肖虹J.GenserF.NeubauerG.Friedl常丽华任收麦R.Handler
-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构造热事件^40AR/^39AR年龄花岗片麻岩走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