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钢
作品数: 343被引量:2407H指数:27
  • 所属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任高宏
作品数:207被引量:1,780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游离皮瓣 肢体 穿支皮瓣 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裴国献
作品数:813被引量:5,387H指数:3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 三维重建
陈滨
作品数:216被引量:1,680H指数:2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髋臼骨折 骨缺损 骨折固定术 组织工程骨
余斌
作品数:628被引量:4,500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骨折 骨髓炎 创伤骨科
胡稷杰
作品数:109被引量:519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组织工程骨 骨髓基质干细胞 软组织缺损 足踝
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髋关节脱位的CT影像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建立腰-骶-髂复合体的数字模型,应用数字骨科技术为临床上采用联合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0例正常骨盆CT平扫数据,用mimics10.0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在虚拟的髂骨上模拟髂骨钉的置入,测量不同进钉方向时进钉角度及髂骨钉的解剖参数。结果进钉方向Ⅰ:髂骨内外板之间的距离(即容纳髂骨螺钉的最大直径)(6.00±0.84)mm,能置入螺钉的长度(59.97±7.99)mm,TSA(12.48±7.16)°,CSA(56.41±6.47)°,SSA(29.91±5.55)°。进钉方向Ⅱ:髂骨内外板之间的距离(即容纳髂骨螺钉的最大直径)(6.95±0.50)mm,能置入螺钉的长度(106.69±8.74)mm,TSA(43.93±6.09)°,CSA(39.25±6.11)°,SSA(19.24±3.78)°。结论数字骨科模型能更好的指导临床上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髋关节脱位。
杨运平陈鸿奋王富明贾谊王钢
关键词:数字骨科椎弓根骶髂关节
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40
2004年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治疗中的意义,以提高髋臼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对57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术前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的类型,然后制定手术方案和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结果57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6年9个月的随访,平均26个月。按Matta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标准优43例,良6例,可8例,优良率85.96%;X线标准:优44例,良6例,可7例,优良率87.72%。结论CT三维重建逼真地显示了损伤的髋臼立体表面形态,有助于判断髋臼骨折的部位、类型和损伤程度,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复位固定的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王钢李绍林裴国献
关键词:髋臼骨折三维CT
桡骨小头骨折治疗的临床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收治的80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12例(均为MasonI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8例(MasonI型4例,MasonII型15例,MasonⅢ型24例,MasonIV型5例);桡骨小头切除12例(MasonHI型4例,MasonIV型8例);桡骨小头置换8例(均为MasonIV型)。结果随访1.0—4.1年,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其疗效,保守治疗优良率为83.3%(10/12),切开复位内固定优良率为87.5%(42/48),桡骨头切除优良率为75.0%(9/12),人工假体置换优良率为100.0%(8/8)。结论MasonI型桡骨小头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MasonII型、MasonⅢ型和部分MasonIV型骨折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部分MasonIV型骨折无法通过内固定达到稳定固定者可以选择单纯桡骨头切除或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
张培训薛峰党育杨明王光林王钢沈惠良吴新宝姜保国
关键词:骨折桡骨小头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
联合应用显微外科与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骨搬运技术与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复杂的下肢长骨感染性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21例因外伤后导致的下肢感染性长骨缺损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7~63岁;感染...
任高宏余斌王钢陈滨覃承诃
文献传递
筋膜血管蒂桡骨骨瓣转移治疗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筋膜血管蒂桡骨骨瓣转移治疗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疗效。方法:1999年10月至2003年6月,对14例拟诊桡骨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患者行切开复位,折端清理,形成骨槽,取同侧桡动脉降支及周围约3...
郭刚裴国献魏宽海林昂如王钢顾立强
文献传递
正常人骨盆骶棘韧带的解剖学及MRI成像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明确骶棘韧带MRI最佳扫描平面角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正常成人新鲜尸体骨盆标本8具,观察骶棘韧带起止点及其形态特点;(2)利用36例正常人骨盆CT数据,测量骶棘韧带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冠状面的角度;(3)对10名志愿者进行3D MRI扫描,记录骶棘韧带角度并与CT数据对比;比较斜冠状面与常规3个面的显像效果。结果 (1)骶棘韧带起于骶尾部连接至坐骨棘。(2)骶棘韧带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冠状面的角度CT数据测量结果为(61.32±8.71)°,在双侧及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MRI测量结果为(57.53±2.12)°。CT数据与MRI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斜冠状面的成像优于常规扫描(P<0.05)。结论骶棘韧带MRI扫描在(60.0±5.0)°斜冠状面上显像较好,是常规扫描的重要补充。
汪祎然曹生鲁凌伟冯凯彭赓许乙凯王钢
关键词:骨盆骶髂关节骶棘韧带MRI
骨盆骨折的分类、诊断与早期救治被引量:11
2007年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常合并致命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10.2%,临床处理极为棘手。既往多采用保守治疗:骨牵引、骨盆悬吊及石膏固定,骨盆严重畸形及致残率可高达50%。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度骨盆骨折救治效果不断得到改善,主要有赖于三个方面的发展:①尽早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控制出血,救治休克;②多学科(包括SICU或TICU)协同救治有重度骨盆骨折的多发伤患者;③手术复位和固定有明显移位的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
王钢王瑞金
关键词:重度骨盆骨折早期救治不稳定骨盆骨折骨盆环骨折保守治疗
经骶髂关节置入S1椎弓根螺钉的数字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利用数字技术对骨盆后环结构进行解剖学测量,为经骶髂关节置入S1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68例成人骨盆(136个半骨盆)的16排螺旋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其所长10.01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骶髂螺钉内固定。利用软件自带测量工具测量S1椎弓根宽度、高度、进钉点的位置、进钉方向,以及螺钉的长度和直径,并比较男女性、左右侧及〈50岁年龄组与≥50岁年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S1椎弓根宽度、高度平均分别为(21.17±2.69)、(23.65±2.70)mm。螺钉进钉点位于髂后上棘和髂前上棘连线前3/4或后1/4点的上方平均(10.90±5.14)mm处,螺钉在冠状面的夹角平均为32.74°±6.34°,螺钉在矢状面的夹角平均为57.08°±6.11°,螺钉长度平均为(75.92±6.82)mm。左、右侧上述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之间螺钉在冠状面、矢状面的夹角比较并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年龄组和≥50岁年龄组螺钉进钉点位置及螺钉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测得的S1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位置、螺钉长度及方向等可作为临床手术的参考依据。男女性之间、不同年龄组间上述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工作中需实行个体化置钉方案。
苏以林闵敏李志权徐琳峰王钢
关键词:骶髂关节骨钉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解剖学
一期短缩显微修复延期骨搬运治疗下肢节段性毁损伤
目的 探讨一期短缩显微修复、延期骨搬运治疗下肢节段性毁损伤的临床应用技术与应用价值.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45例因高能量损伤导致下肢节段性毁损伤患者;男35例,女10例,年龄15~55岁;股骨开放性骨折...
任高宏陈超杰余斌王钢
骨盆骨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被引量:18
2020年
骨盆骨折往往由高能量创伤造成,并发症较多且较重,致残、致死率较高,治疗及恢复困难。近年来随着骨盆骨折诊疗水平的提升,其致死率已有所下降。不过,国外研究仍显示骨盆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病死率为8%~16%,开放性骨盆骨折的病死率高达23.7%。国内杨光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成人骨盆骨折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3.87%,很遗憾他们未报道骨盆骨折的病死率。国内文献报道骨盆骨折的病死率差异较大,为7.27%~41.9%。因此,骨盆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重点与难点。
王钢
关键词:骨盆骨折创伤骨科流行病学调查高能量创伤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