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剑
-

-

- 所属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 周义炎

- 作品数:35被引量:23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电离层 TEC 电离层TEC 汶川地震 GPS
- 祝芙英

- 作品数:30被引量:14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研究主题:TEC 电离层 电离层TEC 地震 总电子含量
- 吴云

- 作品数:126被引量:959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武汉创新基地
- 研究主题:GPS TEC 电离层 地壳运动 地震前兆
- 林剑

- 作品数:34被引量:24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研究主题:TEC 电离层 电离层TEC 汶川地震 GPS
- 熊晶

- 作品数:19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研究主题:汶川地震 电离层 地震前兆 TEC 地震
- 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探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考虑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扰动探测方法(主要包括平均数法、中位数法、四分位距法等)的局限性,提出采用电离层TEC拟合后的剩余残差来识别TEC异常,即先对电离层TEC时间序列进行拟合,然后利用滑动时窗法进行异常识别。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NSS观测资料解算的电离层TEC数据,采用上述方法对汶川8.0级大地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合理有效地探测到震前电离层TEC的异常扰动。
- 祝芙英吴云林剑周义炎熊晶杨剑
- 关键词:残差地震
- 基于Linux系统的GAMIT与BERNESE表文件及观测值文件自动下载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GAMIT与BERNESE都是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定位模型较为严密。它们在处理数据之前,都需要下载各种类型的准备文件,例如DCB、岁差、章动、极移等表文件以及IGS观测值文件。这些文件下载地址各不相同,有些文件的更新周期也存在差异,故人工手动下载相当繁琐。据此,基于Linux系统的Bash语言,实现上述文件的自动下载,并按目录存储。最后利用BERNESE 5.2软件通过实例来验证其可行性与有效性。
- 翟文博周义炎杨剑安向东
- 关键词:GAMITBERNESEBASH自动下载
- 缅甸Ms7.2地震前电离层TEC的异常变化被引量:3
- 2011年
- 基于IGS提供的电离层TEC资料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提供的GPS资料解算的单站VTEC数据,采用滑动平均处理方法,对2011年3月24日缅甸7.2级地震震前的电离层TEC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前6~8天,出现电离层TEC异常减小现象,震前3天出现电离层TEC异常增加现象,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磁扰动的影响后,3月16日、17日和18日出现的电离层TEC异常减小,特别是在18日出现的异常减小及呈现出的共轭结构,可能与缅甸7.2级地震有关。
- 祝芙英吴云杨剑
- 关键词:共轭结构前兆
- 基于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探测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异常被引量:16
- 2011年
- 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为例,利用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重建了震前5月8—10日震中附近上空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分布(UT9:00),发现5月9日出现电离层异常,且该异常在时空上与同一时段的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结果一致(排除空间天气活动对电离层造成的可能干扰后),认为该异常即是地震的电离层前兆信息。研究表明: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在地震预测研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杨剑吴云周义炎
- 关键词:电离层层析成像地震电离层异常
- 基于地基GPS-TEC的中国区域地震电离层效应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基于中国陆态网络地基GPS-TEC观测,针对2008~2019年发生在中国区域的7个MS≥6.0地震,采用滑动四分位距法分析了地震前后的电离层扰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5个地震的震前2~6天,GPS-TEC值出现负异常扰动,地震发生期间及震后电离层TEC出现正异常扰动,主要集中在震后2~7天;GPS观测站距离震中越近,垂直上空的TEC扰动越明显,扰动空间最大范围可达2000km。随着震级的增加,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扰动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且异常覆盖的范围也有所扩大。因此,认为震前一周内的电离层TEC变化可能提供揭示电离层扰动与地震活动之间关系的线索。
- 翟笃林祝芙英林剑杨剑
- 关键词:GPS-TEC地震
- 利用GPS无线电掩星数据研究震前电离层异常被引量:21
- 2008年
- 利用COSMIC掩星观测得到的电离层电子密度,研究了2006年11月15日日本千岛Ms8.0地震和2007年2月25日青海海西Ms5.3地震临震前震区上空附近电子密度的异常变化,通过与K指数(磁暴)对比分析,发现其异常变化与外层空间的干扰无关。研究结果证实,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可以监测到临震前震中区上空附近的电子密度的异常变化,而异常变化极有可能是由地震引起的。
- 杨剑吴云周义炎
- 关键词:短临前兆
- 用卡尔曼滤波法分析汶川Ms8.0地震TEC异常被引量:11
- 2011年
- 对汶川Ms8.0地震前的TEC数据用卡尔曼滤波法进行异常检测,分析了TEC异常的可信性以及地震激发TEC异常的可能机制,确认地震前第3天(5月9日)和第2天(5月10日)的显著TEC异常与地震临近有关,可以作为地震电离层前兆信息之一。
- 吴云付宁波林剑周义炎祝芙英杨剑熊晶
- 关键词:TEC电离层地震前兆汶川地震
- 汶川地震前电离层VTEC的异常响应被引量:28
- 2009年
-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MONOC)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了震中上空附近的电离层VTEC;以VTEC的滑动均值为背景参考值,以2倍均方差作为误差限值,对临震一个月的VTEC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显示,在震前多次出现VTEC的异常扰动,其中4月29日、5月6—7日为异常减少,5月9日为异常增加,而且电离层VTEC的异常驼峰有向磁赤道漂移的趋势.由于距离发震时刻较近,排除其它因素后可能源于此次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效应.
- 祝芙英吴云林剑周义炎熊晶杨剑
- 关键词:GPS汶川地震地震监测预报
- BP神经网络和ARMA模型在中纬度TEC短期预测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在充分考虑TEC序列非平稳、非线性、高噪声特性前提下,以IGS提供的2017年电离层TEC格网数据为基准,运用BP神经网络和ARMA两种模型分别进行TEC 3 d预测,重点分析两种模型在不同季节时段、不同电离层活跃强度及不同样本长度下的TEC预测性能及精度。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段,两种模型均能很好地反映TEC的变化特性,其中ARMA模型在春、冬时段及整体预测精度上略优于BP神经网络。在平静期,两种模型的平均相对预测精度分别为87.3%和87.5%,预测效果相差较小;在活跃期,两种模型的平均相对预测精度分别为78.5%和75.5%,BP神经网络的精度比ARMA模型高3%。随着样本长度的增加,BP神经网络在21 d样本处预测效果最佳,ARMA模型的预测精度随样本长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 黄文喜祝芙英翟笃林林剑卿芸李新星杨剑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ARMA总电子含量
- 基于空间电离层环境层析成像测量仪的地震电离层扰动监测系统设计
- 2022年
- 为了更好地开展地震电离层扰动监测和异常信息提取研究,基于空间电离层环境层析成像测量仪研制了地震电离层扰动监测系统,包括小区域监测站网和监测软件系统.该监测系统产出空间分辨率1°×1°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F2层最大电子密度(N_(m)F_(2))和F2层峰值电子密度对应高度(h_(m)F_(2))二维分布图,对扰动异常超过10%的事件进行报警提示.实现了空间电离层层析成像测量仪在地震电离层监测领域的示范应用,并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 张宇祝芙英杨剑王兰炜张兴国
- 关键词:电离层扰动地震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