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丙安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辽宁大学
- 所在地区:辽宁省 沈阳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相关作者
- 陈勤建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83被引量:49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 胡玉福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7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 研究主题:民间信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交往理性 商谈理论
- 柯杨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5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民俗学 民间文化 民俗事象 乞巧节 信仰习俗
- 春节传统节日文化的再认识【三篇】被引量:8
- 2011年
- 近几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保护春节的呼吁、建议和研讨也空前热烈;同时关于如何欢庆春节、如何把过年的气氛搞得浓浓的有关倡议,也是五花八门,见仁见智。其中,最诱人的创意就是要把过农历大年的春节"打造"成为"东方狂欢节"。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国传统农耕民俗的年节特征做一番冷静的探讨。本文对传统过年的基本形式和内涵作了简要的阐释,突出强调过大年热火朝天的欢庆只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深情庄重的祭祀也是不可或缺的,"敬天祭祖"的严肃主题和仪式是过年行事的重要元素和标志。"文化大革命"时期用暴力强行取缔民间过年的祭典仪礼,推行"革命化的春节"模式,是对民俗文化传统的摧残,为此有必要唤醒文化记忆的自觉,把充满民众祈愿的祭典很好地融入当下的春节节期活动中,以便突出显现民众在年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 乌丙安
- 关键词:春节祭典
- 《中国皮影戏全集》序
- 2023年
- 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为魏力群所著《中国皮影戏全集》十卷24册的巨著撰写了序言,是对魏力群的学术研究工作予以的高度评价。
- 乌丙安
- 关键词:皮影戏学术研究工作民俗学家全集
- 评《中国民俗学发展史》
- 1988年
- 民俗学作为研究各民族民间传承文化的一门人文科学,虽然比较年轻,但从国际范围看也已经接近一个半世纪了。如果从世界上第一个民俗学会——英国民俗学诞生的1878年算起,今年恰好是110周年。在这百多年间,国际民俗学的发展为五大洲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相互了解。
- 乌丙安
- 关键词:民俗学研究中国民俗学珍贵史料各民族文化交流
- 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遵循文化多样性法则
- 自从新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UNESCO 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Cultural Diversity)发布以来, 国际间先后多次召开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会议,近几年
- 乌丙安
- 文献传递
- 关于中国年俗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 经过对近几年过年习俗的检测分析,应当重新认识:春节是中国汉族和大约36个兄弟民族共12亿8千多万人口的最隆重的节日。它不仅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极为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内容和形式。由千春节在中国古老的农...
- 乌丙安
- 关键词:过年习俗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文化内涵
- 文献传递
- 女神文化的立体性研究——评《中国女神》
- 2002年
- 乌丙安
- 关键词:女神立体性文化民族出版民俗学家
- 民俗文化:从远古走进现代被引量:2
- 2003年
- 如何使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更好地、更健康地从过去走向现代并走向未来?这应该是我国当代文化发展战略上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 乌丙安
- 关键词:民俗文化风俗习惯文化素质
- 文化记忆与文化反思——抢救端午节原文化形态被引量:23
- 2005年
-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政治变革和经济现代化发展,我国全国性民俗节日文化遗产已经遭到较大的损害,有的被人为淡化,有的被扭曲变形,使几代人对全民族民俗佳节失去了'文化记忆',使当代青少年转而热衷于欢度西方节日.这是一个抛弃优秀文化遗产的危险信号.长期以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没有被列入国家的法定节日加以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令海内外绝大多数的有识之士和热爱我中华文明的国际朋友扼腕叹息.其中,以端午节为例,就被片面割裂并淡化成支离破碎的节日,或多或少失去了原貌.其实,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全民的多民族的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民俗大节日.为了继承端午节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传统,使古老的全民健身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进入现代生活,很有必要尽快抢救和保护其原文化形态,刻不容缓.
- 乌丙安
- 关键词:文化记忆文化反思端午节抢救政治变革民俗节日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被引量:52
- 2007年
-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 乌丙安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关于中国年俗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 <正>1从烟花爆竹的年俗文化震撼说起今年的中国首都北京,在烟花爆竹强烈震撼声中度过了最欢乐、最热烈、平安而又祥和的自燃放鞭炮开禁以来的第二个农历大年。如今人们正在兴高采烈、满怀激情地迈向新春的另一个沸腾节日——正月十五闹...
- 乌丙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