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政
-

-

- 所属机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局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 邓小飞

- 作品数:37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 CT表现 64排CT 糖尿病足 64排螺旋
- 孙凤

- 作品数:24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64排CT 糖尿病足 冠状动脉 血管 动脉
- 胡伟琦

- 作品数:9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64排CT 血管成像 肝动脉变异 肝动脉 后处理技术
- 刘颖华

- 作品数:8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硬皮病 肺纤维化 系统性硬皮病 内皮素 间质性肺疾病
- 张家美

- 作品数:50被引量:3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HPLC法测定 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反相 高效液相色谱
- 腘动脉CT解剖对下肢动脉64排CT血管成像监测层面的优化选择
- 探讨不同膝关节层面腘动脉解剖对下肢CTA 腘动脉监测层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8 月至2011 年4 月间47 例(共94 侧)糖尿病患者腘动脉图像,分为髌骨上缘(A 组)、髌骨正中(B 组)及髌骨下缘(...
- 葛琛瑾舒政邓小飞邹银鸽孙凤孟文斌
- 多层螺旋CT评价心肌桥对近端血管内径变化率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来探讨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近端血管内径变化率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符合条件的患者79例,其中LAD心肌桥患者27例,无心肌桥作为对照组患者52例。对所收集的患者进行心动周期的45%(收缩期)及75%(舒张期)双期重建,利用Vitrea 2后处理工作站测量出RCA及LAD近端横截面的长径与短径,利用其均值代表该血管的直径。再利用血管内径变化率(inner diameter change rate,DCR)公式:冠状动脉血管内径变化率=(血管收缩期直径-血管舒张期直径)/血管收缩期直径×100%,从而计算出患者DCR。心肌桥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心肌桥组RCA近端DCR为13.41%±7.85%,对照组RCA近端DCR为10.40%±9.60%,两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1.399,P=0.166,P>0.05),心肌桥组LAD近端DCR为10.85%±14.66%,对照组LAD近端DCR为11.81%±11.51%,两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0.318,P=0.751,P>0.05);但心肌桥组LAD近端长径的DCR为7.59%±7.05%,对照组LAD近端长径的DCR为12.75%±12.36%,心肌桥组LAD人品端长径的DCR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t=-2.0,P=0.049,P<0.05),但LAD近端短径的DCR在两组中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0.078,P=0.938,P>0.05);心肌桥组RCA近端长短径与对照组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0.855,P=0.395,P>0.05及t=1.42,P=0.16,P>0.05)。结论:心肌桥患者LAD近端长径DCR低于对照组,表明心肌桥的存在对于壁冠状动脉近端的长径DCR存在明显的影响。
- 邓小飞王培军舒政葛琛瑾
-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 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64层螺旋CT的影像差异
- 2011年
-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4月间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30例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35例,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其冠状动脉斑块的发生部位、数目、性质、斑块所致的狭窄程度以及伴或不伴有主要冠状动脉血管中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影像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单发病变以及单支血管累及率在STEACS组中均高于NSTEACS组(P<0.05),并且心肌缺血以及血管中断发生率较NSTEACS组高(P<0.05);而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多发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累及率在NSTEACS组均高于STEACS组(P<0.05)。结论:STEACS及NSTEACS患者的冠状动脉及心肌病变具有各自的特点,这对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较大的价值。
- 邓小飞舒政张家美葛珠瑾孟文斌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ST段抬高X线计算机
- 低管电压、管电流在下肢CT灌注中的可行性研究
- 目的探讨不同管电压、管电流下肢灌注扫描(CTP)的图像质量及灌注参数,探讨低剂量下肢CTP评价下肢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90例疑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20kv,100mAs...
- 张慧慧舒政葛琛瑾
- 文献传递
-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CT表现与年龄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CT表现在各年龄组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7月住院诊治的241例MG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按患者发病年龄分为4组,统计胸腺各种改变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布情况。结果:胸腺正常者118例(48.96%);胸腺增生者34例(14.10%);胸腺瘤89例(36.9%)。胸腺正常、胸腺增生以及胸腺瘤在四个组中的比例分别为71.05%、48.68%、35.41%、64.51%;23.68%、17.10%、12.50%、0%;5.27%、34.22%、52.09%、35.49%(χ2值为32.8,P<0.005)。胸腺正常主要出现在小于20岁年龄组(71.05%)及大于60岁年龄组(64.51%),胸腺增生主要发生20岁以下年龄组(23.68%),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比例逐渐降低;胸腺瘤主要出现在40~59岁年龄组(52.08%)。结论:MG患者的胸腺病变在不同的年龄组中,发病率有所不同。
- 邓小飞舒政钱帮伟葛琛瑾孙凤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64排CT血管成像不同后处理技术对肝动脉变异的显示
- :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肝动脉及其解剖变异的差异.方法:连续选取110例患者上腹部增强扫描图像资料,对动脉期容积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及薄层滑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肝...
- 孙凤舒政胡伟琦邓小飞葛琛瑾
- 关键词:肝动脉血管成像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64排螺旋CT表现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表现。方法:对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20名正常人及35例NSTEACS患者,研究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部位、斑块累及血管支数、斑块性质(硬化斑块、非硬化斑块或混合斑块)、斑块所致的狭窄以及主要冠状动脉远段血管是否中断等影像特点。结果:在NSTEACS患者中,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斑块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而心肌桥及斑块发生的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率范围较广,狭窄率达15%~100%。结论:冠状动脉多发硬化斑块、斑块累及数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狭窄率范围较广为NSTEACS影像特点,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舒政邓小飞张家美葛琛瑾孟文斌
- 关键词:冠状动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X线计算机
- 肠系膜动脉的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影响肠系膜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50例行全腹部MSCT动脉期追踪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速率分别为3.0ml/s(23例)及4.0ml/s(27例),扫描获得原始数据后,采用容积再现(VR)、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 MIP)、薄层滑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50例肠系膜动脉均显示;对比剂注射速率为4.0ml/s肠系膜细小分支、肠壁血管网及吻合支的显示优于注射速率为3.0ml/s;VR及3D MIP图像可显示肠系膜动脉4-级以下分支;STS-MIP图像可显示4级以上分支至肠壁血管网,并可显示腹腔干(CA)与肠系膜上动脉(SMA)间、SMA内部及部分SAM与肠系膜下动脉(IMA)间吻合支;对于4级以下分支的显示VR及3D MIP更为直观,对于4级以上分支显示STS-MIP优于VR及3D MIP。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良好的肠系膜动脉的图像,是一种无创、快捷、准确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治疗肠系膜动脉病变提供依据。
- 胡伟琦舒政孙凤
- 关键词:肠系膜动脉CT血管造影
- 系统性硬皮病肺纤维化HRCT表现与病程的关系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皮病 (SSc)肺纤维化的高分辨力CT(HRCT)表现与临床病程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 7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SSc病例行肺部HRCT扫描 ,并按病程分为 3组 (A组 5年以下 ,B组 5~ 10年和C组 10年以上 ) ,分别统计肺纤维化各种HRCT表现急纵隔相关征象在各组中分布情况。结果 :A组 2 6例 ,HRCT表现以小叶间隔增厚 (14例 ,5 3 .8% ) ,小叶内间质增厚 (12例 ,46.2 % ) ,磨玻璃样密度影 (14例 ,5 3 .8% )为主 ;B组 19例 ,小叶间隔增厚 (12例 ,63 .2 % ) ,网格样影 (11例 ,5 7.9% )多见 ;C组 2 5例 ,蜂窝征 (16例 ,64 % )明显多见 ,并常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 (14例 ,5 6.0 % )、食管扩张 (13例 ,5 2 % )和肺动脉高压 (11例 ,44 .0 % )。结论 :系统性硬皮病肺纤维化HRCT表现与临床病程有一定的关系 ,在病情发展的后期常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食管扩张和肺动脉高压等合并症。
- 舒政刘颖华倪炯孙凤屠文震
- 关键词:系统性硬皮病间质性肺疾病HRCT肺纤维化
- 冠状动脉变异及临床意义(二)——冠状动脉走行、终止、结构变异及发育不良
- 原发性冠状动脉变异(Coronary Artery Anomalous)在总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2%,近年来,由于无创性检查冠状动脉手段的广泛应用,比如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Tomog...
- 邓小飞舒政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