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庆良
-

-

- 所属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所在地区:河南省 郑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谷慧敏

- 作品数:41被引量:26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痛风性关节炎 寒湿痹阻证 肿瘤坏死因子-Α
- 周子朋

- 作品数:81被引量:41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强直性脊柱炎 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国医大师
- 郑福增

- 作品数:124被引量:670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病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
- 左瑞庭

- 作品数:32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寒湿痹阻证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
- 马俊福

- 作品数:59被引量:307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 温经通络法 加味
- 基于NF-κB通路探讨痛风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症的影响机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研究痛风汤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炎症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痛风汤H组、痛风汤M组、痛风汤L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蒸馏水,秋水仙碱组、痛风汤H组、痛风汤M组、痛风汤L组每天灌胃相应药物,共7 d,除正常组外均于灌胃第4天通过右踝关节注射尿酸钠(MSU)溶液诱导造模;检测大鼠关节肿胀体积、步态及关节炎症指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1β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体积、步态级别、关节炎症指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组织病理学程度、NF-κB通路相关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痛风汤各组大鼠关节肿胀体积、步态级别、关节炎症指数显著降低(P<0.05),且痛风汤各组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踝关节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下调NF-κB通路蛋白表达(P<0.05)。结论:痛风汤可能通过介导NF-κB通路来改善AGA大鼠炎症状态。
- 王赓丰马俊福邓雍钲孟庆良
-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汤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白介素-6
- 温肾健脾定脊汤联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温肾健脾定脊汤联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效果。方法 以70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分为观察组(温肾健脾定脊汤+针灸)与对照组(柳氮磺吡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BASDAI指数、BASFI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 A)、血沉(ESR)水平降低,观察组ESR、CRP、Ig A、MMP-3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温肾健脾定脊汤联合针灸治疗AS的疗效理想,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 傅卫燕孟庆良靳昊朱茂荣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针灸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
- 茯苓多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7/Treg平衡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研究茯苓多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45例SLE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应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外周血CD4^+ 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中Th17和Treg细胞的比例。用茯苓多糖分别处理健康对照者及患者的CD4^+ T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测定茯苓多糖毒性,ELISA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6、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与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的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用100μg/L的茯苓多糖处理SLE患者CD4^+ T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7和IL-6的含量显著降低,IL-10和TGF-β的含量明显上升(P<0.05);RORγt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同时Foxp3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明显增加(P<0.05);并且Th17/Treg的比值降低(P<0.05)。结论:茯苓多糖可以通过升高Treg并降低Th17细胞的比例,对SLE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 王慧莲孟庆良李松伟王济华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茯苓多糖
- 益气养阴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Ⅱ型肺泡表细胞表面抗原(KL-6)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次,2次/d;和口服环磷酰胺片,100 mg/次,1次/隔日;和泼尼松龙片,30 mg/次,1次/d,晨服,起效后按规律减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通痹方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进行治疗前后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及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包括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肺活量(FEV_1),每分钟肺泡最大通气量(MVV)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P)等指标;检测治疗前后MMP-9,MMP-1,TGF-β1和K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RCT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LC,FVC,FEV1%,MVV和DLCP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9,TGF-β+1和K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M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益气养阴通痹方能下降HRCT评分,减小肺间质病变的面积和程度,并能改善肺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的MMP-9,TGF-β+1,KL-6和MMP-1等纤维化调节因子水平来实现的。
- 王慧莲李松伟王济华孟庆良
- 关键词:肺间质病变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思路探析被引量:65
- 2020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与感觉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有一定的致残率,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并形成了丰富的诊疗思路与方法,如古今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一脉相承,并随着时代发展和医学进步,不断地进行丰富与完善。他们都普遍意识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本虚标实的病变本质,且都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始终不离肾虚、风寒湿热邪气及血瘀等范畴,因此皆从本虚标实的核心病机论治本病,补虚泻实之法已经逐步成为现代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大法,基于此治疗大法,中医药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中医药辨证论治、中医传统疗法、中医药复方或自拟方及中西医联合治疗等。这些方法都为提高本病的中医诊疗水平提供有益的思路与方法,值得临床借鉴与总结。
- 牛朝阳李鹏超孟庆良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中医论治
- 中药热敷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住院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热敷及手法按摩治疗,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相关观察指标。结果:临床缓解11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临床缓解5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5.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敷配合手法按摩在改善脊柱僵硬、腰背痛和脊柱活动受限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任泓吉孟庆良郭会卿孟婉婷
- 关键词:中药热敷手法按摩
- 化痰活血方配合西药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行性及对其血清VEGF、VEGFR-2、IL-17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疾病类型。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在0.30~0.36%之间,且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一般女性多于男性,且近年来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类风湿关节炎常见发病部位是足、踝、膝、腕、双手,以破坏性、对称性、慢性多关节炎,并侵犯关节相关组织为主要病理表现,患者可伴有关节疼痛、晨僵、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关节可出现畸形。
- 孟庆良孟婉婷郑福增谷慧敏左瑞庭周子朋王慧莲苗喜云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VEGFR-2IL-17痰瘀痹阻化痰活血
- 髓锌指基因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髓锌指基因1(MZF-1)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MZF-1和G6PD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过表达MZF-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过表达MZF-1对骨肉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法验证MZF-1与G6PD启动子区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在骨肉瘤细胞中,MZF-1的表达下降,G6PD表达上升。过表达MZF-1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且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表明,MZF-1可靶向结合到G6PD的启动子区域并负向调控G6PD的表达。结论 MZF-1可通过负向调节G6PD的表达,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癌的作用,为骨肉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杜旭召杨豪邓素玲史栋梁孟庆良
- 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骨肉瘤凋亡细胞周期
- 补肾蠲痹汤联合西医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关节肿胀及疼痛的影响分析
- 目的:探讨补肾蠲痹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关节肿胀、血清学指标及关节疼痛等指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6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其中采用甲氨蝶呤片10mg...
- 周子朋郑福增孟庆良谷慧敏范围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西药治疗血清学指标关节肿胀临床疗效
- 红花注射液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DD)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常规西药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DAS28评分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DD及FIB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 2%,治疗组有效率为89.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IL-1、DD及FIB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红花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活动期RA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指标,同时可降低患者DD、FIB水平。
- 郑福增范围孟庆良周子朋马晨杨少祥李红旗马梦洋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红花注射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