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剑涛
作品数: 6被引量:27H指数:2
  • 所属机构:广州医学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相关作者

刘毅生
作品数:18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骨密度 CT 影像学表现
沈家亮
作品数:15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梗阻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吴美仙
作品数:14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组织病理学分型 影像分析
李晚君
作品数:30被引量:130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造影术
陈新宇
作品数:286被引量:1,384H指数:18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 阴阳 名医经验 证素
颅底软骨瘤的CT影像分析
2014年
软骨瘤是骨骼系统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好发于四肢短管状骨,有时见于躯干骨,发生于颅底的软骨瘤非常罕见.据文献[1]报道,颅底的软骨瘤发生率约占原发颅内肿瘤的0.06%~0.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软骨瘤CT影像表现,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意义.
沈家亮李晚君吴美仙刘毅生许剑涛
关键词:CT影像分析CT影像表现良性骨肿瘤骨骼系统病理证实颅内肿瘤
蛇床子素对体外阴道毛滴虫的杀灭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体外阴道毛滴虫的杀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蛇床子素的终浓度为0.56~4.48mg/m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阴道毛滴虫。结果1.12mg/ml为蛇床子素体外杀阴道毛滴虫的最低有效浓度。结论蛇床子素对体外阴道毛滴虫有杀灭效果。
夏敏玲段丽芬许剑涛何广明黄莉吴颉陈新宇
关键词:阴道毛滴虫蛇床子素杀虫效果
常规胸片、胸部CT平扫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分级的诊断价值
目的:结合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常规胸片与胸部CT平扫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动脉高压分级上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并分级的COP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及30例未发生肺动脉高...
许剑涛
关键词:常规胸片胸部CT平扫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
文献传递
胸部CT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分级诊断价值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结合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胸部CT平扫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分级上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分级的COPD合并PAH患者的胸部CT平扫资料,测量CT所示的主肺动脉直径、右肺动脉直径及左肺动脉直径,并与30例未发生PAH的COPD患者的上述胸部CT平扫资料对比,分析它们与PAH分级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COPD并PAH患者中,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轻度PAH 57人,中度PAH 27例,重度PAH 16例。上述三组PAH患者CT上所测量的主肺动脉直径,方差分析得出三者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轻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与中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有统计学差异(P=0.017);轻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与重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中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与重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有统计学差异(P=0.031);轻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中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重度组PAH的主肺动脉直径。轻度PAH的主肺动脉直径约为29.71 mm±3.57 mm,最佳诊断阈值是29.11 mm;中度PAH的主肺动脉直径约为31.77 mm±3.44 mm,最佳诊断阈值是30.53 mm;重度PAH的主肺动脉直径约为34.28 mm±4.14 mm,最佳诊断阈值是32.00 mm。结论:胸部CT平扫通过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对COPD并PAH的分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许剑涛周嘉璇戴望春曾庆思
关键词:胸部CT平扫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
颅底软骨瘤的CT诊断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底软骨瘤的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软骨瘤的CT征象。结果 8例病灶位于颅底鞍旁区硬膜外,病灶呈不均匀混杂密度,病灶及包膜呈轻中度强化,8例病灶内见点条状、分隔状或边缘不规则弧形钙化,3例邻近骨质呈压迫性骨缺损。结论在颅底鞍旁区硬膜外的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中,如其内或边缘出现形态多样的钙化灶时,需考虑颅底软骨瘤的诊断。
沈家亮刘毅生李晚君吴美仙许剑涛
关键词:颅底软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6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16排容积CT扫描,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后处理重建显示瘤体的影像征象,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技术。结果:11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均为单发,位于股动脉4例(4/11),胫后动脉3例(3/11),腋动脉2例(2/11),胸主动脉1例(1/11),肾动脉1例(1/11)。瘤体长轴3-12cm,平均5.8±0.9cm。CT表现为突出受损动脉腔外的椭圆形或分叶状异常强化团块影,密度均匀。轴位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可清楚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毗邻关系。9例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2例行手术治疗。结论:16排CT及后处理重建可显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征象,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刘国标李沁梅张建波许剑涛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创伤性假性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