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洁
-

-

- 所属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 沈传亮

- 作品数:170被引量:33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党史 邓小平 总书记
- 李庆刚

- 作品数:127被引量:19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开明士绅 抗日根据地 周恩来 邓小平
- 沈志华

- 作品数:139被引量:638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
- 研究主题:中苏关系 斯大林 毛泽东 朝鲜战争 冷战起源
- 何海根

- 作品数:21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初心 牢记 恩格斯
- 武晓超

- 作品数:9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 研究主题: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逻辑体系 双重意蕴
- 二○一二年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 2013年
- 2012年恰逢党的十八大召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和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经过广大党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年度出版了相当数量较有特色和学术价值的党史论著。
- 李庆刚董洁沈传亮
- 关键词:中共党史研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南方谈话党史工作者学术价值
- 朝鲜加入联合国与中朝关系(1989—1991)被引量:1
- 2018年
- 1991年9月,朝鲜和韩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朝鲜半岛北南双方能够同时分别加入联合国,主要原因在于朝鲜改变了长期坚持的立场。其中,朝鲜加入联合国,与中国因素有着直接关系。中国不愿再阻止韩国加入联合国是促使朝鲜转变立场的关键因素。朝鲜能够被中国"说服",是希望借由在加入联合国问题上的协调合作换取中国在与韩国建交问题上的继续滞延。朝鲜加入联合国是特殊时期、特殊前提下中朝关系互动的产物。
- 董洁
- 关键词:联合国中朝关系
- 二〇一八年中共党史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20年
- 2018年,中共党史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笔者查阅近300册党史、文献类图书,以及刊载于百余种期刊上的千余篇学术论文,秉承“或在史料的利用和发掘上有所突破,或在研究方法、视角上有所创新,或在观点结论上有深度和思想性”的标准,筛选出部分论著,按党史时期进行综述。
- 董洁任伟沈传亮
- 关键词:中共党史研究学术论文党史思想性
-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18年
- 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是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开拓出的冷战国际史研究中的新兴领域。近十年来,由于档案的解密和年轻学者的加入,该研究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均有所拓展,中国学者在中苏关系、朝鲜战争、中朝关系、越南战争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处于世界前列。但该研究的进一步拓宽与加深亦受到几个问题的制约:一手档案依旧难寻,国别研究缺乏,研究成果仍以解读档案和史实叙述为主。未来中国学者需从理论与方法论方面取得突破。
- 董洁
- 关键词:冷战国际史跨学科
-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青年学者笔谈被引量:1
- 2019年
- 党校青年教师要做五四精神的积极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六点要求。
- 唐爱军董洁康晓强徐浩然刘晨光郇雷武晓超何海根张源
- 关键词:五四运动社会主义革命五四精神无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革命青年学者
- 二○一三年中共党史研究综述
- 2014年
-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习仲勋诞辰100周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本年度的党史研究以这些纪念活动为重点展开,公开发表了不少颇有特点和学术价值的党史论著,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 董洁沈传亮李庆刚
- 关键词:中共党史研究根据地创建学术价值毛泽东习仲勋
- 打破坚冰:中韩建交的背景、历程与启示被引量:1
- 2014年
-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签署建交公报,结束了两国间因历史原因造成的长期对立与隔绝,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中韩建交决策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也是中国外交史上的成功案例。一、中韩建交背景:国家发展所需、国际大势所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 董洁
- 关键词:中韩建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外交史中韩两国
- “文化大革命”前期中朝关系的历史考察(1966—1970)被引量:2
- 2014年
- 1966年中国爆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受中国极'左'外交路线的影响,中朝关系出现紧张、陷入低谷。由于中朝双方有默契地克制,两国间的对立与紧张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尽管政治关系因'文革'而一度中断,但经贸关系仍得以维系,使得中朝关系未出现全面破裂。60年代末,中朝双方均面临不断增大的安全压力,在现实主义的驱动下,双方抛开此前的敌对情绪和分歧重修于好。由此可见,地缘安全始终是主导中朝关系发展中的第一要素,当安全利益诉求大于一切时,中朝可以抛开意识形态领域的纷争,求同存异。
- 董洁
- 关键词:中朝关系地缘安全
-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形成--从不承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到托管政策的提出被引量:2
- 2012年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认为寻求国际社会承认的时机日臻成熟,进而采取积极的外交活动,以求获得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承认。然而美国出于对苏联因素的考量,在承认事宜上,与盟国——中国、英国取得协商一致,最终回绝了临时政府的承认诉求。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提出了一个由多国参与、兼顾各方利益的方案,即战后托管朝鲜政策。美国自恃实力雄厚,坚信能够将托管控制在可操控的范围内,从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苏联出于通过托管朝鲜从而"分享"参与欧洲及亚太其他托管区域红利的目的,在战后托管朝鲜问题上采取了合作的态度。美国的战后对朝政策获得了苏联的默认与协作,然而表面上的合作并不能掩盖内在的认知差别,由于美苏两国从一开始即对托管制各自解读,各自打算,为托管制度流产并最终导致朝鲜半岛分裂埋下了伏笔。
- 董洁
- 关键词: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斯大林
- 为东北亚和平的韩中历史论坛综述
- 2018年
- 今年,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首脑多次会晤、中朝领导人会晤、朝美首脑首次会晤等一系列历史性会面,为朝核危机的解决、朝鲜半岛由停战体制向永久和平机制的转换提供了契机。在东北亚地区,中韩关系的重要性毋庸赘言。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大体上稳定而持续地向前发展,近几年却因为政治安全领域的矛盾、文化领域的一些纠纷而大不如前,究其根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两国间的历史认知差异,以及由其衍生出的排他性的民族主义倾向。
- 董洁
- 关键词:历史性国际社会朝核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