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辉
作品数: 19被引量:145H指数:9
  • 所属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所在地区:山东省 青岛市
  • 研究方向:生物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光友
作品数:254被引量:2,810H指数:3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南极冰藻 共轭亚油酸 栉孔扇贝 中国对虾 血淋巴
缪锦来
作品数:145被引量:71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南极冰藻 活性物质 南极微生物 SP 绿藻
侯旭光
作品数:44被引量:186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海洋学院
研究主题:南极冰藻 绿藻 皱纹盘鲍 引种驯化 生化组成
阚光锋
作品数:36被引量:189H指数:9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南极冰藻 绿藻 CHLAMYDOMONAS 烟草 烟草野火病菌
张波涛
作品数:19被引量:14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南极冰藻 绿藻 生化组成 UV-B辐射 UV
南极冰藻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生活在南极极端环境下的南极冰藻,不仅在南极的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本文根据国内外对南极冰藻近二十年的研究资料和作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对南极冰藻的组成及分布,以及南极冰藻的饵料...
缪锦来石红旗姜英辉李光友张波涛王波陈魁刘鹏侯旭光
关键词:南极冰藻生态系统生物活性物质
文献传递
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抗氧化酶活性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被引量:8
2004年
为了了解在UV B辐射增强的胁迫下,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L 4细胞内保护酶系统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对不同辐射强度下ChlorophyceaeL 4细胞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和相应的保护酶系统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UV B辐射增强的初期(1~3d),ChlorophyceaeL 4中丙二醛含量的迅速提高,但随后很快降低,在低强度UV B(35μW·cm-2)辐照下保护酶活性能够恢复到基本水平。在UV B辐射增强的胁迫下,ChlorophyceaeL 4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比对照组的高,而且在高强度(70μW·cm-2)的辐照下,酶活性更高。ChlorophyceaeL 4中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UV B辐射增强的胁迫下略有升高或变化不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保护酶系统在南极冰藻适应南极强辐射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缪锦来王波阚光锋姜英辉侯旭光李光友
关键词:南极冰藻绿藻UV-B辐射
UV-B辐射对南极冰藻中抗辐射物质的诱导作用被引量:33
2002年
在人工UV B辐照下培养 5种南极冰藻 ,其中包括三种硅藻 :H1硅藻 (diatomH1) ,H2硅藻 (diatomH2 ) ,H 3硅藻 (diatomH3) ;两种绿藻 :L1绿藻 (Pyramimonassp .) ,L4绿藻 (Chlorophyceae)。研究了UV B辐射对南极冰藻中抗辐射物质的诱导作用 ,这些物质被认为具有抵抗UV B辐射损害而提供保护的作用。结果表明 ,(1)UV B辐射诱导产生大量的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物质 ,胞外多糖附着藻体 ;(2 )UV B辐射诱导产生新的水溶性色素类物质 ;(3)UV B辐射诱导产生新的脂溶性色素类物质。不同种类冰藻产生的新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不同。这些结果使我们初步认识了南极冰藻对南极强辐射环境的适应机理 ,并为进一步利用UV B辐射培养南极冰藻产生抗辐射、抗肿瘤、清除自由基等新型活性物质提供依据。
缪锦来李光友侯旭光张沂萍姜英辉王波张波涛
关键词:UV-B辐射南极冰藻适应性色素多糖
环境因子对2种南极绿藻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0
2005年
通过气相色谱方法对南极冰藻的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对2种绿藻总脂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1)温度对Pyramidomonassp.总脂含量影响不大 ,一般为8.3 %~8.9 % ,ChlorophyceaeL -4在2℃时的总脂含量最高为10.33 % ;(2)光强显著地影响这2种绿藻脂肪在细胞内的积累。随着光强由限制生长的39lx增加到3900lx ,2种绿藻的脂肪酸含量降低 ;(3)盐度的提高有利于2种绿藻脂肪的积累 ;(4)营养盐的限制也利于2种绿藻脂肪的积累。在氮源缺乏条件下 ,Pyramidomonassp.和ChlorophyceaeL -4细胞内脂肪大量积累 ,含量分别是以NH4Cl为氮源的2.2和3.2倍。环境因素对2种绿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不同 ,其脂肪含量的改变反映了南极冰藻生长的改变。环境因子能够影响这2种绿藻的脂肪含量 ,同样也影响到它们的生长。在适合南极冰藻生长的条件下 ,脂肪酸积累降低 ;反之 ,在南极冰藻生长受到限制的条件下 ,脂肪合成增加。这表明2种绿藻的脂肪含量随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因子同样影响到2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 ,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 ,但组成和其生长不存在相关性。环境因子 (温度、光强、盐度和营养盐 )对2种绿藻脂肪酸的测定结果表明 ,在2种绿藻中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
缪锦来王波阚光锋丁燏姜英辉侯旭光李光友
关键词:南极冰藻绿藻脂肪酸环境因子
低温胁迫下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细胞质膜透性及重要无机离子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设-5,0,6℃三种温度,测定其对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的冰冻状态,Chlorophyceae L-4的质膜可以维持相对的稳定性,从而可以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和细胞内环境的稳定。X-射线微区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细胞质内的主要无机离子Ca^2+,Na^+,K^+和Cl^-含量影响不同,无机离子在Chlorophyceae L-4的低温生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Ca^2+在Chlorophyceae L-4细胞中同Ca^2+在高等植物中的作用一样,在Chlorophyceae L-4的抗冷生理中发挥第二信使的功能。Chlorophyceae L-4在-6℃条件下,Ca^2+的含量在短时间内(6~12h)迅速增加,此后,Ca^2+迅速回到正常水平。因此,维持Ca^2+的含量的稳态和活跃的Ca^2+转运系统,对南极冰藻的低温生存是有利的。在低温下,维持细胞质中K^+的含量稳定,以及Na^+,Cl^-等的平衡,对南极冰藻的低温生存也有重要的意义。
陈青缪锦来郑洲阚光锋姜英辉丁燏
关键词:南极冰藻膜透性
南极冰藻生化组成及其与低温适应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4
2002年
对 4种南极冰藻 (2种单细胞绿藻—— Pyramimonas sp.和绿藻 L 4 ,以及 2种硅藻——硅藻 H1和 H2 )的蛋白质、脂肪、糖、无机元素含量和组成 ,灰分含量 ,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等的基本生化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4种冰藻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常温藻 ,蛋白质含量以绿藻 L4的含量最高 ,为 4 5 .18% ;Pyramimonas sp.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 2 7.70 %。4种冰藻的脂肪含量均高于常温藻 ,为 14 .0 2 %~ 19.89% ;总糖含量为 4 .7%~ 16 .3% ,与常温藻含量接近。Mg的含量在冰藻和常温藻的无机元素中都为最高 ,为 136 0 0~ 12 4 0 0 0 mg/ kg,但 4种冰藻的含量均低于 2种常温藻 ;4种冰藻的灰分含量均低于常温藻 ,表明冰藻含有更高的有机成分。冰藻的氨基酸含量与常温藻的含量没有明显不同 ,但绿藻 L 4含有较高含量的羟脯氨酸 ,占总氨基酸含量的 2 .4 8%。 4种冰藻的脂肪酸组成 ,主要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冰藻的基本生化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冰藻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
缪锦来石红旗姜英辉张波涛侯旭光
关键词:南极冰藻绿藻硅藻无机元素饵料生化组成
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在南极冰藻低温适应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8
2016年
对低温胁迫下两种南极冰藻胞内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两种冰藻对低温的适应性机制。测定不同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下两种南极绿藻细胞中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获得其在低温下随温度和胁迫时间变化的趋势,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温度越低,塔胞藻Pyramidomonas sp.L-1胞内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越明显。-5℃,培养48 h后,脯氨酸含量是初始值的6.5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60%。衣藻Chlamydomonas sp.L-4胞内脯氨酸的含量同样为温度越低,胞内脯氨酸的含量越高;但随时间变化趋势与塔胞藻Pyramidomonas sp.L-1相反,含量随温度作用时间的增加出现减少的趋势。-5℃,48 h后脯氨酸含量基本维持不变,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达90%。结果表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在南极冰藻的低温适应性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不同藻种中的作用机制不同。
王以斌缪锦来姜英辉刘芳明郑洲李光友
关键词:南极冰藻脯氨酸可溶性糖
海冰中的旺盛生命——南极冰藻被引量:3
2005年
南极冰藻对南极海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直接贡献率超过20%,是南极磷虾等南极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地球上能够在海冰中旺盛生长的罕见的生物群落。单细胞的南极冰藻,在低温的海冰盐囊中能够生存,必须保证在温度下降时能够抑制冰晶的生长,避免冰晶生长破坏冰藻细胞(膜)的结构。因此,南极冰藻能够合成并分泌胞外的抑制冰晶生长的冰活性物质,是南极冰藻生存的关键。
缪锦来王波阚光锋丁燏姜英辉侯旭光李光友
关键词:极端环境南极冰藻
南极微生物膜流动性的调节机制被引量:3
2005年
稳定的膜流动性是南极微生物在低温下生存的关键。南极微生物在低温下通过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来增加膜的流动性;同时,作为平衡和辅助调节,通过改变细胞质膜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来调节膜流动性,从而维持膜的最适流动性。极性类胡萝卜素能降低膜的流动性,而非极性类胡萝卜素增加膜的流动性。因此,通过类胡萝卜素类型(极性/非极性)的转变,细菌可以调节膜的流动性。类胡萝卜素对南极微生物细胞质膜流动性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是目前细胞质膜流动性领域新的发现和研究方向。
郑洲缪锦来阚光锋丁燏姜英辉侯旭光李光友
关键词:南极微生物膜流动性嗜冷菌
南极冰藻(硅藻)细胞质中无机离子的变化与低温适应性的关系被引量:9
2002年
利用X 射线微区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极冰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体内几种重要的无机离子的变化。发现低温条件可以诱导南极冰藻 (硅藻G)细胞质内的钙离子水平在短期大幅度增加 ,但随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表明 ,低温能够诱导钙离子向细胞质内流入并发挥其信使功能 ,从而使抗冷基因得到表达而使南极冰藻具有抗冷的性质。低温也使硅藻G细胞质内的其他无机离子含量迅速增加 。
侯旭光李光友姜英辉
关键词:无机离子冰藻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