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攀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南充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 王崇树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78被引量:82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胃癌 并发症 大肠癌 腹股沟疝
- 魏寿江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68被引量:59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直肠癌 胃癌 2型糖尿病 结肠癌
- 何一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7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HCPT 梗阻性大肠癌 术前肠道准备 腹腔镜 SGC-7901
- 周程继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1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肿瘤转移 腹腔镜 胃肠道 开腹手术 结肠癌
- 赵国刚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04被引量:54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胆道镜 化疗 化疗药物
- 腹腔镜腹膜外与腹膜内结肠造口在Miles术中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行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7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8例低位直肠癌及肛管癌患者行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腹膜外造口组,47例)和腹膜内结肠造口(腹膜内造口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造口时间。结果腹膜内造口组患者造口脱垂、感染、旁疝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腹膜外造口组,造口时间明显长于腹膜外造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造口水肿、缺血及回缩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腹膜内结肠造口,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可明显降低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节约手术时间,但其远期并发症尚需进一步观察。
- 王攀周程继周程继刘建军喻晶王崇树
- 关键词:腹腔镜会阴切开术结肠造口术
- 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探讨
- 2018年
- 目的:探究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6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对开腹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对腹腔镜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自主排气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中的失血量、病情的复发率、结直肠癌细胞远端转移的发生率、1年的生存率、3年的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接受手术后,腹腔镜组患者手术的时间、自主排气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患者,其术中的失血量少于开腹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情的复发率及结直肠癌细胞远端转移的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患者,其1年的生存率及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开腹组患者(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其住院的时间,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 王洪周程继魏寿江王攀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生存率
- 缺氧-复氧促进结肠癌LOVO细胞转移及其机制的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H-R)微环境对结肠癌LOVO细胞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方法H-R培养处理人结肠癌LOVO细胞,荧光探针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伤口愈合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肿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常氧培养组(N)比较,H-R处理后LOVO细胞内的ROS明显提高(P<0.0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P<0.05),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但上述效应可被ROS的抑制剂明显减低(P<0.05)。结论 H-R可通过提高细胞内ROS水平促进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ROS/MMPs信号通路可在H-R微环境中对结肠癌的转移发挥重要作用。
- 周程继王攀王攀魏寿江喻晶
- 关键词:缺氧-复氧结肠肿瘤肿瘤转移
- 盆腔直肠旁及直肠间质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盆腔直肠旁及直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盆腔直肠旁GIST及直肠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盆腔直肠旁GIST肿瘤直径≥10 cm的数量显著多于直肠GIST,而R0手术切除率低于直肠GI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仅30%的中高危险度GIST患者进行了伊玛替尼治疗;直肠及直肠旁GIST的3年总生存率为59.0%,其中直肠旁GIST与直肠GIST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5.8%、6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使用伊马替尼与未用伊马替尼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57.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旁GIST比直肠GIST有更高的危险度及更差的预后。合理的分子靶向治疗及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方式将使GIST患者在治疗中最大程度获益。
- 罗云王崇树魏寿江王攀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预后
- 胃癌耐药细胞系BGC-823/CDDP耐药机制初步研究
- 2011年
- 目的:建立体外胃癌耐药细胞系BGC-823/CDDP模型,初步探讨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体外逐步增加顺铂药物浓度反复间歇诱导法,建立人胃癌顺铂耐药细胞系BGC-823/CDDP模型,并冻存3个月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gp、p53、bcl-2、TOP-Ⅱ、GST-π蛋白在耐药细胞系BGC-823/CDDP的表达。结果:MTT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表明,与亲代细胞BGC-823相比较,冻存后耐药细胞对CDDP的耐药倍数为11.17倍,对丝裂霉素C(MMC)、5-氟尿嘧啶(5-Fu)、阿霉素(ADM)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其耐药性无明显变化。与亲代细胞BGC-823相比较GST-π在BGC-823/CDDF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gp、p53、bcl-2在两者表达均为阴性,TOP-Ⅱ在两者表达无明显变化。检测表明GST-π与人胃癌顺铂多药耐药有关。结论:建立了体外稳定耐药的人胃癌顺铂多药耐药细胞系BGC-823/CDDP,其具有交叉耐药性;GST-π与人胃癌顺铂多药耐药有关。
- 王攀魏寿江王崇树侯华芳
- 关键词:胃癌细胞系药物耐受性
- 中药“通腑洁肠汤”用于梗阻性大肠癌的术前肠道准备及效果观察
- 笔者从2003年1月~2004年3月对31例伴有肠梗阻的大肠癌病人用自拟的“通腑洁肠汤”口服导泻清洁肠道作术前肠道准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临床病例本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50~84岁,...
- 王崇树魏寿江赵国刚石刚王攀何一
- 文献传递
- 中药"通腑洁肠汤"用于梗阻性大肠癌的术前肠道准备及效果观察
- 王崇树魏寿江赵国刚石刚王攀何一
- 中药'通腑洁肠汤'用于梗阻性大肠癌的术前肠道准备及效果观察
- 本文主要介绍从2003年1月~2004年3月对31例伴有肠梗阻的大肠癌病人用自拟的'通腑洁肠汤'口服导泻清洁肠道作术前肠道准备效果满意.
- 王崇树魏寿江赵国刚石刚王攀何一
- 关键词:梗阻性大肠癌肠道准备中药
- 文献传递
- 腹腔镜下骶前肿瘤切除术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原发性骶前肿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直肠指诊、B超、CT和/或MRI做出诊断,均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患者21~63岁,平均(40.8±13.5)岁;肿瘤直径平均(6.7±2.1)cm。结果:肿瘤均被顺利完整切除,术中未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出血量200~1 100 ml,平均(350.2±118.3)ml;6例患者术后24~72 h肠道功能恢复并进食,未出现腹部并发症。随访3~24个月,平均(11.2±7.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排尿及性功能基本正常。术后标本病理类型:皮样囊肿2例,良性畸胎瘤1例,间质瘤1例(高风险),脂肪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结论:腹腔镜下切除骶前肿瘤是安全、可行的,与既往文献报道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技术条件成熟的医院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 王攀王崇树肖江卫何劲松魏寿江
- 关键词:骶前肿瘤腹腔镜检查
- 肠通膏治疗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肠通膏外敷治疗外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多源治疗仪照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部外敷肠通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伴随症状、腹胀程度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治疗组腹胀程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腹胀程度、肠鸣音、伴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腹胀程度在术后24 h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48、72 h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通膏治疗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哲雷枭任继刚周彤付雯张广军王攀李建水石刚王显飞
- 关键词:术后腹胀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