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平
作品数: 825被引量:2652H指数:27
  • 所属机构:中国计量大学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杭州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申屠旭萍
作品数:293被引量:26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
研究主题:微生物分类学 活性代谢产物 微生物资源 褐飞虱 链霉菌
叶子弘
作品数:284被引量:42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
研究主题:茭白 黑粉菌 单倍体 菌株 武夷岩茶
陈建明
作品数:342被引量:2,060H指数:24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茭白 褐飞虱 二化螟 水稻 白背飞虱
郝培应
作品数:155被引量:25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
研究主题:褐飞虱 微生物分类学 番茄灰霉病菌 活性代谢产物 微生物资源
付贤树
作品数:13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
研究主题:武夷岩茶 红外特征 稳定同位素 数据匹配 中空纤维膜
pSP107质粒及其应用、构建方法
pSP107质粒及其应用、构建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质粒pSP107质粒、以及该pSP107质粒的应用和构建方法。本发明的质粒可以转化到UET2和UEMT2原生质体中,获得UeTSP菌株和UeMTS...
张雅芬叶子弘于金梦夏文强俞晓平崔海峰
文献传递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95
2006年
概述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以及近年来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植物对光抑制、低温、热、水分和盐碱、营养、病原菌侵染等各种环境因子胁迫的反应。
陈建明俞晓平程家安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链霉菌菌株及其防治黄瓜枯萎病联合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链霉菌菌株及其防治黄瓜枯萎病联合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放线菌是从浙江西溪湿地植物根际采集的土样中采用放线菌分离技术分离获得的,经微生物分类学鉴定,命名为白色链霉菌( Streptomyces ...
马正俞晓平路丹丹罗帅边亚琳许益鹏王正亮申屠旭萍
文献传递
蔗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的寄生适应性被引量:4
2003年
郑许松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徐红星鞠瑞亭
关键词:褐飞虱水稻害虫天敌
稻飞虱和叶蝉的寄主范围以及与非稻田生境的关系被引量:5
1996年
稻田重要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二点黑尾叶蝉。
俞晓平胡萃K.L.Heong
关键词:稻飞虱稻叶蝉寄主范围天敌保护
尖钩宽黾蝽不同翅型成虫的生殖力比较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本文比较研究了尖钩宽黾蝽不同翅型成虫的生殖力。试验结果表明,尖钩宽黾蝽无翅型成虫和有翅型成虫如果取食褐飞虱低龄若虫时,在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卵历期、卵孵化率及雌、雄成虫寿命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如果取食白背飞虱低龄若虫时,无翅型成虫的产卵量显著高于有翅型,但在其他几个方面则无显著性差异。最后比较了尖钩宽黾蝽不同翅型的生殖指标。
陈建明俞晓平吕仲贤郑许松
关键词:尖钩宽黾蝽生殖力
适用于组胺检测的光热多模式传感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组胺检测的光热多模式传感检测方法,借助光热多模式传感检测装置与硒化铜偶联组胺抗体光热免疫信号探针实现组胺的快速高效检测,同时兼备T线颜色直观检测、T线温度检测及T线灰度检测三种组胺检测模式,根据实际情...
张彪张学成彭绘宇陈盈洁蔡丹凤郎一涵申屠旭萍俞晓平
褐飞虱的再迁飞
1991年
日本学者鹤岗等于1967年7月中旬,在日本附近东海海面的一艘气象船上,首次观察到稻飞虱大量迁飞的事实,并见一些飞虱在降落到海面和甲板上以后能再次起飞,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再迁飞”。我国许多测报站和昆虫工作者,都曾发现往往在某些田块一时降落飞虱很多,但第二天却不见了。黄山高山观察点,一次曾发现大量飞虱降落在甲鱼背的巨石上。
梁佳学冯月龙巫国瑞俞晓平
关键词:成虫寿命灯诱迁入量水稻生育期
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持抗性的鉴定被引量:17
1999年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持抗性是根据鉴定圃内水稻品种在褐飞虱为害压下,感虫对照品种 受害9级时1-5级的抗性品种的抗级保持期进行评定的。1997-1998年通过对449个水稻新品 种(系)苗期抗褐飞虱鉴定,筛选出34个抗性品种和2个有望推广的感虫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持 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苗期持长(LD)、持中(MD)、持短(SD)和无持抗期级的分别有15,3,14,2个,其 中成株期各持抗期级与苗期一致的分别有5,2,8,0个。鉴于品种持抗期级苗期和成株期相关的不 定性,提出以成株期的持抗期级评定该品种的持抗期级。其中部分品种田间试验结果与鉴定的基 本相符。
陶林勇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郑许松
关键词:水稻品种褐飞虱
温度对福寿螺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高低温适应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福寿螺在我国及全球进一步扩散。极强的生态耐受力及快速适应力是福寿螺能够在入侵地区迅速扩散的重要原因。其中,环境温度对福寿螺的生存、生长、发育及繁殖至关重要,是影响福寿螺分布、扩散及暴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综述温度耐受范围的基础上,总结了福寿螺高低温适应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并对从温度适应性角度揭示入侵机制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当前,福寿螺温度适应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主要针对化合物以及相关酶活性变化开展,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HSP基因的表达差异上。在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完成测序的基础上,福寿螺快速适应性进化的生理生态耐受性机制和表型可塑性机制有待深入开展。
杨倩倩李迦南赵星星蒲佳佳乔东东俞晓平
关键词:小分子化合物保护酶热休克蛋白生物入侵福寿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