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军平
作品数: 96被引量:1199H指数:19
  • 所属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任战利
作品数:294被引量:2,756H指数:3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热演化史 古地温 裂变径迹 地温梯度
祁凯
作品数:41被引量:389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热演化史 构造热事件 地温梯度 镜质体反射率
杨鹏
作品数:20被引量:356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地温梯度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热事件 热演化史 镜质体反射率
陈占军
作品数:44被引量:240H指数:8
供职机构:陇东学院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地质勘探 热演化史 致密 含气
肖晖
作品数:51被引量:679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热演化史 裂变径迹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被引量:45
2014年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区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是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热演化程度的确定及热演化历史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难题.本文利用渭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大量的沥青反射率测试资料,结合上覆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的镜质组反射率资料及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等古温标,恢复了渭北隆起的构造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古生界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奥陶系等效镜质组反射率普遍大于2.00%,处于过成熟干气阶段.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表明渭北隆起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的特点.南部奥陶系-下二叠统抬升早,约为102~107 Ma,北部自65 Ma以来抬升,主要抬升时期为40 Ma以来.渭北隆起自早白垩世晚期(102~107 Ma)以来开始隆升,40 Ma以来具有整体快速隆升的特点.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奥陶系经历的最大古地温是在早白垩世达到的,早白垩世发生过一期构造热事件,古地温梯度可达4.60℃/100 m,早白垩世是奥陶系烃源岩的主要生气期,生气期主要受构造热事件控制.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及热演化史的研究对渭北隆起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天然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任战利崔军平李进步王继平郭科王维田涛李浩曹展鹏杨鹏
关键词:古地温地温梯度镜质组反射率构造热事件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来自伊利石结晶度及伊蒙混层的指示被引量:1
2024年
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一直以来了解十分有限。本文通过对盆地内20余口钻井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开展自生伊利石结晶度和伊蒙混层系统性测试,试图从新的角度分析盆地中-上元古界—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盆地不同部位伊利石结晶度与深度关系存在明显的差异,整体具有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主要受控于古埋深及古地温梯度。盆地沉积盖层伊利石结晶度普遍大于0.25,未达到绿片岩相浅变质阶段;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伊利石结晶度大于0.42,表明处于成岩演化阶段;寒武系样品结晶度略小于奥陶系,整体处于成岩带中-晚期到极低级变质作用阶段;中元古界伊利石结晶度相对更低,对应热演化程度更高。此外,我们对比了伊利石结晶度和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分别恢复的地层最大古地温结果,两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这一方法对研究我国古老地层热演化程度具有明显的可行性。
范立勇祁凯祁凯刘新社任战利李进步张才利张才利
关键词:伊利石结晶度热演化程度
松辽盆地东部哈尔滨—绥化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
松辽盆地为断坳双重结构的大型叠合盆地,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多期成藏的特征,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哈尔滨-绥化地区位于松辽盆地的东部,是松辽盆地构造抬升剥蚀、改造最为强烈的地区。深入研究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
崔军平
关键词:松辽盆地油气成藏圈闭
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形成动力学背景及其对油气等多种矿产成藏(矿)期的控制作用被引量:53
2020年
华北克拉通中西部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是否存在岩石圈减薄是地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地质问题。本文在作者多年来对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收集了近年来前人研究的成果及进展,对鄂尔多斯盆地现今地温场、地壳结构、构造热事件、深部热岩石圈厚度、早白垩世火成岩活动期次、构造热事件形成机理及构造热事件与多种矿产成藏成矿关系方面进行探讨。鄂尔多斯盆地现今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中等,属中温型盆地,现今地温场受现今地壳、岩石圈厚度较厚控制。通过对构造背景、古地温恢复、火成岩活动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等资料分析发现早白垩世太行山以西的山西地块及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拉张背景,早白垩世地温梯度高,存在古地温异常及热事件。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热岩石圈厚度明显较现今岩石圈厚度薄,表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晚期以来岩石圈减薄的西界可推到鄂尔多斯盆地。华北克拉通中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华北克拉通中部山西地块、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南缘早白垩世火成岩形成时间相同,岩浆侵入和喷出的时代主要集中在138~108Ma,反映在燕山晚期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存在一期较为强烈的热事件。火成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火成岩来源为地幔,反映岩石圈处于拉张背景。早白垩世热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峰期年龄相一致,表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作用在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广泛存在。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鄂尔多斯盆地岩石圈深部热活动增强,深部软流圈物质上涌,岩石圈厚度减薄。通过对油气、煤、铀等金属矿产成矿(藏)时代与热事件的对应关系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铀矿产及华北克拉通中西部金属矿产的形成受控于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及岩石圈拉张减�
任战利祁凯祁凯崔军平崔军平陈志鹏杨桂林马骞
关键词:岩石圈厚度构造热事件岩石圈减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天然气成藏年代的确定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面积及储量最大的气田,也是中国陆上规模最大的气田.苏里格气田勘探面积5×104km2,截止2016年底,累计提交探明、基本探明储量47000×108m3.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
任战利崔军平陈占军祁凯陈志鹏于春勇李进步王继平
关键词:天然气田成藏年代地球化学特征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早二叠世聚煤环境与成煤模式分析被引量:22
2009年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早二叠世煤层分布规律、沉积相及古地理、聚煤环境类型及时空分布,认为主要的聚煤沉积体系为障壁海岸、潮控三角洲及河流(三角洲平原),其中陆相泥炭沼泽及海相泥炭坪是主要的成煤环境。障壁海岸聚煤模式、潮控三角洲成煤模式、河流(或三角洲平原)成煤模式是区内存在的3种主要成煤模式,形成了主要的可采煤层。对煤层形成和保存的根本控制因素是与泥炭沉积相关的可容纳空间的变化速率。
陈全红李文厚郭艳琴庞军刚崔军平高永祥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聚煤环境成煤模式
东濮凹陷白庙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期次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白庙地区是东濮凹陷勘探程度较高的含油气区,生气条件十分优越,已发现了Es2下,Es31,Es32,Es33-44套主要含油气层系。根据伊利石测年法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法综合分析了白庙地区天然气充注历史。研究表明白庙地区天然气主要分两次注入储层,一次为31.4~20.4 Ma,相当于东营组—馆陶组早期,另一次为2 Ma,相当于第四纪以来;第一阶段天然气成藏时期年龄绝大部分落入了剥蚀期年龄(27~17 Ma)段,是天然气藏的最主要形成时期,抬升剥蚀期压力下降,更有利于天然气成藏;第二阶段为2 Ma,相当于第四纪以来,馆陶组沉积以来白庙地区为欠补偿状态,无二次生气过程,一方面前梨园洼陷及葛岗集洼陷继续生气,生成的天然气向白庙构造运移,聚集成藏;另一方面是第一阶段形成气藏的重新调整。白庙地区天然气成藏期总体具有西早、东晚、北早、南晚的特点。
崔军平任战利钟高润
关键词:东濮凹陷自生伊利石包裹体
陕甘宁叠合盆地沉积构造热演化史恢复研究在油气田勘探中的应用
任战利薛军民崔军平刘池阳李文厚曹金舟王起琮赵重远肖晖高胜利于强
该项目属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研究领域,是20多年来完成的国家煤成气973、国家重大专项等25个科研项目的综合研究成果。主要创新1、提出了恢复叠合盆地热演化史的创新性思路,首次确定了陕甘宁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的存在。2...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田勘探地质勘查
一种采用环氧树脂胶结砂岩模拟油砂样品的方法
一种采用环氧树脂胶结砂岩模拟油砂样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测量样品质量和体积;步骤二:收集含有油、水的岩样的出油体积、水体积,油质量、水质量;固体残渣质量;步骤三:计算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油与固体残渣...
高彦芳李登科申世杰李延超陈祖鹏任战利崔军平丁帅伟
西安市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回灌试验研究
<正>西安市地热水资源丰富,具有分布广,储量大,温度高,水质优等明显特点。西安市地热水主要用于洗浴、温泉游泳、温泉足疗、养殖、供暖等方面。经过近年来对西安市地下热水的动态监测分析,地下热水的水位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呈现持续下...
任战利陈玉林李晓辉刘立萌田涛段海礁崔军平
文献传递