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涛
所属机构: 暨南大学 所在地区: 广东省 广州市 研究方向: 农业科学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许忠能 作品数:112 被引量:1,089 H指数:19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凡纳滨对虾 磷 唐鱼 食蚊鱼 氮 孙军 作品数:48 被引量:259 H指数:1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唐鱼 耳石 食蚊鱼 鱼类 克隆 陈国柱 作品数:51 被引量:314 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食蚊鱼 唐鱼 青鳉 生物入侵 仔鱼 于赫男 作品数:20 被引量:155 H指数:7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凡纳滨对虾 饥饿 生化组成 免疫功能 饥饿胁迫 李卓佳 作品数:430 被引量:2,045 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对虾 凡纳滨对虾 对虾养殖 芽孢杆菌 虾池
微囊藻毒素对斑马鱼重要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06年 微囊藻毒素是一种肝毒素,它攻击的靶位是肝细胞,能导致鱼的肝脏发生病理变化。该研究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方法研究了微囊藻毒素对斑马鱼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干扰素(Interferon,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CXC,CXCa等几个重要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实验表明,25d时,仅毒素组的斑马鱼肝中有IFN和TNF表达。35d时,毒素组斑马鱼鳃中表达了IL-10,肝中表达了CXCa;毒素组和对照组的斑马鱼肝中都表达了IL-1β,TNF,IL-10,CXC,IFN,且其IL-1β,TNF,IL-10的条带亮于对照组。45d时,IFN仅在毒素组鱼鳃和肝中检测到表达;CXC仅在毒素组的鳃中检测到表达;IL-10在对照组的鳃、肠、肾和肌肉中有表达,在毒素组的肝、卵、肾、肌肉中有表达;IL-1β在对照组和毒素组的肝、卵、肾和肌肉中均有表达,且其条带亮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毒素组斑马鱼的肝和鳃组织发生了炎症反应。这为进一步研究微囊藻毒素对鱼类免疫系统的毒害作用奠定了基础。 童芳 钟健翔 梁卉 黄家威 陈孟璋 陈月芳 黄月明 孙军 林小涛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斑马鱼 细胞因子 RT-PCR 施用芽孢杆菌对虾池底泥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8 2005年 对施用芽孢杆菌制剂后虾池底泥细菌群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芽孢杆菌制剂改变了虾池底泥细菌类群组成 ,增加了底泥好氧细菌的数量。利用Shannon Wiener指数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 ,发现试验池和对照池底泥细菌的多样性指数 (H)、丰度 (D)和均匀度 (J)在整个养殖过程的动态变化相似 ,前期较低 ,中期、后期和末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是 ,与对照池相比 ,试验池的优势菌属发生了变化 ,黄杆菌属 (Flavobacterium)和粘纤维菌属 (Cytophaga)数量增加 ,而弧菌 (Vibrio)和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数量相对减少 ,且对虾的成活率、体重和产量提高。 林亮 李卓佳 郭志勋 杨莺莺 林小涛 贾晓平关键词:芽孢杆菌 细菌群落 斑节对虾 底泥 叉尾斗鱼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形成特征 被引量:6 2010年 对实验室人工繁殖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叉尾斗鱼微耳石和矢耳石在胚胎时已出现。微耳石在仔鱼刚孵化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近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中部圆凸两端较尖的菱形;矢耳石在仔鱼刚孵出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一端略尖的桃形;星耳石在仔鱼孵出后第19天才出现,呈中部略凹的椭圆形。叉尾斗鱼仔鱼耳石长径(包括微耳石和矢耳石)与鱼体全长(TL,mm)呈线性相关。仔鱼耳石上第一个轮纹在孵出后第2天形成,其后每日形成1个新轮纹,生长轮数目与仔鱼日龄(D)呈线性相关,且线性方程斜率接近于1。结论认为,叉尾斗鱼仔鱼星耳石出现时间晚,矢耳石形态在后期出现较大变化,而微耳石在胚胎时即形成,形态稳定;日轮可读性较好,故更适合做日轮研究的材料。本研究旨在为叉尾斗鱼自然种群年龄结构调查及其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赵天 陈国柱 林小涛关键词:叉尾斗鱼 仔鱼 耳石 形态发育 日轮 摄食水平对食蚊鱼生长、卵巢发育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5 2011年 在室内(27.5±0.5)℃水温下设高、中和低3个摄食水平,研究雌性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幼鱼至初次性成熟期间的生长发育和能量收支,为探讨食蚊鱼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入侵机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初次性成熟雌性食蚊鱼的体长、体质量、丰满度、特定生长率、肝指数、性腺系数、成熟卵子数量和鱼体能量密度均随摄食水平增加显著增加;低水平摄食组雌性食蚊鱼初次性成熟的个体最小,体长为(17.98±0.98)mm,体质量为(104.41±3.31)mg,但成熟卵子干重和卵径均不受摄食水平显著影响。实验期间,干、湿物质饵料转换效率均随摄食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低水平摄食组饵料转换效率显著高于高水平摄食组。随摄食水平减少,食蚊鱼摄食能量分配在生长和卵巢发育的比例显著增加,在低水平摄食组其分配比例分别达到56.22%和10.42%。以上结果表明:在食物不足的条件下,食蚊鱼初次性成熟个体呈小型化,但卵子大小稳定,饵料转换率较高,摄食能量分配在生长和繁殖上的比例增大,这些特点有利于其适应不同入侵生境。 曾祥玲 林小涛 夏新建 许忠能 孙军关键词:食蚊鱼 摄食水平 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群落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2008年7月-2009年9月对大瑶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鱼类调查,结果发现大瑶山有鱼类37种,隶属4目13科31属,鲤科鱼类是最大类群,优势种为瑶山鲤(Yaoshanicus arcus)、横纹南鳅(Schistura fasciolata)和溪吻鰕虎鱼(Rhinogobius duospilus).主要为山区溪流性小型鱼类,以杂食性和底栖鱼类为主,底栖鱼类占总数的64.86%.杂食性占43.24%,植物食性占16.21%,动物食性占21.62%,碎屑食性占18.92%.生境丧失和过度捕捞是造成鱼类多样性下降主要原因,提出了保护鱼类资源的建议. 李红敬 赵宏霞 林小涛 陈旻关键词:鱼类资源 大瑶山 不同模式对虾养殖的自身污染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30 2004年 对虾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过量的饵料,对虾排泄物、粪便和生物遗骸溶出或分解产生的N、P营养盐和有机质,以及在养殖过程中所投放的化学或抗生素类药物残留。本文根据有关调查和研究的资料,阐述对虾养殖自身污染的机制,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南方较为普遍的高位池和低位池对虾养殖模式的特点与自身污染的关系及其环境效应,并提出针对这两种养殖模式的污染防治对策。 周小壮 林小涛 林继辉 于赫男 廖志洪关键词:对虾 养殖 污染 环境效应 药物残留 尖吻鲈低盐度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 被引量:3 2002年 林小涛关键词:尖吻鲈 低盐度池塘 集约化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 麻醉剂MS-222对斑马鱼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8 2006年 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并测定了斑马鱼(Daniorerio)在不同MS-222浓度处理下的麻醉行为、斑马鱼在高剂量MS-222致死过程中的行为变化、MS-222对斑马鱼摄食条件反射的影响。试验表明:(1)斑马鱼的麻醉行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可分为不被麻醉(Ⅰ)、轻度麻醉(Ⅱ)、中度麻醉(Ⅲ)深度麻醉(Ⅳ);(2)不同MS-222浓度下斑马鱼进入不同麻醉程度的时间有差异;(3)经MS-222处理900s过程中,80-90mg?L-1浓度组进入Ⅲ级麻醉程度并有100%的存活率,而麻醉浓度在100mg?L-1以上时可以迅速在49s内使鱼进入Ⅲ级麻醉程度以及在178s后即可进入Ⅳ级麻醉程度,并在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的过渡中死亡,存活率不超过10%;(4)MS-222对摄食条件反射影响的试验中,光刺激-不麻醉、无光刺激-不麻醉、光刺激-麻醉、无光刺激-麻醉四组班马鱼从投喂到摄食所用时间分别为12.06±1.34s、13.20±1.13s、56.56±56.48s、36.20±25.74s,麻醉组的摄食速度慢于对照组,说明MS-222影响了斑马鱼的摄食条件反射。 甘静雯 邱绍扬 许忠能 林小涛关键词:斑马鱼 MS-222 鲢IL-8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RACE-PCR方法,从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头肾SMARTcDNA中获得了679 bp IL-8 cDNA序列。结果显示:该序列包含169 bp的5′非编码区,213 bp 3′端非编码区和297 bp的开放阅读框;鲢IL-8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8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包含构成两对二硫键的4个保守半胱氨酸。RT-PCR结果显示鲢:IL-8 mRNA主要在胰、肝脏和头肾中表达。将鲢IL-8不含信号肽的成熟多肽克隆到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QE30上,转入大肠杆菌M15内进行表达,经SDS-PAGE电泳后显示,重组融合蛋白在分子量约11kD处有一明显表达带,与预期计算的分子量大小相一致。 孙军 梁卉 林小涛 胡云凤 童芳关键词:IL-8 克隆 原核表达 温度、盐度和光照条件对翡翠贻贝滤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58 2000年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研究照度、温度、盐度对翡翠贻贝(Pernaviridis)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16~31℃)和盐度(16~32)范围内;;滤水率与温度、盐度呈正相关关系;;但温度和盐度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开始时翡翠贻贝的滤水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当温度达到26℃以上时;;滤水率的变化趋缓或不再增加。翡翠贻贝的滤水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大;;特别是在低温的条件下;;滤水率随盐度的变化更为明显。此外;;在照度为0~10000lx范围内;;各照度条件下翡翠贻贝的滤水率无显著性的差异。 杨晓新 林小涛 计新丽 许忠能 黄长江关键词:翡翠贻贝 滤水率 光照强度 温度 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