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建初
-

-

- 所属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相关作者
- 陈留根

- 作品数:217被引量:2,133H指数:26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稻田 地表径流 水稻产量 沼液
- 盛婧

- 作品数:165被引量:1,038H指数:18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沼液 水稻 稻麦 稻田 水葫芦
- 张岳芳

- 作品数:120被引量:941H指数:18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籼稻品种 稻田 氮素累积量 地表径流
- 刘红江

- 作品数:91被引量:704H指数:18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地表径流 水稻产量 稻田 水稻氮素
- 周炜

- 作品数:97被引量:543H指数:14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沼液 稻麦 水稻 规模化 管架
- 小型分散畜禽养殖场粪污收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小型分散畜禽养殖场因养殖规模小、布局零散、随市场波动大、监督指导成本高、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等,成为畜禽养殖业粪污综合治理的瓶颈,影响着各地农业源污染减排的进一步推进。为破解小型分散畜禽养殖粪污处理难题,通过调查小型分散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的困难因素,结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洛阳片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工程,分析小型分散畜禽养殖场粪污收集服务体系建设的各环节以及遇到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政府、养殖户、畜禽粪污处理中心、种植户在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定位,以期为建设并保障小型分散畜禽养殖场粪污收集服务体系长效运行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 王子臣吴昊姜海盛婧黄红英管永祥郑建初
- 关键词:畜禽养殖粪污
- 沼液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沼液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该系统设置在移动平台上,移动平台上设有沼液储罐,清水储罐,固料储罐,混液罐,气压泵组,操作控制台,喷雾机和输液盘管;气压泵组通过多根气压管路分别连接在沼液储罐的顶部、清水储罐的顶部...
- 王子臣盛婧郑建初
- 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径流NPK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5年
-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苏101为供试材料,设置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3个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生产技术水稻产量比常规生产技术增加了11.1%,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产量差异不大;试验年度稻季农田总径流深为3.9×102mm;稻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和K流失量从高到低均依次为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处理间的差异多达到显著水平;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率差异不大,但均显著大于超高产生产技术;不同栽培技术条件下水稻N肥的偏生产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减肥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超高产生产技术;超高产生产技术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虽然采取秸秆还田和耕翻措施可使其NPK流失率显著降低,但其N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而采取秸秆还田的减肥生产技术,水稻产量与常规生产技术大致相当,且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显著降低,N肥的偏生产力显著增加,因而是一种更为环保型的栽培技术措施。
- 刘红江郭智郑建初陈留根周炜
- 关键词:不同栽培技术水稻产量地表径流
- 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被引量:10
- 2014年
- 为了探明发酵床养猪过程中的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分别选取3种不同原料的发酵床:稻壳+锯木屑(FD)、稻壳+菌糠(FJ)、稻壳+酒糟(Fw)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收集气体,对1个养猪周期内(140d)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垫料的氨挥发高峰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顺序:FW主要出现在饲养前期,FJ出现在前中期,而FD则集中在饲养中后期。3种垫料的氨挥发总量具有显著性差异,FW发酵床在整个养殖周期内的氨挥发总量最大,为9.06kg;其次是FJ,氨挥发总量达到4.83kg。3种发酵床垫料的氧化亚氮排放规律具有一致性,即排放高峰期主要集中在饲养中后期;其排放总量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氨挥发总量一样,FW的氧化亚氮排放总量最高,达到2.06蚝;其次是FJ,氧化亚氮排放总量为1.74kg。通过物质流分析发现,以氨气和氧化亚氮转化损失的氮量占氮素总损失量的23%~36%,说明气体转化是发酵床养猪过程中氮素的主要损失途径之一。
- 张丽萍孙国峰盛婧陈留根郑建初
- 关键词:发酵床垫料氮素转化物质流分析氨挥发氧化亚氮排放
- 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探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就国内外畜禽粪便循环利用的现状,以及畜禽粪便循环利用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抗逆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畜禽粪便环保难题,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实验基地为平台,提出了农业废弃物高效生态循环利用的区域污染减控技术思路,建立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粪便循环利用技术体系,从而改善畜牧养殖场的自身环境,同时为高效农业种植区提供优质、安全无污染的有机肥料,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业效益。
- 何加骏甄若宏郑建初
- 关键词:畜禽粪便循环利用
- 水葫芦富集水体养分及其农田施用研究被引量:25
- 2009年
- 采用自然水体养殖及农田施用试验方法,对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的N、P、K吸收能力及其在农田施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试验条件下,水葫芦对N、P、K的富集系数分别达到N6641倍、P16667倍、K6560倍,42d对N、P、K的吸收量可高达40.57、6.95和81.14g·m-2。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水葫芦处理(等量的N、P投入)的土壤速效N除了苗期显著降低外,其他各时期无显著差异,而速效P和速效K从苗期开始一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施用水葫芦可促进土壤速效P、K的增加。但要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应适当增加前中期氮肥施用水平。采用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既可实现养分在水体与农田间的循环,还可减少农田化肥的施用量和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模式。
- 盛婧郑建初陈留根朱普平薛新红
- 关键词:水葫芦富营养化水体养分有机肥
- 江苏麦稻两熟制高产途径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被引量:2
- 1995年
- 本文研究了麦稻两熟制品种、措施、环境3个方面的增产潜力和综合增产潜力,并对其能量平衡、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平衡以及经济效益作了分析。提出发挥品种、措施、环境的综合技术作用是实现麦稻两熟高产的重要途径,并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技术发展方向。
- 赵强基袁从郑建初赵剑宏刘华周印继勤童晓明赵国良
- 关键词:小麦水稻两熟制高产生态经济效益
- 太湖人工种养凤眼莲的光合生产力及其碳汇潜力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为给太湖地区凤眼莲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技术支持,以太湖地区人工围养生长的凤眼莲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其6~10月旺盛生长季节,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以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其不同叶位的净光合速率(Pn),功能叶片重要的光合参数如最大光合速率(Pm 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QE)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等,最后测定植株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等。结果显示:太湖地区凤眼莲光合的年度特征表现为7月的光合能力最强,6~10月的月平均Pm ax、LSP、LCP和AQE分别为(37.86±3.27)μmol/(m2.s)、(2 502.5±46.0)μmol/(m2.s)、(16.1±2.9)μmol/(m2.s)和0.053 2±0.001 4;从不同月份不同叶位的Pn看,除心叶和最后1片叶外,均是成熟的光合功能叶片;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水稻剑叶类似;进一步从该地区凤眼莲实际年干物质重分析,该地区人工种养0.067 hm2凤眼莲可吸收3.90×105kg CO2,鉴此,太湖地区大力增加凤眼莲种植面积与发挥其叶片的光合能力,将是江苏省未来增加碳汇的一条有效技术途径。
- 李霞丛伟任承钢盛婧朱普平郑建初严少华
- 关键词:凤眼莲太湖光合特性环境影响因子
- 一种减少稻田氨挥发与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稻田氨挥发与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方法,于水稻秧苗移栽当日放养细叶满江红,放养量为鲜重200g·m<Sup>‑2</Sup>;或,于水稻秧苗移栽当日放养细叶满江红,放养量为鲜重200g·m<Sup>‑2...
- 杨国英郭智陈留根盛婧刘红江张岳芳郑建初
- 文献传递
- 不同水稻品种抽穗期对高温的响应及避热的调控措施被引量:23
- 2006年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系)在抽穗期对高温的响应,用盆栽和大田种植2种方式研究不同播期处理对水稻的抽穗期避热调控效果,在南京和如皋两地试验田研究不同的增施穗肥处理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抽穗期高温处理试验中,16个参试水稻品种(系)中有2个品种(系)(Z2001和86优8)表现为耐高温,2个品种(农垦57和武香粳14号)表现为中耐,其余12个品种属高温敏感型;②不同播期处理对水稻抽穗期的调控效果明显,综合历年气象资料,在长江流域水稻生产中,为避免抽穗期高温危害,适播期宜安排在5月20日之后;③通过增加穗肥来延迟水稻抽穗时间的效果甚微。
- 盛婧陈留根朱普平薛新红郑建初
-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高温播期肥料运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