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栋
所属机构: 邯郸市中心医院 所在地区: 河北省 邯郸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李东风 作品数:40 被引量:135 H指数:6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轴性症状 椎管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钛板固定 前路减压 王飞 作品数:38 被引量:118 H指数:6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轴性症状 小肠黏膜下层 椎管成形术 颈椎曲度 疗效对比研究 霍喜卫 作品数:41 被引量:131 H指数:6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椎管成形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轴性症状 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路手术治疗 王瑞 作品数:41 被引量:132 H指数:6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椎管成形术 轴性症状 后纵韧带骨化症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疗效分析 刘法敬 作品数:63 被引量:398 H指数:10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脊髓型颈椎病 轴性症状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管成形术 骨质疏松
血管修复材料的一维拉伸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筛选适合进行血管修复的生物材料。方法:选择兔的深筋膜、腹膜,和去抗原处理的脱细胞颈动脉、冷冻干燥颈动脉和经过戊二醛处理的犬股动脉、腹膜等进行一维力学拉伸实验,以兔正常的颈动脉、静脉作为对照。结果:所有组材料的力学强度都明显大于静脉对照组,深筋膜和腹膜组又显著大于其他组;伸长率、伸长比、Lagrange张应变检测值以静脉对照组和脱细胞组最大,经过戊二醛处理组的最小;经过戊二醛处理的组织材料,滞后环变化小且不明显,伸展性降低,脆性增加,但对破坏载荷和Lagrange张应力影响不大。结论:脱细胞、冻干颈动脉的力学性质和粘弹性最接近于正常血管,正常深筋膜组次之,而经过戊二醛处理的组织材料,力学强度虽好,但粘弹性较差。 范恒华 张伯勋 梁向党 汪爱媛 崔雪梅 赵斌 孙赓 胡成栋 王岩关键词:动脉 血管材料 脱细胞 冷冻干燥 戊二醛 力学性质 反应停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反应停(Thd)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36例Thd治疗RA患者,30例甲氨喋呤(MTX)治疗RA患者,比较两组晨僵时间、CRP、ESR和DAS28等变化。结果:治疗后2个月Thd治疗组晨僵时间差值、CRP差值、DAS28评分差值较MTX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ESR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Thd治疗组较MTX治疗晨僵时间差值、CRP差值、DAS28评分差值、ESR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d可有效治疗RA,安全性较好。 刘曦 胡成栋 贾彬 刘爱民 刘春海关键词:反应停 类风湿关节炎 六边形切除法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胸椎板六边形切除+侧方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6月共15例M-OLF患者在我院采用六边形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41~69岁,... 刘法敬 胡成栋 申勇关键词:黄韧带骨化症 胸椎 疗效分析 模块化减压法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模块化减压法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根据所采取的减压方式分为模块化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模块化减压法组)36例和常规蚕食法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常规减压法组)39例。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损害评分评估治疗效果,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后下腰痛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接受手术,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等情况。模块化减压法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常规减压法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JOA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下腰痛VAS评分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模块化减压法组术后下腰痛VAS评分低于常规减压法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减压法相比,模块化减压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下腰痛的程度,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减压方法。 王瑞 霍喜卫 胡成栋 李东风 刘法敬 王飞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脊柱融合术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处理专家共识(2018) 被引量:72 2018年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继发于骨质疏松症、低能量暴力导致的骨折。伴随我国进入老年社会,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逐年快速升高,逐渐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多为高龄老年患者,合并内科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复杂,手术风险显著增加;患者骨量下降,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失败率相对较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容易再发骨折。围手术期处理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治疗的最重要环节,决定着治疗的成败,其处理原则、处理方法与一般常见骨折有共同之处,但也有特殊要点,推动骨质疏松性骨折标准化、规范化治疗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召集了国内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撰写了本共识,旨在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的处理提供一个适合国情且规范标准、容易操作的治疗方案,有效提升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1 概 述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时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即可发生骨折,故属于脆性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最严重的是髋部骨折。据统计,全世界每3 s就发生1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后约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将会罹患1次骨质疏松性骨折[1]。国内基于影像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前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年龄而渐增,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2]。2015年我国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椎体和髋部)约为269万例次,预计2035年约为483万例次,到2050年约达599万例次[3]。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 苏佳灿 侯志勇 刘国辉 禹宝庆 张殿英 陈晓 陈晓涛 冯勇 郭洪章 郝杰 胡成栋 黄景辉 李会杰 李文强 苗军 孙廓 沈涛 王正 王栋梁 王宏亮 席新华 于斌 杨雷 张磊 赵传喜 周家钤 无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骨折 围手术期处理 高压氧对局部封闭致手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作用 2010年 目的观察通过高压氧治疗局部封闭导致的手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疗效。方法9例患者采用多人氧舱,加压30min,治疗压力0.2MPa(2ATA),面罩间断吸混合氧(97%O2,≤3%CO2)2次,20min/次,中间休息10min。最后30min减压出舱,每12小时1次,3d后改为1次/d,连续治疗,同时辅以肝素或低分子右旋醣酐、罂粟碱等抗凝解痉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掌部血液循环3d内开始逐渐恢复,其中6例早期就诊的患者,于治疗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拇、示、中指末节残留黑色质硬的皮痂2例,约为远端1/3,6周随访时瘢痕愈合。示、中指末节远端1/2坏死1例。临床治愈率达67%,总有效率90%。结论高压氧治疗因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封闭治疗导致的手部血液循环障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赵亮 王飞 胡成栋 武翠芳关键词:高压氧 狭窄性腱鞘炎 3D打印半月板支架结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仿生半月板 2023年 半月板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一旦发生损伤,很难通过自身修复而愈合。临床上针对此类损伤多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或全部切除术治疗,但半月板切除后会进一步造成骨性关节炎的过早发生。因此,目前的治疗手段是尽可能修复和保留完整的半月板,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为半月板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在3D打印技术建立的半月板上接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获得结合稳定且具有较高增殖活性的UCMSCs仿生半月板。方法通过立体扫描获得兔天然半月板参数,利用3D打印技术建立聚已内酯(PCL)半月板支架接种UCMSCs。对比不同细胞结合量和培养时间,通过显微镜实时观察、扫描电镜和CCK-8活性检测优化最佳的细胞结合量和培养时间。筛选出最佳UCMSCs仿生半月板培养条件。结果与结论通过显微镜观察PCL半月板支架与UCMSCs结合情况,结果显示:结合培养第1天(D1)到D7为UCMSCs逐渐增殖过程,D8开始半月板支架逐渐被细胞包被,D11时UCMSCs仿生半月板边缘逐渐光滑,中高结合量组结合情况优于低结合量组。取D11结合良好的UCMSCs仿生半月板进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显示:各细胞结合量组均可以看到半月板支架表面被细胞覆盖,但从表面光滑程度比较,中结合量组结合情况优于其它2组。CCK-8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和Tryple消化计数表明:细胞结合量为5x106cells/个,D11时UCMSCs仿生半月板的增殖活性和稳定性最高。本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3D打印半月板支架可以与UCMSCs稳定结合;2.每个支架的细胞结合量为5x106cells/个,结合11天为最佳的结合条件。 吕乾 胡成栋 谢凡 王冲 齐念民关键词:半月板损伤 成软骨分化 椎板截骨原位回植固定术在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回植+微型钛板固定术在治疗连续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multi-levelof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M-OL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关节突内侧截骨法将椎板及其附属结构整块取下,将骨化黄韧带清除后再将椎板原位回植,并辅以微型钛板双侧固定,完成椎管减压及重建。共15例患者获得完整临床随访,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41~69岁,平均55.7岁,两节段黄韧带骨化者3例,三节段10例,四节段2例。记录并分析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节段曲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等情况发生。随访时间23~46个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椎板移位。JOA评分(11分法)由术前的(5.7±1.5)恢复至术后3个月的(8.8±2.5)及末次随访时的(9.3±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7.9±13.5)%。Cobb角由术前的(13.4±4.1)°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14.1±3.9)°及末次随访的(15.2±4.6)°,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Cobb平均增加(1.8±1.1)°。术中共发生脑脊液漏4例,经缝合及人工硬脊膜覆盖后愈合良好;术后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回植+微型钛板固定术是治疗M-OLF的一种有效术式,它可避免术后瘢痕组织对脊髓产生再次压迫,同时也可有效防止胸椎后凸畸形的发生。 霍喜卫 李海涛 王飞 周玉军 李东风 胡成栋 刘法敬关键词:黄韧带骨化 胸椎 椎板回植 双孔腕管镜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比双孔腕管镜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63例腕管综合征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行关节镜手术,对照组28例行传统手术。结果术后1个月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但是术后3个月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患者两点分辨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瘢痕痛的发生,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传统切开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短期效果好于关节镜手术方法,长期效果没有很大区分,术后3个月随访两点辨别觉也没有显著区分,但是传统手术有明显的瘢痕痛术后并发症。 李海涛 胡成栋 陈怀志 周玉军 张恩录 王瑞 王飞 霍喜卫关键词:传统手术 关节镜手术 腕管综合征 创伤后虎口重度挛缩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36 2005年 目的总结应用外科皮瓣移植修复创伤后虎口重度挛缩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度虎口挛缩的治疗与康复. 方法从1991年1月至2001年7月,采用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8例,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修复9例,示指近节背侧局部转移皮瓣修复8例,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腹股沟皮管修复8例,以物理测量评价临床疗效,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临床应用43例,术后41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6个月,虎口宽度成人平均增加35 mm,儿童增加34 mm;虎口角度成人平均增加55°,儿童增加60°. 结论应用外科皮瓣治疗均能够有效开大虎口,应根据患者年龄、损伤机制、局部软组织条件、虎口畸形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 胡成栋 张伯勋 邵新中 魏民 梁向党 郭义柱 范恒华 陈华关键词:虎口 挛缩 创伤后 显微外科修复 皮瓣 物理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