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锋
作品数: 60被引量:101H指数:6
  • 所属机构: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相关作者

张玉洁
作品数:21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秦腔》 《喧哗与骚动》 会话含义 《高兴》 巴赫金
胡学坤
作品数:30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咸阳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翻译 高考英语 翻译研究 文化 语境
王奥玲
作品数:12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咸阳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灶神之妻》 叙述者 叙事方式 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
苏蕊
作品数:26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网络自主学习 网络课程平台 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 美国华裔 《圣经》
艾福旗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训诂 《论语》英译 《论语》 典籍英译 英译
论唐诗超脱语法与英译问题被引量:6
2015年
唐诗的语言结构存在省略叙述主体、缺少连词和介词、主客互逆、时空倒置等超脱语法的情形。从主体隐没、定象叠景与主客互逆、时相判断三个方面探赜,可以看出唐诗英译过程中受语言形态差异影响的一些原因。在英译过程中,既要尊重原作诗境的建构与呈现,又要努力体味其象外之旨、言外之意,尽可能地译出原诗的微妙意蕴及文化内涵;基于唐诗超脱语法的特征而采用适度异化的策略英译相关作品,有助于更有效地传达出唐诗的美学意涵。
郑珂胡宗锋
关键词:唐诗英译时相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方言理解与翻译——读贾平凹中篇小说《鸡窝洼人家》英译文被引量:16
1999年
从文学翻译中的方言理解与翻译为切入点,以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先生的中篇小说《鸡窝洼人家》的英译文中的错译、误译和漏译为例,阐述了在文学翻译中,正确理解作家作品中所用方言的重要性。
胡宗锋
关键词:方言翻译
论《消散》和《最蓝的眼睛》中精神殖民的异同
2017年
戴维·达比丁的《消散》记述了年轻的圭亚那工程师和英国房东卢瑟福太太的对话,从中折射出殖民统治给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带来的巨大影响。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讲述了黑人小女孩佩科拉渴望拥有白人的蓝眼睛的悲剧故事,展现了殖民统治对被殖民的黑人造成的精神伤害。现有研究多是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但是鲜有对《消散》的研究,更没有对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虽然《消散》和《最蓝的眼睛》都是叙述精神殖民的影响,但是它们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文章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中体现的精神殖民的异同,旨在探究作品中蕴含的后殖民主题。
刘晶胡宗锋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
曼费雷德和他的鹿皮人丛书
1996年
本文首次对当代美国作家弗雷德里克·曼弗雷德(Frederick·Manfred)的鹿皮人丛书进行了评述。曼弗雷德是当代美国作家,曾四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其小说创作大都以他熟悉的美国西部为背景,素材大都来源于美国历史上各个重大事件,特别是与印第安人相关的历史事件。他的小说,不仅给读者展现出白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独特的生活画面,也从一个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白人与印第安人相处时的爱与恨。
胡宗锋
关键词:印第安人
诗的外视象及其翻译
2006年
分析了诗的外视象,提出“照葫芦瓢制瓢”的译诗观,以达到与原文近等的视象美,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原文的创作特色及美学价值。
胡学坤王奥玲胡宗锋
关键词:表意功能
《丰乳肥臀》英译本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原则探析被引量:2
2019年
文学作品的译介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译者如何翻译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对文化传播至关重要。本文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为个案,运用文化传播和接受美学的思想,分析作为特殊读者的译者葛浩文在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时所遵循的四方面翻译原则——"忠实原文""读者意识""表达流畅"及"审美愉悦",发现葛浩文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过程中存在"过度翻译"和"误译"问题,指出译者应在遵循四原则的基础上灵活使用翻译方法,并通过专家审校和读者检验后再版的方式改善和更正译文问题。
李朝艳胡宗锋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文化传播
自然律动的“生命”启示——贾平凹与劳伦斯小说中生命意识的比较
2009年
纵观20世纪中西文坛,大多数作家都以作为自然的人,通过自然本性中两性关系的描写来探索人生本能,寻求对生命的思考。英国的劳伦斯与中国的贾平凹便是通过以性意识为焦点透视社会人生的。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家,生活在不同的时期,但从两位作家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可以找出东西方社会中某些相似的文化情结。本文在探求贾平凹与劳伦斯小说中生命意识之相似性的同时,也力求揭示小说中潜藏在相似性之下的不同民族深层次的宗教和哲学思想。
李玲胡宗锋
关键词:生命意识两性关系文化情结
人性的真实——《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人格结构分析
2007年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到灯塔去》中主人公拉姆齐夫人心理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表明拉姆齐夫人是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人物,有着完整的人格结构,同时也从这一角度阐释了作品的完整性。
张玉洁胡宗锋
关键词:拉姆齐夫人弗洛伊德本我超我人格结构
巴赫金视野下《秦腔》与《喧哗与骚动》复调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喧哗与骚动》和《秦腔》虽诞生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却都具有"多声部性"、"对话性"和"未完成性"等"复调"特征。借助比较研究,探求了两部作品相似的"复调性"及其必然性。
张玉洁胡宗锋
关键词:复调
论翻译的“共核”观
2007年
翻译研究从传统学派的直译、意译之争到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多元系统论诸论,百花齐放的局面已经走了几千年,各派别站在不同的角度阐述对翻译的认识,或众说纷纭,或人云亦云,规范性理论也好,描述性理论也好,各派之间似乎很难完全说服对方,这一方面体现了理论的可发展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理论还有待完善、提高。文章作者在纵深研究主要中西译学的基础之上,着重对当今中西译学领域的核心理论进行了批评比较,发掘其中的问题和共性,提炼出了文本有其“核”及翻译的“共核”观,并以案例分析加以论证。
胡学坤胡宗锋
关键词: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