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木华
作品数: 121被引量:287H指数:8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相关作者

张峰
作品数:62被引量:21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SPECT/CT 核医学 SPECT 仪器 放射性核素显像
许杰华
作品数:63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核医学 肝细胞癌 核素 唾液腺 局部脑血流
李建芳
作品数:32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分化型甲状腺癌 PET/CT PET/CT显像 PSM ^131I
谢良骏
作品数:35被引量:16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分化型甲状腺癌 PET/CT 核医学科 SPECT/CT PSM
秦露平
作品数:19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PET/CT PET/CT显像 PSM 分化型甲状腺癌 半定量
^(18)FDG PET-CT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应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18FDG PET-CT)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且病理确诊的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术前PET-CT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ET-CT检测判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析PET-CT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淋巴结最大标准化摄取值(LN-SUVmax)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患者分析,PET-CT在诊断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5. 0%、88. 5%、50. 0%、95. 8%、86. 7%;基于盆腔淋巴结区域分析,PET-CT相应数值分别为:83. 3%、98. 3%、55. 0%、99. 6%、98. 3%。当SUVmax> 8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64,约登指数为0. 42;当LN-SUVmax> 3时,AUC为0. 79,约登指数为0. 63,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42. 31%,75. 0%、88. 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N-SUVmax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高于原发灶SUVmax,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ET-CT检查对判断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这可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避免淋巴结切除提供术前依据,从而减少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风险,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原发灶及淋巴结SUVmax尚无确切阈值可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有待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PET-CT各参数在判断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黄珊瑜李小毛张宇程木华唐欣然
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子宫内膜肿瘤淋巴转移
SPECT/CT采集工作站故障的处理案例被引量:1
2014年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医学影像数字化的逐渐普及,医学图像数字化处理已经成为一种临床实用技术。SPECT/CT是一台将CT扫描仪和SPECT显像仪同时安装在一个机壳里的多模态影像设备装置,因此执行检查时可以依次获得反映精细解剖结构的CT扫描显像、反映功能代谢的SPECT影像和复合型SPECT/CT融合显像。SPECT/CT应用范围广、诊断准确率及特异性高,在进行SPECT功能影像的同时,辅以CT解剖影像诊断,使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具有巨大而广阔的发展前景。
张峰陈宇导吴春兴彭小林陈谊程木华
关键词:SPECT/CT图像数字化设备装置多模态SCSI
大黄蔗虫丸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2003年
目的 :观察大黄蔗虫丸对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及 B超等指标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用大黄蔗虫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肝病患者 36例 (治疗组 ) ,与单纯应用中药辨证治疗 32例 (对照组 )进行比较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 型前胶原 (PC )、 型胶原 ( - C)和层粘蛋白 (L N)的变化 ,观察期均在 6个月以上 ,并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 [丙氨酸转氨酶 (AL 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b) ]和 B超 (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内径和脾厚 )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均明显下降 ,尤以 HA和 PC 下降明显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且治疗 6个月后肝纤维化标志物仍持续下降并接近正常组水平 (P>0 .0 5 ) ,治疗组各项指标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AL T、TBil、Glb)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P<0 .0 5 ) ,多数患者的 B超指标有改善。结论 :大黄蔗虫丸可能具有减轻和抑制肝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潘志恒程木华李林凌莉武敬陈艺
关键词:肝纤维化透明质酸中医药治疗
用肝胆显像定量分析方法评价肝细胞功能的探讨被引量:2
2006年
对用肝胆显像定量分析方法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功能变化进行探讨。对37例肝硬化患者及1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肝胆动态显像。通过三室模型运算,去除肝血池、胆道放射性活度,获得肝细胞摄取、排泄功能的放射性活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肝细胞摄取和排泄等功能指标。通过三室模型运算可获得肝细胞的代谢曲线,应用于临床研究显示肝硬化组高峰时间、平均残存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高峰值摄取指数、摄取斜率、排泄斜率均显著降低,P<0.05。总之,肝胆显像定量分析是一种灵敏评价肝细胞代谢功能变化的无创性方法,可用于分析肝硬化患者肝细胞代谢功能变化。
程木华潘志恒凌云彪张峰陈维真
关键词:肝硬化肝细胞功能放射性核素显像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的SPECT/CT平面与断层显像诊断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的单光子/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SPECT/CT)平面与断层显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疑似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SPECT/CT平面与断层显像,对显像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48例,未发生肺转移16例。SPECT/CT平面显像诊断40例为肺转移,其中12例为假阳性;24例未发生肺转移,其中20例为假阴性。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52例为肺转移,其中48例为真阳性;12例未发生肺转移,其中4例为假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的SPECT/CT断层显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SPECT/CT平面显像(χ2=12.63、4.00、11.14、3.92、11.25,P=0.032、0.033、0.024、0.042、0.013)。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的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价值较SPECT/CT平面显像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张峰谢良骏陈宇导程木华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
放射性碘-125辐射对液态AFP基因结构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碘-125(125I)辐射强度与DNA损伤的关系.方法:微量法激光拉曼光谱检测被不同浓度125I发射的俄歇电子辐射损伤液态甲胎蛋白基因(AFPDNA),分析DNA构象及碱基的拉曼光谱变化特点及特征峰相对强度变化规律.结果:125I发射的俄歇电子辐照AFP基因后,可见核糖、磷酸键及主链C-C构象的拉曼振动光谱峰偏移及峰值降低,并见嘌呤及嘧啶环的功能基团光谱峰降低.随125I浓度增加,逐渐出现DNA片段的特征拉曼光谱峰,并见核糖体暴露及碱基脱落堆积的新拉曼光谱峰.结论:125I辐照AFPDNA可引起DNA构象及功能基团损伤,随辐射强度增加逐渐出现碱基脱落及DNA结构破坏.
程木华黄耀熊吴正洁黄宝天刘志
关键词:俄歇电子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31)I治疗中胃肠道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131)I治疗中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的原因,寻找预防胃肠道反应的方法。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4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测量其甲状腺功能水平,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均予2种或以上胃肠道相关药物治疗,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复安)、PPI、促胃肠动力药及胃黏膜保护类药。根据患者服用胃肠道相关辅助药物种类及数目不同进行分组。观察其在接受^(131)I治疗后是否出现胃肠道反应,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的差异。结果^(131)I治疗期间,479例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为11.9%,与FT_3、FT_4呈负相关,与^(131)I剂量呈正相关(P均<0.05),^(131)I是独立危险因素(OR=3.174,95%CI=1.450~6.946,P=0.004)。服用胃肠动力药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未服者(P=0.032),而服用胃黏膜保护类药物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未服者(P=0.015),是否服用胃复安或PPI者间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促胃肠动力药联合其它1种或2种药物方案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联合3种药物者(P=0.002,P=0.003)。结论^(131)I治疗期间,患者胃肠道反应与其甲状腺功能水平及^(131)I剂量有关,促胃肠道动力药可有效降低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
谢良骏张峰秦露平张廷杰李建芳查悦明程木华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胃肠道反应预防措施
PET/CT发现IgG4相关性肺疾病一例并文献学习
谢良骏李建芳刘志秦露平陈涛刘豆豆刘艺菲张廷杰程木华
大黄蛰虫丸对慢性肝病核素肝脏功能显像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核素肝细胞功能显像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在常规观察肝功生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B超等指标的同时应用核素肝细胞功能显像定量分析法对36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服用大黄蛰虫丸的疗效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摄取峰值(PV),摄取指数(UI)、摄取速度指数(Us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8.94±6.80vs29.67±18.98;10.84±5.99vs18.41±13.87;0.58±0.39vs1.23±0.81,P<0.01,<0.05和<0.01),高峰时间(PT),平均残存时间(MRT),排泄速度指数(DSI)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延迟或降低(16.83±4.89vs10.95±2.79;5.93±2.96vs2.74±0.97;0.07±0.09vs0.18±0.14,P<0.001,<0.01和0.001).大黄蛰虫丸治疗半年后,随着患者肝功生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B超等指标的改善,反映肝细胞代谢功能的核素肝细胞显像包括PT,MRT和相对摄取指数(RUI)等指标亦明显有所改善(9.05±2.03vs15.45±5.16;2.07±0.69vs6.11±3.19;3.64±1.91vs1.62±0.85,P值均<0.01).结论:大黄蛰虫丸不仅对慢性肝病患者肝功生化、肝纤维化标志物、B超等指标有改善作用,而且在核素肝细胞功能显像定量分析方面能够提供好转的临床证据,说明该药具有改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代谢功能的作用.
潘志恒程木华李林何义华关卫兵许杰华陈艺
关键词:核素显像
某医院核医学科从业人员的职业照射剂量评价及管理
2017年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诊疗越来越频繁,与核技术相结合的核医学诊疗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全国大部分的大中型医院都设置有核医学科,不仅拥有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PE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CT等先进设备,核素治疗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张峰谢良骏陈宇导吴春兴程木华
关键词:核医学科职业照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