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金平
-

-

- 所属机构:复旦大学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艺术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相关作者
- 张振华

- 作品数:12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电影艺术 观照 美学意义 电影欣赏 视觉心理
- 顾晓鸣

- 作品数:48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方法论 文化学 文化分析 文化 网络文化
- 邓伟志

- 作品数:357被引量:780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 研究主题:和谐社会 社会 社会建设 社会学 经济发展
- 张德林

- 作品数:16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现代主义 文艺 电影 京剧 老年人
- 民间世界的坚守与失落——张艺谋电影的意识形态读解
- 2005年
- 在马恩经典论述中,意识形态是主导人或者社会集团的思想和表征系统。而在一些现代西方学者看来,意识形态是"作为一种教条,一个思想、信念、概念等的复合体",[1]更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与其说是一个明确表述的信条的系统,不如说是一套形象、象征,偶尔还是我们在无意识层面‘体验’的概念。"[2]因此,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应该是宽泛的。(一)从张艺谋的电影中,至少可以抽离出两种意识形态,一是政治意识形态,二是民间意识形态。前者旨在让人们在一整套的机构和仪式中,适合于相应的社会功能。而后者传承着历史的伦理观念和行为习俗。
- 龚金平
- 关键词:政治意识形态张艺谋电影伦理观念艺术观念秋菊
- “浮出地表”的贾樟柯——从《小武》到《世界》被引量:5
- 2006年
- 非戏剧式的情节,长镜头的大量运用,用纪录片的方式还原生活和情感的原生态,对城市里平凡甚至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是贾樟柯(甚至第六代导演)影片中一以贯之的特点。
- 龚金平
- 关键词:社会内涵
- 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迟豫之旅——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改编电影研究
- 2008年
- 龚金平
- 关键词:后现代语境电影研究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改编
- 艰难而沉重的自我追寻之旅——中国乡土题材电影中的伦理隐喻与情爱叙事
- 2016年
- 本文以一种人文情怀,甚至以一种哲学视野去审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题材电影的内在情态。在切入角度上,以"伦理隐喻"为聚焦点,从"礼俗文化"与"自我认同"、"静态意向"与"动态意向"、"传统儒家伦理"与"现代伦理"三个维度关注这些影片中所展现的伦理交锋或碰撞,以及这些影片中的"情爱因素"如何交织进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之中,进而探讨"情爱"背后的时代隐喻乃至"原型意义",并对市场化浪潮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乡土题材电影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龚金平
- 关键词:情爱叙事自我追寻
- “电影本性”的沉浮——新中国至今话剧的电影改编研究被引量:18
- 2008年
- 话剧和电影都是视听艺术,两者具有最近的亲缘性,但在将话剧改编成电影时,这种亲缘性反而成了一种制约。本文正是以新中国至今话剧的电影改编为例,从"戏剧式结构的转换"、"场景的设置"、"两种视听的艺术"三个方面考察电影与话剧的近亲性和差异性,并勾勒中国电影创作者对"电影本性"的认识脉络,进而探询将话剧改编成电影的方向。
- 龚金平
- 作为历史与实践的中国当代电影改编
- 本文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和社会、历史、文化的纵深度审视中国当代电影改编,既分阶段论述中国当代电影改编的主要特征,也深入分析有代表性的改编电影作品;既关心中国当代电影改编中共通性和普遍性的现象,也提出一些电影改编的理论和实践课...
- 龚金平
- 关键词:后新时期
- 在“体育”中体认人生的完整与丰盈——中美体育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电影艺术词典》这样定义"体育片":"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故事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往往与体育事业或体育竞赛活动紧密相联系,具有较多的紧张、精彩的体育竞赛场面。为适应内容的需要,在导演和摄影艺术上往往更注重节奏感和动作性。在演员选择上常起用著名的专业运动员或业余运动员。"可见,体育片(主要是指体育故事片,不包括体育纪录片和体育资料片)关注的是充满生命活力和激情的体育运动,
- 龚金平
- 关键词:体育片故事片体育体认
- 国产惊悚片的叙事困境与突围策略被引量:2
- 2015年
- 国产惊悚片的缺陷表现为情节单薄牵强,内容空洞,主题苍白,其根源是艺术观念落后,叙事理念陈旧,叙事方式古板。因此,针对国产惊悚片艺术水平较低的事实,我们必须关注其叙事困境,针对叙事困境提出调整策略和突围方向:突破"设疑-释疑"的叙事模式;塑造有行动力并能引起观众认同的人物形象;在情节和氛围的惊悚中融入具有现代意义的主题。
- 龚金平
- 关键词:希区柯克
- 在民间立场上营造的诗意世界——谈影片《暖》的改编特色被引量:7
- 2004年
- 影片《暖》(导演霍建起)是一次成功的电影改编。它扬弃了原作小说的主题、意境、气氛,仅保留了大致的叙事框架和秋千的意象,大胆地对情节、人物、场景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再创造,站在民间的立场上营造了一个诗意的世界。因此,与其说“《暖》改编自《白狗秋千架》”,不如说“取材于《白狗秋千架》”更准确。
- 龚金平
- 关键词:民间立场影片霍建起伦理观念
- “创伤”与“执着”——张爱玲小说中神经病症候人物分析
- 2015年
- 张爱玲小说中有很多具有神经病倾向的人物,这些人物身上的神经病症候是他们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向往的一种迂回实现。张爱玲对于这些人物的关注,与她个人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折射了她失落者的心态。这些神经病症候人物的性格异常、可怕,也展现了最丰富的人性真实和人生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爱玲的小说确实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对于人性和人生敏锐的洞察、深刻的剖析。
- 龚金平
-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