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炳
作品数: 496被引量:1459H指数:16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吴忠道
作品数:430被引量:1,18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华支睾吸虫 克隆 恶性疟原虫 基因编码
徐劲
作品数:164被引量:391H指数:11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华支睾吸虫 克隆 日本血吸虫 恶性疟原虫 基因编码
胡旭初
作品数:166被引量:45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研究主题:华支睾吸虫 克隆 日本血吸虫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陈守义
作品数:198被引量:692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华支睾吸虫 克隆 恶性疟原虫 分子分型 基因编码
黄艳
作品数:72被引量:27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华支睾吸虫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分析 口服疫苗 蛋白
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及相关研究
陆家海郭中敏韩文瑜王一飞万卓越鄢心革郑焕英余新炳
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是2002年底首发于中国广东省的一种非典型性肺炎,其病原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疫情的爆发严重威胁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以往动物冠状病毒疫苗研究结果表明,...
关键词:
关键词:非典型性肺炎动物实验
献血人群HCV感染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血源性传播病毒,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献血模式仍然以个体献血为主,到90年代后期国家逐步从个体献血过渡到无偿献血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无偿献血制度。本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选择安徽省合肥...
郝加虎黄芬叶冬青胡兆平余新炳蒋作君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病毒感染LOGISTIC回归
文献传递
含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基因DNA重组质粒pCD-SjFABPc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观察裸DNA重组质粒pCD -SjFABPc在体外转染HepG2细胞以及质粒DNA免疫鼠肌组织中的表达 ,为进一步应用该质粒进行DNA免疫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DNA转染法将pCD -SjFABPc转染贴壁细胞HepG2 ,G418加压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细胞并传代培养 ,SDS -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目的基因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将pCD -SjFABPc质粒肌注免疫BALB/c小鼠 ,于 6 5d后取注射部位的肌组织约 0 3cm3 大小 ,经固定、包埋、切片 ,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 ,显微照相记录。结果 在被转染的HepG2细胞裂解样品中 ,呈现一分子量约 14kDa大小且能被感染兔血清特异识别的条带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免疫组切片标本中有特异性阳性反应。结论 pCD
冯新港余新炳吴忠道周俊梅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重组质粒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CSP基因表达产物免疫鼠体内抗原定位研究
2001年
目的 用恶性疟原虫FCC1/HN株CSP基因表达产物免疫小鼠 ,观察其在宿主体内各组织的抗原分布情况。方法 提取目的基因PfCSP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产物 ,免疫注射BALB/c小鼠。取免疫后 4周及 7周小鼠心脏、肝脏、脑、脾及肌肉 ,通过免疫酶组织化学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组织内的抗原。结果 免疫 7周后的BALB/c小鼠肝脏组织枯否氏细胞内及肝细胞膜上可见棕黄色特异性抗原 -抗体反应 ,而免疫鼠心、脑、肌肉未出现明显的阳性反应。结论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CSP基因表达蛋白能被肝实质细胞特异性识别 。
方政刘彦文鄂群史玉坤余新炳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表达产物抗原定位
日本血吸虫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翻译控制肿瘤蛋白 (TCT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日本血吸虫 TCTP(Sj TCT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从日本血吸虫成虫 c DNA文库中扩增出TCTP基因 ORF序列 ,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0中。结果 通过 PCR扩增、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质粒 pc DNA3.0 - TCTP已正确插入 Sj TCTP基因 ORF序列 ,该序列具有 TCTP特征性 TCTP1和 TCTP2结构。结论  Sj TCT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 ,为研究 Sj
阮志燕吴忠道李孜徐劲曹爱莲余新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基因克隆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CT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英文)
2002年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 CT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以便进一步研究其功能。 方法 根据 Genbank已发表恶性疟原虫CTP基因序列 (序列号为 X0 84 0 4 1) ,自行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 CTP基因 ,经 Hind 和 Bam H 消化后定向克隆入测序载体 p UC19,构建重组质粒 p UC19- CTP。经双酶切、PCR扩增和序列测定 ,证实插入片段与已知 CTP编码序列完全相同。用 Hind 和 Bam H 消化 p UC19- CTP,将双酶切下的 CTP编码基因片段定向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 结果经双酶切和 PCR扩增鉴定证实 CTP基因正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中。 结论 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
陈慧红余新炳吴忠道陆家海徐劲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聚合酶链反应真核表达载体基因表达
编码日本血吸虫10.6KD膜蛋白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
<正>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将成为预防血吸虫病综合措施之一,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发展血吸虫疫苗己成为血防科研的热点课题(1、2).为寻找新的血吸虫病候选疫苗分子,我们用业己证实具有保护性作用的单抗(McAb)和兔免疫血清筛选日本血...
沈际佳蒋作君余新炳汪学龙王维
文献传递
亚洲牛带绦虫26kDa GST基因表达及免疫学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对亚洲牛带绦虫成虫26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初步分析研究,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26kDa GST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异丙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质粒pET-30a(+)-TaGST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并且能识别感染了亚洲牛带绦虫的猪血清和亚洲牛带绦虫患者血清,表明其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亚洲牛带绦虫成虫26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学活性的高效表达。
黄江胡旭初徐劲余新炳包怀恩郎书源廖兴江
关键词:亚洲牛带绦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小鼠β_2m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构建小鼠 β2 m基因打靶载体 ,为下一步进行胚胎干细胞基因敲除、建立β2 m基因缺陷型干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设计和合成引物 ,经PCR从小鼠 β2 m pSV2ΔHXgpt基因组克隆分别扩增小鼠 β2 m的 4 2kb和 0 8kb片段作为同源臂 ,将其分别插入载体pPNT的neo基因两侧 ,构建小鼠 β2 m基因替换型打靶载体pPNT β2 m。结果 经过PCR、限制性酶酶切鉴定 ,以及DNA序列分析 ,证实此两条同源臂为包含小鼠 β2 m前三个外显子在内的基因片段 ,证明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PCR法构建基因打靶载体是新颖。
孟瑛黄绍良余新炳徐劲吴忠道李树浓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基因打靶分子生物学胚胎干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聚合酶链反应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cDNA_3-Pfs25重组质粒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 探讨恶性疟原虫DNA 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方法 将恶性疟原虫FCC- 1/HN株有性期阶段的重组质粒pcDNA3- Pfs25 经骨骼肌途径注射BALB/c小鼠,对注射部位的骨骼肌进行了预处理,即于注射前7d 先在左后肢股四头肌注射0.5% 盐酸布比卡因50μl,注射深度为2m m 。观察免疫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IgG抗体滴度、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D4+ /CD8+ T细胞亚群比值和NK 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1)重组质粒pcDNA3- Pfs25 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小鼠后,机体IgG抗体滴度增高、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CD8+ T细胞亚群比值增高以及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2)肌肉注射为一有效的DNA疫苗免疫途径。结论 采用编码有性期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 Pfs25 经骨骼肌注射途径免疫小鼠,能诱导机体有效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NK细胞杀伤活性。
吕芳丽余新炳陈海峰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重组质粒免疫应答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