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冰
作品数: 100被引量:1045H指数:16
  • 所属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

相关作者

陈勇
作品数:51被引量:71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研究主题:树种选择 种源 植物群落 彩叶植物 观赏特性
廖绍波
作品数:45被引量:52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研究主题:种源 黑木相思 树种选择 植物群落 观赏特性
罗水兴
作品数:30被引量:28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研究主题:美景度 幼苗 彩叶树种 观赏特性 群落结构
陈雷
作品数:45被引量:458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银杏 复合经营模式 植物群落 综合评价 美景度
裴男才
作品数:73被引量:39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研究主题:城市林业 DNA条形码 人居环境 生物多样性 多样性
城市森林林内景观评价指标筛选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为更好地开展城市森林景观研究,解决林内景观评价指标选择的问题,笔者在汇集整理森林景观评价指标初选集合的基础上,邀请城市森林专家对初选指标进行打分,然后应用灰色理论的灰色理论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林内景观中乔木树形、灌木树形、主色彩等15个因子为景观评价的关键指标;同时,构建一套由形貌、色彩、结构和整体状况等4个构景因素组成的林内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进一步科学评价森林景观打下基础。
陈勇孙冰廖绍波罗水兴李芳东王海军
班克木幼苗的光合色素及叶绿素荧光特性被引量:9
2014年
以4个种17个种源班克木的幼苗为材料进行试验,研究其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香花班克木的叶绿素a(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叶绿素a与b的比值(Chla/Chlb)最大,其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Chl/Car)最小,其种源38505的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强力班克木和香花班克木PSII的潜在活性(Fv/Fo)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显著高于其它2个种;强力班克木的PSII中心非环式电子传递量子产额(AYII)、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CqP)均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的光响应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强力班克木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Pm)和光量子利用效率(α)均显著高于其它种,且以35224种源为最高,表现出良好的光合生理功能。研究结果为班克木优良种质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杜鹏珍廖绍波孙冰陈勇罗水兴陈雷黄应锋
关键词:种源光合色素
深圳梅林仙湖苏铁的种群特征与保护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苏铁起源于3亿年前的晚石炭纪。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D.Y.Wang)属于苏铁科苏铁属,为国家I级濒危保护植物,根据IUCN的最新标准,仙湖苏铁可列为极危物种(CR)等级,其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更是名符其实的“活化石”,对研究古地理的变迁及生物的演化有重要意义,作为珍稀古老物种基因更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黄应锋廖绍波陈勇罗水兴刘东蔚蔡刚孙冰
关键词:仙湖苏铁种群特征
基于PPT战略的广东省乐昌市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探讨被引量:9
2021年
以贫困人口受益为出发点,基于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Pro-PoorTourism,PPT)战略,以广东省乐昌市为例,开展适用于中国南方林区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的发展模式和旅游扶贫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乡村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都应在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度、减轻贫困和生态保护方面承担责任,具体为:政府部门应主导搭建平台和监管落实,旅游企业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乡村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相互支持并协助以推进拟定的旅游扶贫发展模式;2)针对乐昌市“生态林木、高山名茶、特色蔬果”等3种特有生态资源,提出以“茶、林、蔬果”三大特色农林资源为抓手的生态旅游发展方式,并提炼出三条适用于乐昌市的产业发展路径,具体为:“休闲农业+特色林果产业+旅游电商产业”“林下休闲业+林下经济产业+林产品初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特色林业种植+自然生态教育”。基于PPT战略,旅游扶贫开发需协调好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乡村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关系,只有这四大参与主体共同兼顾生态旅游扶贫开发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才能最终实现PPT战略的经济发展、贫困社区发展、贫困人口与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三大层次目标。
何继红孙冰施招婉罗水兴王旭陈雷熊鹰林军裴男才
关键词:旅游扶贫PPT战略生态旅游南方林区
粤北阔叶人工林和次生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7
2019年
为提升人工林林分质量,发挥人工林生态效益,以亚热带优良乡土树种壳斗科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林下物种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及其差异,明确土壤中制约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理化性质指标。结果表明,(1)灌木层中,红锥与含笑人工林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指数(1.61±0.51,1.23±0.30)低于天然次生林(1.95±0.40),且二者林下物种成分与天然次生林有显著差异,人工林植物优势种以(Maesa japonica)、石楠藤(Piper puberulum)为主,天然林优势种以广东润楠(Machiluskwangtungensis)、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等乔木幼苗为主。草本层红锥与含笑人工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2.55±0.50,2.53±0.31)高于天然次生林(2.34±0.38)。(2)0-20 cm土层内,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表现为红锥人工林[(34.74±13.29)g·kg^-1,(1.56±0.49)g·kg^-1,(0.43±0.13)g·kg^-1]>含笑人工林[(28.20±9.97)g·kg^-1,(1.27±0.34)g·kg^-1,(0.30±0.10)g·kg^-1]>天然次生林[(22.78±8.52)g·kg^-1,(1.07±0.33)g·kg^-1,(0.25±0.04)g·kg^-1];20-40 cm土层内,人工林与天然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仍表现为红锥人工林[(24.22±7.51)g·kg^-1,(1.23±0.32)g·kg^-1,(0.42±0.11)g·kg^-1]>含笑人工林[(21.80±8.34)g·kg^-1,(1.04±0.28)g·kg^-1,(0.29±0.11)g·kg^-1]>天然次生林[(16.15±6.42)g·kg^-1,(0.83±0.23)g·kg^-1,(0.24±0.04)g·kg^-1]。除硝态氮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均因林分类型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P<0.05)。(3)有机质、氮、磷三者是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相关性最强(P<0.05),氮、磷含量与草本层的相关性显著(P<0.05),草本层与灌木层相比,更易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闫玮明孙冰裴男才王旭李非凡罗鑫华邹滨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物种组成
深圳羊台山黄牛木群落学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羊台山位于深圳西北部,最高海拔587.1 m,是深圳城区北部的生态屏障,尚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次生阔叶林。自2006年,在羊台山等布设2个面积为1200 m2的固定样地,定位研究深圳羊台山次生林典型群落黄牛木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旨在为深圳地区乡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样地内黄牛木群落有维管植物132种,隶属48科70属,样地1以黄牛木为单优势种,样地2以银柴为单优势种;(2)生活型谱分析可见:高位芽植物占物种数的60%以上,与我国云南东南和浙江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较为接近,略低于广东鼎湖山典型南亚热带次生阔叶林;(3)群落垂直结构方面,样地1有较明显的分层,黄牛木主要分布于乔木层14—9 m高度级,样地2整体分层不明显,黄牛木多处在14—5 m的高度级;(4)黄牛木群落的主要种群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样地1中黄牛木属稳定型种群,银柴属增长型种群,水蒲桃属发展型种群,样地2银柴、杉木、水杨梅以及黄牛木均属稳定型种群;(5)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样地1属演替中期群落,样地2属演替中前期群落。
刘东蔚王海军陈勇孙延军程华荣孙冰
关键词:群落特征
班克木种子形态及发芽特征在种内与种间的变异被引量:10
2013年
对引自澳大利亚的班克木属5个种18个种源进行种子形态、质量以及发芽特征测定,结果表明:班克木属种子形态、质量和发芽特征在种间和种内均有不同的差异表现;香花班克木种子千粒质量最大,约106.5 g,为其他种的4 9倍;种子千粒质量与发芽率无显著相关;除红花班克木在试验期间未发芽外,其余4个种的发芽率皆高于60%,强力班克木发芽率最高,约80%;长圆叶班克木和强力班克木种子发芽速度最快,而香花班克木发芽速度最慢;发芽始期、发芽速度、发芽率、胚轴长、胚根长都和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即自西澳的珀斯至东澳的塔斯马尼亚地区,种子的发芽始期越晚,发芽速度慢,发芽率越高,胚轴和胚根的生长量越大。对于5种班克木的发芽特征的研究表明:强力班克木在广州的适应性最强,其发芽率最高,发芽速度最快,发芽最早且胚根长度最大。
杜鹏珍孙冰陈勇廖绍波
关键词:种源种子形态种子萌发
广州城市绿地彩叶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为探讨广州城市绿地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状况,对广州市主要城市公园、市民广场、道路绿化及居民区等城市绿地214个样地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城市绿地彩叶植物较为丰富,共有49科76属90种,其中新叶有色和老叶有色植物各20种、常色叶植物14种、斑色叶植物30种、双色叶植物6种.广州城市绿地重视彩叶植物应用,102个样地中彩叶植物达到6~10种,14个样地中彩叶植物达15种以上;公园次生林和生态风景林样地中,观赏价值较高的常色叶、斑色叶和双色叶植物较为稀少,而这3类植物在公园景观群落、交通绿岛、居民区和市民广场等城市绿地中较为丰富.广州城市绿地常色叶、斑色叶和双色叶彩叶树种较为匮乏,因此建议加强该类彩叶树种资源的引进、开发和利用,同时也要加强乡土彩叶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陈雷孙冰廖绍波谭广文李子华陈勇黄应锋胡文强
关键词:彩叶植物城市绿地植物资源
广州城区森林主要绿地类型的分布格局研究
城区森林主要绿地类型的分布和格局与城市区位有密切关系,老城区公共绿地的比例大于城区边缘地带,而生产绿地和生态景观绿地的分布格局则有所不同。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数量分析表明:单位附属绿地的乔、灌、草分别为绿地总和的60.42%...
孙冰李敏吴仲民周光益
关键词:绿地类型物种组成
京九长廊深圳段绿化模式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7
2001年
京九铁路深圳布吉段全长 3 km,应用 14科、18种岭南乡土阔叶树 ,设计 12种配置模式 ,营建 4 2 hm2铁路沿线绿化防护林。其中 ,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为 2∶ 1,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种比例为6∶ 2∶ 1,防火树种与景观树种比例为 1∶ 2 ,防护林与风景林的面积比例为 8∶ 13。本文分析了上述绿化模式的生态学基础 ,从生物多样性、植被地带性、生态功能综合性、景观走廊的美学特性及人文关怀意识等方面 。
孙冰廖绍波曾培贤刘治平李云
关键词:深圳段绿化模式生态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