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明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吉林省 长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绍昆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74被引量:215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椎弓根螺钉 椎弓根 胸椎 关节软骨细胞 螺钉置入
- 赵松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4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 长链非编码RNA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牛丰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51被引量:300H指数:9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多发性骨髓瘤 骨折 血清 骨质疏松 长链非编码RNA
- 刘理迪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3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胸腰椎骨折 胸腰段骨折 椎弓根螺钉 椎弓根 手术治疗进展
- 付长峰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9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胸椎 体外实验研究 胸椎椎弓根 IGF-1 椎弓根
- 4-苯基丁酸抑制PERK/eIF2α信号通路缓解大鼠脊髓损伤内质网氧化应激反应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4-苯基丁酸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Allen’s法操作方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CI组)和4-苯基丁酸钠治疗组(4-PBA组);对三组大鼠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的评分;应用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的损伤情况;采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MDA、CAT、SOD、GSH-Px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ATF4和CHOP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eIF2α、ATF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4-苯基丁酸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减少脊髓内GRP78、ATF4和CHOP表达水平,BBB评分在各个时间点明显升高,上调血清SOD、CAT,GSH-Pxe和IF2α的表达水平,下调MDA和ATF4的表达水平(P<0.05),p-PERK/PERK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4-苯基丁酸缓解线粒体氧化应激从而减轻大鼠脊髓损伤与抑制PERK/eIF2α信号通路相关。
- 刘威张绍昆牛丰赵松陈克研闫明
- 关键词:脊髓损伤SD大鼠
- 肿瘤型假体应用与骨巨细胞瘤治疗后的骨缺损重建被引量:3
- 2011年
- 背景:骨巨细胞瘤传统治疗方法复发率高,而对其机制的日益了解及肿瘤型假体在骨肿瘤切除中的成功应用,为提高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目的:总结肿瘤型假体在骨巨细胞瘤治疗中的作用及该肿瘤目前的治疗进展、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10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骨巨细胞瘤,研究进展",英文检索词为"giant cell tumor of bone,tumor-type prosthesis,therapy research"。共检索到文献475篇,保留符合标准的35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传统方法是手术切除,并根据情况对切除后产生的骨缺损进行重建。将各种骨重建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应用肿瘤型假体治疗骨巨细胞瘤效果更好,不仅能使患者获得患肢或患椎的即刻稳定性,而且并发症少,相对于其他的重建方式明显降低了假体置入后复发率,实现了肿瘤的广泛切除。但肿瘤型假体的应用并不能完全避免置入后肿瘤的复发。最近针对骨巨细胞瘤形成信号通路的研究取得了成果,为降低置入后复发率及不能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疗法。
- 刘威张绍昆闫明牛丰
- 关键词:肿瘤型假体骨巨细胞瘤骨缺损
- 前路、后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19例,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P组)12例。采用JOA评分比较两组术后疗效,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5.9%,P组为64.8%,两组间术后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两种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 韩冰刘一张绍昆付长峰赵松闫明徐莘香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
- 纳米颗粒对细胞免疫促进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纳米颗粒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壳寡糖纳米颗粒在体外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刺激,并采用MTT法检测纳米颗粒对小鼠脾细胞是否存在促增殖作用。以壳寡糖纳米颗粒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上清液中的干扰素-α(IFN-α)含量,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了解其对巨噬细胞刺激后的反应。结果:50纳米左右的壳寡糖颗粒,浓度在40~640μg/ml时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其中浓度在160μg/ml时作用最明显。浓疗在10~640μg/ml时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均可分泌IFN-α,其中浓度在160μg/ml时作用最明显。结论:壳寡糖纳米颗粒对小鼠脾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并可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α。壳寡糖纳米级颗粒可以刺激免疫细胞,引起Th1细胞免疫。
- 赵松刘一张绍昆付长峰闫明
- 关键词:细胞免疫
- 动力性与静力性腰肌劳损最适疗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动力性与静力性腰肌劳损的最适疗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07年12月-2009年1月我院脊柱外科门诊病例751例腰肌劳损患者进行按动力性、静力性分类,并分别随机分配至理疗按摩、电刺激、功能锻炼及药物治疗4个治疗组治疗2周,继而分别进行近、远期随访评价其近、远期疗效。结果理疗按摩对于静力性腰肌劳损的近期疗效优于动力性腰肌劳损(P<0.01),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电刺激对于动力性腰肌劳损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静力性腰肌劳损(P<0.01);功能锻炼对于静力性腰肌劳损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动力性腰肌劳损(P<0.01);药物治疗对于动力性腰肌劳损的近期疗效优于静力性腰肌劳损(P<0.05),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动力性腰肌劳损的最适疗法为药物治疗结合电刺激疗法,最佳单一疗法为电刺激疗法;静力性腰肌劳损的最适疗法为理疗按摩结合功能锻炼,最佳单一疗法为功能锻炼。
- 闫明赵松付长峰张绍昆牛丰刘一
- 关键词:腰肌劳损理疗功能锻炼中成药
- 手术治疗颈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Toyama分型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治疗的5例颈椎哑铃形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肿瘤节段位于C_(1~2)2例,C_(3~5)1例,C_(4~6)1例,C_(5~7)1例。神经鞘瘤5例。采用Toyama方法分型,ⅡB型1例,ⅢA型1例,Ⅳ型1例,Ⅵ型2例;IF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TF分期Ⅰ期3例,Ⅱ期2例。2例行颈后正中入路,2例行颈前右侧入路,1例行颈前左侧入路。结果肿瘤均完全切除,无椎动脉损伤,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即刻出现单侧上肢一过性瘫痪1例,经激素及脱水药物治疗5d后缓解;脑脊液漏1例,保守治疗后闭合;未见颈椎反屈畸形,无术后感染病例。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3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所有病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可通过Tovama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入路,减小对颈髓、椎动脉、神经根损伤风险,并且肿瘤可一次性手术切除。
- 孙新立牛丰闫明张绍昆徐莘香
- 关键词:颈椎哑铃形肿瘤手术治疗
- GFP标记的IGF-1基因表达载体转染成纤维细胞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构建和鉴定含有标记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基因治疗关节软骨缺损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GFP cDNA连接至pcDNA3.1-IGF-1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GI,然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将pcGI转染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荧光显微镜、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GFP和hIGF-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酶切分析证明重组的pcGI质粒含有GFP cDNA和hIGF-1 cDNA碱基片段,方向及大小正确。转染后的成纤维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可激发出绿色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有hIGF-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转染后成纤维细胞S期细胞增加,G1期细胞减少(P<0.01)。结论含有GFP和hIGF-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GI其可以在成纤维细胞内获得稳定表达,并有效的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这为进一步开展IGF-1基因治疗软骨损伤修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绍昆刘一孙绍华付长峰赵松闫明
-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成纤维细胞
- 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胸椎管狭窄症( TSS)是一种以下肢及躯干麻木、行走困难、括约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2〕,其主要由黄韧带骨化( OLF)和后纵韧带骨化( OPLL)引起,OPLL多见于上胸椎而OLF多发于下胸椎〔3〕,这表明可能与机械应力有关〔1〕。目前手术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4〕, Sanghvi等〔5〕研究指示术前症状持续时间短的患者早期手术术后具有良好的预后,所以早期诊断以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 王博吕振山李乔刘理迪牛丰赵松闫明刘威张绍昆
-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
-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脊髓损伤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效果均不理想。近20年来,干细胞技术飞速发展,在神经疾病和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应用胚胎和成体干细胞,取得了肯定的结果。在细胞水平上为治疗神经损伤提供了新的前景。但是由于技术和伦理方面的问题,获得可以应用于人类的合适的细胞资源仍有许多困难。最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发现,为自体同源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评估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以及在这一领域中的最新进展。
- 刘威张绍昆闫明刘理迪
- 关键词:多潜能干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
- 经皮椎间孔镜根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神经根管狭窄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 目的 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ULESS手术方法,探讨椎间孔镜下神经根管扩大成形术对治疗伴有或不伴轻度腰椎间盘退变的神经根管狭窄症状的中远期疗效。
- 闫明刘威张绍昆牛丰赵松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